“主旋律”讓阿里影業首次扭虧爲盈|看財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1年可以看作是近些年影視市場中,主旋律作品最爲風光的年份,其中特別又以電影《長津湖》斬獲57.75億元票房,躋身中國影史總票房冠軍爲標誌。

《長津湖》背後的出品、發行方阿里影業(HK:01060)於6月1日發佈了2021/22財年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影業實現營收人民幣36.52億元,同比增長28%;淨利潤人民幣1.54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爲1.17億元,首次實現扭虧爲盈。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收入大幅增長,一方面得益於集團對內容的持續投入,使電影和劇集的品質和數量得到提升,以及受益於報告期內有效的防疫手段,使電影行業逐步走出陰霾;另一方面是集團深耕IP領域並與平臺內容緊密聯動,使IP衍生及商業化業務同比提升。

阿里影業當前的收入來源主要分爲三大板塊:內容,科技,IP衍生及商業化。業績公告顯示,報告期內電影和劇集內容收入大幅增加,內容營收人民幣19.48億元,同比增長37%。科技業務收入人民幣12.64億元,同比增長12%;IP衍生及商業化收入人民幣4.4億元,同比增長43%。

阿里影業21/22財年各業務線收入

電影票房收入260億元,佔國產片票房71%

目前阿里影業的內容業務主要由電影內容、劇集內容和其他內容。

報告期內,內容部分錄得收入約人民幣19.48億元,較去年同期人民幣14.25億元增長37%;錄得經營利潤約人民幣3.1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主要原因是疫情導致院線收益水平下降。

報告稱,阿里影業秉持“小人物、真英雄、大情懷、正能量”的價值觀,緊扣百年建黨、抗美援朝70週年、抗擊疫情等重大題材,出品和發行了多部作品,例如體現英雄精神和家國情懷的《長津湖》和《水門橋》,以及抗疫溫情題材《穿過寒冬擁抱你》。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總票房收入爲429億元,同比增長約人民幣67億元,恢復至疫情之前的73%。

報告期內,阿里影業一共參與出品、發行影片44部,收穫票房超人民幣260億元,佔國產片觀影票房的71%。

2021年國慶檔上映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累計收穫57.75億元票房,觀影總人次爲1.24億。

其中8部影片進入了同期國產片票房前10,比如說,《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成爲2021年國慶檔的冠亞軍,以及《水門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和《奇蹟》包攬今年春節檔票房前三名。

在劇集部分,阿里影業採取了工作室的模式建立與平臺、作家及各合作方的聯繫。在報告期內收穫市場認可的作品有由敦淇工作室打造懸疑類作品《重生之門》,正片播放市佔率第一;自制劇集《今生有你》在CCTV1、CCTV8和優酷平臺播出,臺播收視率破1,並取得正片播出市佔率日冠軍和周冠軍。

影視2B業務逐步走出疫情影響

阿里影業的科技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於平臺票務、數智化業務以及其他構成。

受益於電影市場走出疫情影響,科技部分錄得收入爲人民幣12.6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約11.27億元增幅12%;錄得經營利潤約人民幣4.31億元,同比下降7%,主要由於市場恢復帶來營銷費用的增長。

阿里影業的平臺票務部分包括2C平臺淘票票以及2B平臺雲智。淘票票當前在集團的定位票務平臺,也是面向消費者的觀影決策平臺。21/22財年,淘票票一個重要的動作是,與大麥聯合推出了“淘麥VIP”會員體系,打通了電影和演出的場景。

而云智則是對影院提供的經營管理服務的數智化產品,通過技術手段提高影院經營管理效率並降低運營成本。報告期內,雲智繼續保持行業出票影業數量的第一名。

此外,阿里影業2B的業務還有由宣發平臺“燈塔”、營銷全案設計“黑馬”、內容營銷機構“淘秀光影”組成的宣發矩陣,以及,推動影視製作工業化升級的雲尚製片,將劇組運營、財務運營、拍攝進度全面產品化管理。

在IP衍生及商業化業務領域,阿里影業先後創立了潮玩品牌“錦鯉拿趣(KOITAKE)”和潮流IP商品零售品牌“另物(KOILAND)”。 另物利用多年積累的IP基因,搭建了線上線下的IP好物集合店,線下商店已輻射商圈、學校和社區,打造了超千款商品。

阿里影業旗下IP交易及創新平臺阿里魚服務的IP數量和授權客戶數量持續提高,簽約新IP增長120%,客戶池穩步擴大。

對於未來發展,阿里影業計劃從這三個方向重點佈局:1、深度佈局全品類娛樂內容,提高電影、劇集等多品類的內容生產能力,向市場穩定輸出優質內容;2、擴大科技平臺服務範圍,助力於全行業的互聯網化、數字化升級服務,探索IP衍生及商業化的多重業務形態;3、聚焦高質量增長,關注業務的長期價值,降本增效。

此外,阿里影業在業績報告中表示,預期明年將利用自身內部財務資源爲其業務計劃提供資金,但亦可能在合適的機遇及條件出現時尋求外部財務資助。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李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