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團扮泥巴人 敲出瓷林溫情

朱宗慶打擊樂團新作泥巴》,取材苗栗頭份蘆竹林家故事,表現臺灣精神人情。(鄧博仁攝)

氣勢磅礡的定音鼓,象徵堅定不移的跑步聲,清脆的竹鈴,化爲描寫臺灣小鎮月光照耀的靜謐意象,朱宗慶打擊樂團全新作品《泥巴》,以音樂描述瓷林創辦人林光清,從玩泥巴的小孩,一路變身成把臺灣瓷器推銷到全球董事長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從林光清的故事,帶出臺灣土地人情溫暖的一面,還有世界一家的概念。」

林光清做陶瓷47年 行銷全球

5日記者會現場,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團員不只是音樂家,更是化身演員,有人扮演成「大泥巴」,有人飾演「小泥巴」,還有人是「月娘」,在舞臺上不動口說話,音樂就是他們的對白,呈現林光清長年跑步的習慣,以及家中龍眼樹、苗栗蘆竹湳的月娘傳說特色蘿蔔燈等意象,都在其中。

林光清表示,《泥巴》從他的家鄉蘆竹湳爲出發,「呈現的不只是我個人的故事,也是臺灣人的故事。」

林光清說,劇中的蘿蔔燈,說的正是他蘆竹湳在元宵節時的文化,「以前的人沒錢買紙燈籠,就把蘿蔔挖洞蠟燭,這樣提蘿蔔燈過元宵,這個習慣曾經消失過,這幾年又在地方活動中恢復,小朋友三三兩兩提着蘿蔔燈,很有意思。」

林光清表示,他在國中畢業後因不想繼續升學,而到鶯歌學做陶瓷,一做47年,和泥巴的緣分很深,「從小隻要一看到泥巴,就玩得不亦樂乎,我還記得小時候媽媽會帶我到苗栗造橋姨媽,那邊有很多磚窯廠,我只要看到泥巴,就會玩到不想離開。」

着迷泥土可塑性高 樂在其中

林光清表示,泥土的可塑性高、流動性大,手感抓得住,都是他對瓷器着迷的原因,關於跑步習慣,他幽默表示,「早年打拚時生意不好做,跑步習慣是爲趕3點半時能跑快一點練出來的。」話鋒一轉,林光清表示,最初是爲鍛鍊身體爬山,隨後加入慢跑協會,「一跑停不下來,跑步鍛鍊的是我的毅力,也幫助我的思緒更清晰。」

《泥巴》將於11月23日至24日在臺中國家劇院大劇院、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臺北城市舞臺、12月7日至8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12月14日至15日在苗北藝文中心演藝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