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黃河“幾字灣”上的“暖城”蝶變

來源:法治日報

時值季暑,廣袤無垠的祖國北疆大地秀木森森、芳草萋萋,黃河水蜿蜒流淌。6月28日,記者隨中宣部“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採訪團來到位於內蒙古中西部、黃河“幾字彎”環抱着的“暖城”——鄂爾多斯市。

走進被譽爲“暖城人才搖籃”第一中學伊金霍洛校區、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社區安達社區、19萬畝荒漠變綠洲的門克慶嘎查(村)和庫布其沙漠中的“光伏長城”……見證與記錄一條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各族羣衆籽籽同心、守望相助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培根鑄魂育菁才

走進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伊金霍洛校區,大門右側“火紅石榴籽 殷殷團結情”的石榴籽仿真景觀格外醒目。

學校始建於1959年,歷來有注重民族團結教育的優良傳統,自建校以來,先後爲20多個民族培養三萬餘名優秀學子,被譽爲“暖城人才搖籃”。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全國創新改革發展試點學校”“國家基礎教育實驗學校”“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區第八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等多項榮譽。

第一中學伊金霍洛校區黨總支副書記劉彥峰邊走邊介紹,來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教育展廳,“共育石榴籽 齊澆團結花”的主題詞、多媒體觸摸展示屏和56根彩條構成的石榴樹等內容觸動心靈,引人共鳴。

最引人注目的是長廊裡的系列展品: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贈送的掛毯、學生笑臉牆、錦旗、獎盃、藏袍、簽名的校服以及幾袋青稞麥等,這些展品在無聲地講述着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美好故事。

近年來,學校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積極探索開展“黨建‘聯’兩地、民族‘共’團結”主題實踐活動,推進課程體系、校園文化體系、服務管理體系“三四融合”,不斷促進各族師生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探索出了一條校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新路,繪就了一幅祖國北疆校園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畫卷。

共繪法治同心圓

剪紙、竹編、針織、插花……在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安達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已退休的張大媽幾乎每天都來到“樂齡石榴園”,與好姐妹們拉家常,一起參加活動。午飯就在這裡的“老年助餐點”就餐,葷素搭配,實惠又衛生。

記者剛走進服務中心,就被寬敞明亮的暖城會客廳吸引,黨務、政務、居務涵蓋近100項服務,井然有序地辦理着。乒乓球室、羽毛球館、健身活動室內,居民們正鍛鍊着身體;歌舞演練廳內,馬頭琴的聲音悠揚動聽;書畫室內,各族羣衆圍坐一圈,書法老師正對學員們的作品逐一點評……室內不時傳來歡聲笑語。

作爲鄂爾多斯市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基地”,安達社區聚居漢、蒙、回、滿、苗、彝、壯、黎、藏、土家10個民族,將“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教育融入日常,創設“石榴籽”項目,組建“紅絲線 金安達”志願服務隊,積極開展“紅石榴”剪紙、“民族團結進步公益市集”、共育“民族團結林”等活動。先後被評爲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社區。“好安達開講啦”普法維權微課程入選全國一百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社區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爲民辦實事、辦好事融合,創新開展‘黨建+請你來協商’,讓社區各族羣衆成爲協商議事的主體,以板凳會、涼亭會等靈活方式,在拉家常中拉近鄰里關係,持續鞏固團結發展局面,爲居民紓困解難。”安達社區黨總支副書記王梅說。

在社區“普法聯盟集聚陣地”裡,記者留意到一間“律師驛站”。該驛站由安達社區與鄂爾多斯市律師行業協會合作,免費爲居民提供法律諮詢、律師調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在此基礎上,社區還專門成立了“巾幗律師團”,針對婚姻家庭糾紛、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等問題,開展“芳華女律在線普法”“反欺凌、護花蕾”等法治服務項目。面對各民族羣衆關心的“家事法務”,社區成立了家事服務工作聯盟,提供聯合化解家事矛盾、統籌實施“家庭說法”、探索開展家事合議等服務,實現“以法促團結、以法惠民生”。

執綠爲筆譜新篇

“泥巴房、貧困戶,見個汽車當怪物,明沙樑裡等救助。”這是曾經的門克慶嘎查(村)。“如今有錢賺、有活幹,人人捧着金飯碗,漫漫黃沙變青山。歷經20餘年的不懈努力,19萬畝荒漠變成了綠洲。”門克慶嘎查(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秀保談起這段艱辛歷程,聲音渾厚有力。2008年以來,依託駐地企業以“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成立商貿公司,構建起以牧業爲基礎、工業爲主導、農牧工商合爲一體的多元產業格局。公司累計完成總營業額達7.4億元,農牧民累計分紅近8000萬元。

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位於庫布其沙漠“光伏長城”中部,目前年發“綠電”可達20億度,年節約標煤68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65萬噸。基地採取“光伏+生態治理+有機農林+沙漠旅遊”模式,種植紫穗槐、黃芩、黃芪等中草藥經濟作物,累計實施生態修復5萬畝。“我們打造‘光伏長城’,計劃帶動周邊5萬名各民族的居民來增加收入,共同享受新能源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達拉特旗能源局副局長鍾宇展說。

鄂爾多斯因地制宜,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構建“風光氫儲車”新產業結構,助力全市產業綠色化轉型。在蒙蘇經濟開發區,一座致力於“零碳”目標的產業園已初具雛形。園區已形成由光伏裝備、儲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等多條新能源產業鏈構成的產業集羣。

從“羊煤土氣”到“風光氫儲車”,如今的鄂爾多斯,持續在爲各民族羣衆創造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社會條件上下功夫。手足相親、團結和睦、風雨同舟的民族關係,如陽光、空氣般融進人們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民族羣衆的血液裡,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守望互助、團結奮鬥,共繪繁榮發展的美好樂章。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常煜 見習記者 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