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其實,我是一個CEO

大銀幕上,五年未見周星馳。

《美人魚2》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過往,他最長的空檔期,是在2004年《功夫》之後,4年過去,才又推出《長江七號》。而這回,長達5年,沒有星爺的日子,上部片還是2019年的《新喜劇之王》。看樣子,2024年也很難有新片上了。

儘管沒電影作品推出,但,星爺沒閒着!只不過,他的諸多角色,都潛藏於水面之下。

6月2日,微短劇《金豬玉葉》開播,出品人,正是周星馳。不止投資微短劇,星爺還入局Web3,打造NFT,聯手長視頻平臺製作喜劇綜藝……

可以說,星爺與時俱進了。也可以說,與過往閒雲野鶴的狀態相比,最近這兩年,他明顯在變現的道路上,努力狂奔着。

爲什麼?

“其實,我是一個CEO”

導演、演員身份之外,其實,周星馳是一個企業家——香港上市公司比高集團(08220.hk)執行董事。

比高集團,是周星馳在2010年前後收購而來,在那次收購中,充分展現了星爺的不俗財技。

15年前,比高集團還名爲“帝通國際”,是一家債務纏身的“仙股”,因而也是資本市場中“借殼上市”的最佳獵物。彼時,周星馳用名下公司一棟位於香港尖沙咀的Granville Identity商場作價3億港元,賣給帝通國際,個人獲得對方24.21%股份。

2010年,“帝通國際”更名爲“比高集團”,周星馳被委任爲董事會主席,並通過增發新股、購入股份等手段獲得超過56%的絕對控股地位。有趣的是,時年3月,3億收購來的GI商場,又以3.2億賣掉。要知道,2004年周星馳購入該商場時耗資2.1億,帝通國際買入已經賺了9000萬,再轉手,又賺2000萬,6年時間,浮盈1.1億元。

經此一役,即知周星馳“買樓致富”所言非虛,也難怪港人曾經盛讚星爺“演戲無厘頭,投資有釐頭”。

自從2010年後,周星馳就一直是比高集團的掌舵人。另有其親姐周文姬同爲執行董事,而星爺也把大部分股份轉給了她。後來,周星馳卸任主席,但公司也未再增設主席、行政總裁等職位。據其財報顯示,一直處於物色合適人選擔任該職位,但物色了好幾個財年,都還沒找到,因而這兩個崗位至今懸空——這在港交所上市公司中獨一份。

不過,即便不再常設總裁,看得出來,周星馳仍是比高集團的隱形CEO,而公司的所有影視、IP業務,大都圍繞星爺本人。自2008年《長江七號》始,到《新喜劇之王》,比高集團都擁有版權。

因而,比高集團另外兩位執行董事葉耀邦和周雅緻,均爲星爺成立於1996年的星輝海外公司高管(周文姬事實上也身兼兩職)。這意味着,比高集團實質上是跟星輝共用一套“班子”——即星輝實現了“借殼上市”。

實際上,星輝也不是周星馳第一次創業。1989年,周星馳還沒有大火時,就創建了一家名爲“星煒”的公司,與妹妹周星霞、媽媽凌寶兒共同擔任董事。2003年,“星煒”更名爲彩鷹控股,2004年11月,周星馳正是通過彩鷹完成對Granville Identity商場的收購,而這家商場又爲控股帝通國際打下基礎。

《食神》中的這段臺詞,簡直就是周星馳的個人寫照:

“四間變八間,八間之後上市,上市以後再集資,接着就是炒股票,然後再炒地皮,接着再分拆上市!”

星爺蟄伏20年,“炒房”炒出一家上市公司。

“賺錢,最重要的是要講武德”

不過,別急着叫好。

比高集團在周星馳接手後,股價雖然有短期內利好,但長期而言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據港媒報道,在2019年比高集團股價4合1,到了2022年又10合1,即2019年前每持有40股,變成2022年的1股。但縱然40合1,直到2024年4月底之前,比高集團股價長期在1港元以下,星爺疲於“保殼”。

4月29日,比高股價終於抵達1港元以上。星爺2010年6月入主比高時,股價最高24.4元(合股後的價格),如今每股1.45元,跌幅高達94%。從2010年至2023年的13年間,比高集團只有2013年淨利潤1300萬元,其餘年份都是“紅字當頭”,合計虧損超過6億元灰飛煙滅。

根據比高集團2023年中期財報顯示,在影院投資及管理方面(內地有多家比高影城)營收376.9萬,電影娛樂、新媒體開發及特許權業務爲161.8萬,合計538.7萬港元,虧損卻達到546.3萬港元。

對於星爺而言,買樓致富容易,但治理公司難。因爲,不像香港樓市過去30年持續上漲中,上市公司需要有過硬產品纔可以——而星爺的硬通貨其實是拍電影,但偏偏又精雕細琢,也就難以高產。比高在財報中明言——“集團不斷物色合適商機……然而,本期間未發現合適的目標。因此,本期間此分部並未帶來任何收益。”

這意味着,星爺一旦沒有新片上映,當年電影業務收入就是空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證明星爺不是那種爲了公司業績而硬推作品的“生意人”。如果像某些電影人,每年都推出一部掛名電影,消耗個人聲譽,自然也能賺的盆滿鉢滿,但名聲,也就毀於一旦了。

因而,也可以看出周星馳對待電影作品的態度——寧缺毋濫,即便公司難以盈利,也不能隨便拍片“騙錢”。套用《功夫》裡的一句臺詞,那就是——“賺錢最重要的是要講武德”。

可以說,比高集團嚴重依賴周星馳本人,而星爺又極度追求電影品質,所以,5年空窗,傷的不只是影迷,還有比高集團。

但,眼見比高集團股價低迷也不是事兒,周星馳不得不做出身爲CEO合理的舉動——救市。爲了挽救比高,2020年,生日前夕,周星馳將位於香港太平山歌賦山普樂道的豪宅"天比高"抵押給了摩根大通銀行,換取了一筆資金。

2022年開始,星爺更是動作頻頻,從跨界web3、元宇宙、Ai,再到入局微短劇、喜劇綜藝,不一而足,目標只有一個:

變現。

既然電影新作因爲高標準高要求沒辦法及時推出來,那就必須利用“周星馳”這三個字來打底,換取更高效的變現可能性。

因此,也就有了跟抖音合作“九五二七劇場”推出微短劇的機緣。

“別人笑我太瘋顛,我笑他人看不穿”

《金豬玉葉》開播時間很有趣——6月2日,62是周星馳出生年份,62也是他今年的年齡,而星爺生日則是622——6月22日。

所以,62算是與星爺本身有着不解之緣。

不過,劇場名字“9527”更有梗。

很多人都熟悉,這是1993年《唐伯虎點秋香》周星馳飾演的唐伯虎進入華府後的代號,事實上,1991年《逃學威龍》中,這個數字也是周星星的警察代碼。

但“9527”並非星爺電影首度使用,最早出現在1987年經典港片《監獄風雲》,是周潤發所飾演囚犯的代碼。除了“9527”,《逃學威龍》多個地方致敬了《監獄風雲》。當週星星進入學校大門時,突然用了《監獄風雲》的背景音樂,除此之外,片中更有一個段落很直白地戲仿了《監獄風雲》——周星星正在課堂上聽着老師講課,一晃神,學生服變成了囚服,唸叨着“我又到苦窯裡”。

這一段“監獄風雲”戲份,服裝借用的是隔壁攝影棚,那裡幾年前曾拍過《監獄風雲》。

“9527”粵語諧音有“沒種”的意思,隱喻唐伯虎混入華府後地位低下,如同生活在囚牢中。到了《逃學威龍》,乾脆直接演出了一場“監獄風雲”。

不過,時至今日,這串數字已經變成了“無厘頭”的代名詞。

爲了運營“九五二七劇場”,周星馳在香港特意成立了同名公司,關聯股東正是星輝海外,當然,也就和上市公司比高集團掛上了鉤。

周星馳很重視短視頻領域。1月份,他和小楊哥兄弟倆會面,惹起不少波瀾,有人猜測是不是要進軍直播帶貨,但隨後星爺方面就就宣佈和抖音聯合運營“九五二七劇場”。

迄今,周星馳算是入局微短劇“最大牌”的電影人了。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有相當強的符號化意義。這也證明,微短劇是短視頻時代影像化作品的承載形式之一,大踏步邁入新紀元。

抖音捆綁周星馳,意圖也昭然若揭——想要制定微短劇的行業標準。固然過去幾年有不少微短劇創作者涌現,有些作品還不錯,但多數都屬野路子,很難建起行業壁壘。和周星馳同時代的香港導演王晶早前也有入局微短劇,但他消耗過多,早就沒什麼號召力了,與野路子也沒什麼兩樣。

5年前《新喜劇之王》儘管遭遇敗北,但周星馳愛惜羽毛有目共睹,在電影行業的聲譽不減,抖音籠絡住這塊“金字招牌”,就可以“號令天下”,在微短劇領域建立話語權。另一方面,也能收穫由周星馳官方認可的第一個內地社交媒體賬號——只是名爲“九五二七劇場”罷了。

當很多知名電影人還在觀望時,星爺以“別人笑我太瘋顛,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姿態入局微短劇,毫無疑問,會對微短劇行業帶來更多標準化和革新性。但最具標誌性的一刻,其實還沒來到——

周星馳親自執導一部微短劇,纔會進入那個時刻。

或許,未來會有呢!

“妖是妖生的”

根據官方發佈的戰報顯示,《金豬玉葉》上線24小時超過2000萬播放量,首集點贊量超過60萬,留言兩三萬條,全網熱搜20多個,從數據而言,引爆了。

《金豬玉葉》成品到底如何?

很多網友說“被騙了”——看完驚呼“原來不是周星馳作品”,其實,大概率他們沒留意——海報上,明晃晃寫着“出品人周星馳”嘛,他甚至連“製片人”都不是。

真相是,這部微短劇甚或“九五二七劇場”更多隻是周星馳打開生意思路的產物,不能當成“周星馳作品”,畢竟他只是投資方。儘管拍攝中星爺也有些建議或指導,但片子的最終呈現,和他關係沒那麼大。

換句話說,他在“九五二七劇場”系列微短劇裡的角色,只是一個“生意人”。

很多網友是被周星馳的名字吸引,以至於產生落差,這能理解。如果用星爺過往經典影片的標準要求,必是差強人意。

事實上,要扛下成品質量的,應該是易小星。承製方,正是易小星公司“破殼而出”,而他本人,是這部劇的監製。用《大話西遊》裡的臺詞形容就是——“妖是妖生的”。

提及易小星,不免想起10年前的系列短劇《萬萬沒想到》。但和《金豬玉葉》不同的是,前者是每集一個故事,類似當下的段子劇。比較起來,“萬萬”系列更爲“野性”,不遵循常規影視拍攝方式,而《金豬玉葉》由於要契合所謂的“影視創作規律”,反而顯得中規中矩。

“破殼而出”系易小星在退出《萬萬》出品公司萬合天宜後在2019年創建的,投資方里,二股東是王思聰。2020年開始,易小星親自執導的《沐浴之王》《人生路不熟》儘管票房高企(分別爲4億和11億),但口碑堪憂,而《沐浴之王》更是有抄襲嫌疑。

自從《萬萬沒想到》之後,早期網紅“叫獸易小星”雖成名成腕,躋身知名導演行列,但越主流,就越拉垮。因而,期待易小星監製作品有什麼突破,實屬“所託非人”。

在《金豬玉葉》開播前的觀劇會上,易小星說的很直白——這部劇如果放到大銀幕上,肯定不過關,但在小屏幕上,或許能滿足多數人的需求。言下之意,目標受衆其實是對品質要求不高的下沉市場人羣,看個樂子就行了。

但問題在於,和大量以狗血著稱的微短劇相比,《金豬玉葉》又不夠爽,如果扔進賴以投流的小程序劇市場,大概率血本無歸,連個水花兒都不會有。

不過,結合抖音的強勢流量,以品牌營銷爲營收模式,避開了付費劇紅海——僅《金豬玉葉》第二季就收穫了800萬元招商贊助。當然,這有賴於周星馳的“金字招牌”。

至於微短劇生態未來如何發展,是另一個大話題。「文娛春秋」的看法是,作爲長短視頻(甚或其他平臺)的內容形態之一種,會持續存在,並不斷迭代升級。但依靠投流的小程序微短劇(或獨立APP平臺),將逐漸消亡。

而像網劇一樣,隨着更多專業影視人進入,微短劇作爲影像化產品的一類,也就改變了眼下粗放的生產模式。

因而,周星馳入局微短劇的意義,比作品本身有價值。不過,畢竟是探索,有所差池在所難免。

《金豬玉葉》中第一個致敬周星馳電影的地方

“做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分別”

儘管有爭議,但周星馳的目標也算達成——至少從一個CEO視角去看的話,在努力製造概念了。微短劇也只是他爲上市公司比高集團設定的路徑之一,還有其他早就先行的項目,不爲大衆所知。

比如,進軍Web3。

1月份,一家Web3初創公司Moonbox上線了同名App,設計出基於AI和NFT聊天的互動玩法。這家公司,正是周星馳投資,而他本人,是該公司的“First Creator”,他參與創作的Nobody NFT新品隨之發售。

而早在2022年10月18日,星爺開通了IG賬號,第一條內容,就是招募Web3人才。當時,元宇宙還處於風口期,但時過境遷,2023年開始,科技業的目光全面轉向了AI。後來,星爺又在Web3概念上加入了AI,說“希望做個我的 AI 代替我”。

儘管元宇宙退潮,今年2月份,Nobody NFT一經發售,立刻創造地板價一夜暴漲近500%的行情,也帶動了整個NFT市場回暖。

星爺在Web3領域收益如何,不得而知,但對於比高集團而言,這算是利好消息。

到了4月23日,愛奇藝悅享會上,又宣佈圍繞周星馳相關IP打造《喜劇之王單口季》,首度試水綜藝,而幕後公司,同樣是比高集團。一週後,比高的股價直接拉昇到了1港元以上。

種種跡象顯示,不管是力推“九五二七劇場”微短劇,還是做Web3,抑或搞綜藝,周星馳這兩年在加快利用個人影響力變現的嘗試。

這無可厚非。自己的公司,自己救。

但能看得出來,周星馳所有“變現”動作刻意避開了利用電影本身撈快錢的方式,或者說做出了明顯區隔——既不願參與投資,也不想匆忙上馬新片,因爲他明白,所有的清譽都建立在打上自己烙印的電影品質上,一旦徹底搞砸,也就自毀長城了。

所以,對於周星馳而言,微短劇也好,綜藝也罷,只不過是生意,而電影纔是周星馳的“信仰”和“夢想”。人,總得有點夢想,否則,和鹹魚有什麼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