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陽:農特產品“走四方” 幸福生活“美又長”

“開播以來直播帶貨200餘場;2023年全縣網絡零售額5374萬元,增長21.77%,其中鄉村e鎮範圍內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898萬元,木耳主導產業佔比達到73%……”電商助力,山貨“出圈”,構建數商興農新優勢,帶動中陽縣農產品直接走出鄉村,走向四方。

近年來,中陽縣搶抓數字賦能新機遇,緊緊依託本土特色產業,以鄉村e鎮爲依託,通過搭建電商平臺、孵化電商基地,通過“一站式”服務推動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賦能品牌再“提檔升級”

走進位於暖泉鎮車鳴峪村鄉村e鎮農產品展示中心,電商直播正開展得如火如荼。該中心佔地3000㎡,是集農產品展示中心、電商人才孵化中心、創客中心、多媒體直播間、大數據展示中心、名優特產線下選品中心、鄉村e鎮項目運營中心爲一體的多功能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是助力中陽農產品銷售、展示中陽形象的多元平臺,助力中陽縣農特產品走向全國。

在這裡的二樓名特優展區集中展示了中陽縣的8家企業、72款產品。中陽木耳、小米、手工掛麪、胡麻油等擺放整齊,各具特色的外包裝向來訪客戶展示特色農產品的獨特魅力。

“包裝可以賦能產業,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電商中心副主任李要男說,“過去批發一斤木耳5毛錢,但是通過分級分揀後,一斤木耳的價格提升到60多元,對於農民來說,過去賣十幾斤才能掙到的錢現在賣一個精裝木耳禮盒就能掙到。”

爲了將農產品賣出去、賣個好價錢,中陽縣堅定實施“特”“優”戰略,育龍頭、強帶動,樹品牌、提品質,初步形成了食用菌栽植、核桃種植、生豬養殖、肉羊養殖、肉雞養殖、特色種養和小雜糧種植等特色農業產業。電商中心開發了45款產品,投入使用25款,其中木耳系列產品開發19款,投入使用7款。與此同時,電商中心還對上線產品重新優化設計,成功打造了隆化小米、醉氧香菇、西閻猴頭菇、“熊蜜之旅”蜂蜜、老崔漿水5款“小而美”特色品牌,有力提升了本地農特產品影響力。

點燃“網紅經濟”新引擎

“大家打開剪映APP,點擊加號就可以上傳你所拍攝的視頻……”在鄉村e鎮公共服務中心人才孵化中心裡,臺上老師正在認真指導學員針對短視頻剪輯技能進行詳細的講解。臺上講得滔滔不絕,臺下聽得津津有味。每個月都會有來自全縣的電商愛好者和創業者學習。

以鄉村青年爲重點,着力培養既懂互聯網營銷專業技能知識,又擅長網店經營的“鄉村主力軍”。近年來,電商直播成爲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爲農產品從田間地頭走向千家萬戶鋪設了一條“快車道”。中陽縣開展新媒體短視頻沙龍活動,開發了38套線上課程,針對種植戶、養殖戶、耳農、駐村幹部、短視頻直播愛好者,按周循環滾動開展短視頻剪輯拍攝、直播帶貨培訓,積極爲全縣電商企業輸送人才,有效緩解農村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用不好”等問題。

截至目前,全縣已組織開展電商人才培訓6期,培訓學員600餘人次,培育電商企業9家,培育電商帶頭人5人、網紅10餘人,帶動就業轉化30餘人。此外還設立了電商衆創空間,與北航合作,採取“一對一幫扶”的連接機制吸引在校大學生對農產品企業進行LOGO設計、包裝升級、視頻拍攝剪輯等創新實踐,建成了電商直播服務站,吸引了12家企業入駐開展經營。

助力農特產品“飛出去”

產業升級發展,核心在“貨”。爲了搭好“賣貨橋”,中心設置產品展銷中心,通過“線下展銷+線上直播”的形式,推介宣傳銷售農特產品。

“通過線上吸引粉絲,線下銷售體驗,實現‘線上+線下’有機融合,輻射帶動我縣農產品銷售增收。”李要男說。

據數據顯示,在2023年中陽縣舉辦的“線上木耳節”活動中,中陽木耳在抖音平臺的點擊播放量達到600萬以上。2024年上半年,電商中心組織企業和個人開展直播帶貨20餘場,其中大型直播帶貨活動3場;帶動全縣網絡零售額3585萬元,同比增長11%。

爲鞏固提升“鄉村e鎮”建設,助力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中陽縣出臺《中陽縣暖泉鎮鄉村e鎮“放管服”改革政策(試行)》《中陽縣暖泉鎮“鄉村e鎮”培育獎勵扶持辦法(試行)》等支持措施,對入駐鄉村e鎮企業提供“辦公場地、創業培訓、電商服務、網店營銷”等服務,對新引進企業提供登記註冊幫代辦、貼息貸款金融扶持服務、項目審批等方面10餘項服務舉措,吸引電商主體集聚發展;爲農產品企業提供產品設計、SC註冊培訓、綠色、有機產品認證指導等。目前已設計產品45款,爲13家企業申請商標註冊商標31個、綠色認證1個、有機認證1個,e鎮範圍內新增市場主體15戶、電商主體9戶,培育500萬元電商龍頭企業2戶;公共服務中心的企業入駐12家,成爲農村電商的“大本營”。

“下一步,我們將紮實推進鄉村e鎮培育工作,積極打造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延伸特色產業鏈條,實現市場主體高質擴容、產業發展突出鮮明、網絡零售明顯增長、服務功能優化完善、體制機制高效靈活的目標,逐步形成‘基地+產業+電商+配套’的可持續發展電商生態體系,助推經濟實現高質量提質增效。”中陽縣經濟科技局局長張福平表示。記者 康桂芳

來源:呂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