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西問》東坡和秋史跨時空相遇(商柏)

「東坡遇見秋史」中韓書畫交流展期間,中韓書畫家共繪長卷。(中新網)

10月10日至14日,在中國駐濟州總領館的關心支持下,「東坡遇見秋史」中韓書畫交流展在韓國濟州島西歸浦市成功舉辦。金正喜(1786年—1856年),號秋史,是韓國著名的金石學家、書法家和詩人,開創了人稱「秋史體」的書法風格,影響了韓國幾代書畫家,被譽爲「朝鮮書聖」「韓國的王羲之」。金正喜與蘇軾(號東坡居士,1037年—1101年)所處時代相隔數百年,但兩人在各自國家的地位和人生經歷相仿,秋史的作品和精神更是深受蘇東坡影響。

近日,這次展覽的主辦方韓中水墨丹青交流協會會長商柏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從秋史與蘇東坡的「相遇」談起,講述中韓兩國文化交流故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蘇東坡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著名文學家、政治家,但中國朋友可能對秋史這個名字比較陌生。秋史在韓國具有怎樣的地位?

商柏:秋史金正喜被視爲韓國藝術史上的四大名筆之一,開創了影響深遠的「秋史體」,是韓國婦孺皆知、家喻戶曉之人,被譽爲「偉人中的偉人,巨匠中的巨匠」。從秋史的作品數量、獨創性和公衆影響力方面綜合評價,他已超越文史藝術領域,成爲可以代表韓國的文化符號。

2018年至2019年,韓國藝術殿堂與中國美術館首次合作,以「齊白石與金秋史互訪」爲主題開展活動:中國美術館將館藏齊白石的書畫作品送到韓國展出,韓國也把書聖秋史金正喜的書畫作品送到北京展出,在韓、中兩國先後舉辦兩場展覽,由此也可窺見秋史在韓國書畫界的地位。

中新社記者:韓國人是否瞭解蘇東坡和他的事蹟?

商柏:一般來講,韓國高中以上學歷的人羣,大體都會知道中國有個蘇東坡,只是瞭解程度可能因人、因專業領域而異。韓國文化界對蘇東坡比較瞭解,專門研究蘇東坡的大有人在,例如很多專家、大學教授對蘇東坡的研究很有體會和深度。研究蘇東坡的影像作品已在韓國廣爲流傳,如韓國EBS電視臺節目《世界主題紀行》,就對蘇東坡進行了介紹和探討。

秋史館內的秋史像。(中新網)

中新社記者:「東坡遇見秋史」是此前中韓書畫交流展的主題。東坡與秋史是兩個相隔幾百年的人物,他們何以「相遇」?

商柏:說蘇東坡和秋史「相遇」,肯定不只是把兩個名字放在一起那麼簡單。

談及秋史與蘇東坡的「神交」,就不能不提及清朝書畫巨匠、著名金石學家翁方綱。1809年(清嘉慶十四年),金正喜隨作爲使臣的父親前往燕京(今北京),獲得與翁方綱等人接觸的機會,正式開始了對金石學的探索。翁方綱又是蘇東坡的「鐵粉」,經常在蘇東坡誕辰日舉行「壽蘇會」,包括題詠書畫、拜觀東坡及相關畫像和文物。這種紀念蘇東坡的儀式,帶動了不少文人對蘇東坡詩文、書法、繪畫的關注,不僅影響了中國,也經由燕行使臣傳入當時的朝鮮,推動了朝鮮「蘇軾熱」。其中,秋史金正喜就是蘇軾的擁躉之一。

據史料考證,許多研究秋史的韓國專家都提及蘇東坡對秋史的影響,涵蓋了從生活到藝術的各個方面。因此,他們之間的「相遇」,實際上是後人從韓中兩國藝術史中提煉出的一種「隱喻」,由於兩人有太多相通和共同性,從而覺得兩個人物似曾相識。提煉出兩人的「相遇」,以及他們的文化精神,能對今人有所啓迪,並促進韓中文化交流和民間藝術家之間的溝通。

中新社記者:東坡和秋史有哪些相似、相通之處?

商柏:在出身和際遇上,東坡和秋史都是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他們都讀書入仕,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期望以自身所學實現人生理想抱負,但又同樣在政治上受挫、被流放,繼而以文化藝術慰藉政治上的不得志。同時,秋史和東坡一樣有着顯赫家世,這也得以讓秋史接觸清末的中國金石學大家,開拓了金石學在朝鮮半島的發展。

在藝術造詣上,秋史和東坡在仕途中逗留過很多地區,但兩人藝術成就的爆發期、成熟期都在被流放時,均在此期間創作了流傳度最廣的作品。蘇東坡在流放黃州時寫的《寒食帖》,被中國書法界稱爲「天下第三行書」;秋史在濟州島流放期間也將秋史體發展成熟,創作了被視爲韓國國寶的代表作《歲寒圖》。

中新社記者:東坡對秋史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商柏:首先,蘇東坡大大影響了秋史對生活的態度。秋史在濟州島流放時期,以蘇東坡爲精神上的楷模,從東坡的詩詞和他的故事中汲取了很多精神力量。可以說,蘇東坡對於秋史是教父級的存在,一種精神上的寄託。

同時,東坡對自然、對世事、對藝術的解釋,也深刻影響了秋史的作品。一些韓國美術史家發現,秋史會像東坡一樣把豆腐、醬湯這些平易的事物引入、昇華爲詩詞和書法作品。

秋史對東坡的推崇,也影響了追隨秋史的弟子。秋史的弟子曾爲東坡先生和秋史先生畫像,把兩人幾乎畫成一個人。我們雖然無法知道他們當時具體是怎麼溝通交流的,但能想像到秋史先生一定常和弟子談及東坡先生在自己心中的形象。秋史先生本人也畫過蘇東坡的畫像,還曾寫過一副對聯「想見東坡舊居士,儼然天竺古先生」,直接表達了對東坡先生的崇敬和嚮往。

中新社記者:東坡與秋史的跨時空對話,對中韓文化交流具有怎樣的意義?

商柏:參與東坡與秋史文化項目的人都有一種憧憬,希望它能成爲一個開始,使結合蘇東坡和秋史的文化品牌在兩國紮根、傳承和發揚。

既然秋史能跨越時空,受到750年之前蘇東坡的影響,那麼蘇東坡與秋史兩人的跨時空對話,也會在今天引發後人,包括韓中兩國民間和文化界人士的深思、好奇和探索。

「東坡遇見秋史」中韓書畫交流展。(中新網)

今年,我們專門成立了中韓蘇東坡秋史藝術研究會,其宗旨和目標就是想惠及中國的蘇東坡的「粉絲」和韓國的秋史的「粉絲」,從兩位歷史人物身上獲得精神養分,推動兩國現代書畫的創作交流,乃至於兩國的文化交流。

中新社記者:未來中韓書畫界在傳承蘇東坡與秋史藝術交流方面有哪些計劃?

商柏:民間層面,目前我們在韓國成立了韓中水墨丹青交流協會和中韓蘇東坡•秋史藝術研究會。基於蘇東坡和秋史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如此多的共通性,中韓兩國藝術家和學者都對未來兩國在該領域的交流有很大期許。

官方層面,我們希望兩國的相關地方政府在交流中對蘇東坡和秋史文化品牌做進一步探索和創新。譬如,秋史曾經的流放地濟州島和蘇東坡的流放地海南島,現在是一對友好省份;蘇東坡曾在杭州當通判,杭州市和濟州島的西歸浦市又互爲友好城市。挖掘蘇東坡和秋史背後的文化共通性,把蘇東坡的「東」字和秋史的「秋」字提煉出來,以「遇見東秋」爲題,舉辦國際論壇、藝術展及文化慶典,適時推出有持續性的創新項目,助力新時期中韓兩國文化交流提質升級。

受訪者簡介:

商柏,1969年生於黑龍江省,旅韓藝術策展人,韓中水墨丹青交流協會會長,濟州華僑華人聯合會副會長。2022年獲韓國濟州道知事頒發的韓中文化交流貢獻獎。2023年在韓國創辦「中韓蘇東坡‧秋史藝術研究會」,專注蘇東坡與秋史藝術研究,致力於拓展、提升該領域的中韓交流活動。

(本文來源:中新社「東西問」專欄,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