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搶灘”充電樁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近日,北京充電設施市級平臺e充網發佈的數據顯示,近幾年TOP5充電樁運營企業的社會公用充電設施規模佔比呈緩慢下行趨勢,由2018年的80%下降至2020年的72%,這表明中小企業正加快進入充電樁市場。在電動汽車加快入市、充電設施行業集中度仍較高的情況下,涌入賽道的中小充電樁運營企業將面臨怎樣的市場機遇和挑戰?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利好政策釋放市場潛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上半年,居民出行頻率有所降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需求暫緩,影響了部分充電樁的建設進程,但從下半年開始,充電設施規模開始持續增長。

據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全國充電樁保有量178.8萬臺,同比增加41.1%。充電樁企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據國元證券測算,在2030年車樁比1:1的目標約束下,充電樁增量將超5000萬臺,未來十年充電樁市場的總投資額將近萬億元。

以北京爲例,e充網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居民充電需求大幅降低,但隨着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充電樁市場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強勢逆襲,同比上年增長幅度逐月攀升。其中,9月充電電量同比增長18.2%,最大增幅出現在12月,同比增長高達27.8%。

事實上,充電樁市場的逆勢增長還得益於不斷出臺的利好政策。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公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對作爲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給予新能源汽車停車、充電等優惠政策;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正是在新基建及其他規劃政策的加持下,衆多資本和企業看到了充電樁市場的巨大潛力,一批新技術、新模式開始加快落地和應用。

充電樁企業定位各異

對於實力不算雄厚的中小充電樁運營企業而言,頭部企業的強勢擴張,以及較大的虧損可能性都會讓其處於劣勢,更易被市場淘汰。但業內專家認爲,現階段在政策鼓勵及產業向好的背景下,中小企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中創科技e充網總經理李健表示:“現階段,TOP5運營企業的社會公用充電設施規模佔比有緩慢下行趨勢,原因在於頭部運營企業正放緩新樁建設速度、有計劃地提升存量設施的運營效率,另有衆多中小企業加入充電市場。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全國充電運營企業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臺的共有10家,即特來電、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上汽安悅、中國普天等,這10家運營商運營的充電樁佔比達91.9%,其餘運營商佔8.1%,因此短期內充電設施行業集中度情況還將存在。”

據瞭解,在充電樁發展過程中,頭部企業依靠母公司扶持和強大的融資能力,在持續擴張充電網絡、搶佔更多市場份額中佔有顯著優勢。相比之下,中小充電樁運營企業由於規模及融資能力限制,較難與頭部企業搶佔市場份額。

不過,在李健看來,企業發展、兼併、聯合及頭部企業和中小企業在市場中共存,是正常的市場現象,應理性看待。他認爲,不同類型的充電樁企業有各自的角色和定位,充電樁企業在明確的政策要求和利好市場環境的雙重引導下,能夠實現良性發展。

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與兩年前各中小充電樁企業狂飆突進、盲目擴張的情況不同,如今,電動汽車產業正從原來的補貼依賴邁向市場化發展,充電市場潛力巨大,需求穩步增長,充電樁企業佈局也更科學有序。

智能化管理是必修課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之外,盈利難仍是充電樁產業難以邁過的坎兒。面對利用率低、盈利難等固有瓶頸,中小充電樁企業應如何破局?

對此,崔東樹認爲,與頭部企業相比,中小充電樁運營企業往往更容易獲取本地資源,能夠更靈活地和本地物流、小學校等開展運營合作,一旦拿到充電樁建設用地,加上穩定的充電客戶,就能在本地充電樁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

李健也表示,在充電樁建設層面,一方面需關注本地充電需求熱點區域、已有充電設施的服務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兼顧車主充電的便利性及運營企業的經營狀況。

此外,在充電場站運營管理中,大、中、小規模的運營企業均面臨智能化有序管理、多品牌資產管理及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場站安全預警能力不足等問題。對此,李健認爲,中小企業應追求智能化管理,利用數字化、互聯網管理平臺,保障和提升用戶充電服務質量,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