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成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生力軍,融資環境正不斷改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有科技型中小企業56.3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1.5萬家,這些企業將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重要作用。”6月5日,在第十一屆中國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2024“小企業 大夢想”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總經濟師許科敏在發言時說。

今年以來,新質生產力成爲全國熱詞。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

許科敏表示,目前,我國已經明確八大新興產業和九大未來產業,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銀行貸款難、抵押擔保難、直接融資難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痛點與難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活動現場瞭解到,上述難題正逐漸得到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正不斷改善。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李子彬表示,近年來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情況不斷改善,在數字科技促進下,金融貸款的比例在增加,動產融資的比重也開始增加。我國普惠金融已發展成多層次、廣覆蓋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覆蓋率和可得率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成本逐步下降。

發展新質生產力爲中小企業帶來新機遇

許科敏指出,在我國,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互爲主體,民營企業中九成以上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中九成以上是民營企業。2023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民營企業爲244家。在全國10.3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1.2萬家“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佔95%。

以前,經常用“五六七八九”來形容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作用,現在已經發展成爲“六六七八九”。即貢獻了60%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80%的就業和90%的企業數量。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加碼,帶動民營經濟運行積極因素不斷積累。

一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新的機遇。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有科技型中小企業56.3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1.5萬家,這些企業將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民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協同推進技術和商業模式雙輪驅動創新,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形成良好的產學研合作局面,大幅提升了科研成果產業化應用的效果,已經孕育出一批高成長的四新企業。

二是,民營企業中標項目數量和金額均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據招投標大數據顯示,1-4月份,民營企業中標項目數量和金額累計同比分別增長41%和23.8%,顯示民營經濟獲取市場訂單,承接項目的活躍度和競爭力較強。

三是,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正在發力。目前我國已經構建專精特新高梯度培育體系,累計培育“小巨人”企業1.2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萬家。專精特新企業已經成爲中小企業的排頭兵,分佈在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的關鍵細分領域,是補鏈、固鏈、強鏈的生力軍,逐步成爲我國構建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

四是,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有所改善,近期資本市場對民營企業的估值有所恢復,4月份民營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29.06萬億元,較上期增加了2499億元,資本市場對民營企業的整體估值略有提升。百度搜索指數顯示4月份信貸業務+小微金融指數爲226.0點,較上期增長了17.0點,表明金融市場對小微企業的支持趨勢向好,釋放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正在緩解的積極信號。

引金融活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着銀行貸款難、抵押擔保難、直接融資難的難題。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爲破解這些難題,金融活水正澆灌越來越多地到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

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周更強指出,金融機構積極佈局新質生產力,通過設立服務創新、科技創新的專營組織架構、專門風控制度、專業產品體系、專項考覈機制,推動信貸資源向科技創新和科技型企業傾斜,發揮了生力軍和催化劑的作用。據統計,到3月末,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分別同比增長27%、20%和18%,明顯高於各項貸款的增速。

下一步,金融機構還要繼續努力,落地落細“五篇大文章”,加速服務新質生產力。一方面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這既是行業自身發展面臨的內在要求,也是持續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必然選擇。

金融機構要通過科技創新、金融模式和手段,藉助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把更多的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中小微企業,塑造產業鏈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注入金融活水。

另一方面,全球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數字賦能也是推動金融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機構要在推動支撐數字化、智能化變革的同時,有效利用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重塑現代金融體系,爲培育新質生產力企業的發展升級提供穩健的金融保障,也爲整個社會產業升級,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勁動能。

關於股權投資賦能新質生產力的做法,國科創投董事長吳樂斌概括爲“一條運河”、“雙輪驅動”、“三鏈聯動”這三個關鍵詞。具體來說,首先,要打通知識和資本之間的層層阻礙,需要從智本(PI、IP)的海洋到資本(IPO)的海洋間修通一條運河,構建“運河生態體系”。第二,實現戰略直投和基金投資的雙輪驅動。第三,構建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的三鏈聯動。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彭銳鋒從經開區角度,分享了當地聚焦企業投融資需求,以金融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機制。

一是加大股權投資力度,構建“種子基金+科創基金+產業升級基金+市場化子基金”全方位,多層次的基金支持體系,基金的總規模超過6700億元;二是拓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制定產業鏈核心企業“白名單”,支持金融機構創新“整鏈授信”等模式,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信貸服務;

三是加強企業上市服務,有效發揮北滬深交易所經開區上市服務基地作用,高效助推企業掛牌上市;四是建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設立1億元風險補償資金,有效激發銀行的信貸投放積極性;五是創新金融綜合服務體系,依託政務數據、信用數據爲企業增信賦能,提供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