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 疫情爆發在即 政府不能賭運氣

中時社論

本土單日新增確診案例5日飆破200例,且全臺散發,顯然即將走向社區大爆發,此時到底要維持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衛福部長陳時中拋出「經濟防疫新模式」,行政院長蘇貞昌喊「新臺灣模式」,民衆看了還是霧煞煞。其實說穿了,蔡政府現在的防疫政策就是「半鬆半緊,且戰且走」,在不加強管制下,冀望疫情不要太嚴重,這簡直是在賭運氣,臺灣哪有這個本錢?

疫苗接種率仍然不足

在疫情突然爆發的此時,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卻在3日宣佈放寬限制,鬆綁輕症及無症狀確診個案解除隔離的條件;未來接種3劑疫苗者若確診,還可能縮短健康管理天數,甚至不予匡列,意思是打滿3劑就不管了。這麼豪邁的放手,既和現行疫情趨勢矛盾,也和一直以來的防疫政策矛盾,民衆看不懂指揮中心的防疫邏輯,對未來更是茫然無措。

陳時中對當前防疫戰略方針的解釋是:「趨近正常生活的積極防疫」。但這話不通,要正常生活就無法積極防疫,要積極防疫就無法正常生活,所謂的「趨近」到底有多趨近,指揮中心語焉不詳。其實這是因爲蔡政府很想鬆綁防疫,好活絡經濟討好選民,讓陳時中帶着輝煌戰果參選。但天有不測風雲,疫情大爆發打壞了民進黨的佈局,原本要放寬的腳步被迫得改變,但蔡政府卻心存抗拒,以致於整個防疫政策飄搖猶豫。

感染Omicron症狀輕,國內99.73%都是輕症或無症狀,至今只有5例中重度患者,多是年老體弱的長者,其中1死亡,還有一位20多歲的年輕人,但也只是中度。很多人因此將之類比爲流感,認爲再繼續用大量資源進行清零,不僅無法成功,還會拖垮疫調醫療體系。話是沒錯,美、加、泰、星等國打滿疫苗入境都不必隔離,韓國即使每天高達數十萬人確診,也不再匡列隔離,因爲根本已無應對能量。但歐美經歷多波疫情,加上疫苗施打率高,人民幾乎都有抗體,民意也強烈抗拒管制,政府放手是不得不然。

臺灣狀況並不相同,最大問題是疫苗接種率不足,第1、2劑在8成上下,且接種過了半年多,抗體已減退。第3劑只打了人口半數,12至17歲纔剛開放接種,7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最低,偏偏長者的重症和死亡率皆高。一旦疫情爆發嚴重,必然出現重症與死亡,屆時臺灣民衆心理上必定大受衝擊,開始怪罪指揮中心平常守得很緊,卻在風雨來襲時撤下防衛網。果若如此,陳時中將光環失色,蔡政府的防疫神話也會一夕破功。

勿流失防疫黃金時機

既然人民的抗體保護力不足,要壓制大爆發的曲線,政府就必須儘快採取防堵措施。第一是大量篩檢加匡列隔離,找出並截斷傳染鏈。基隆做美其名爲「全民防疫愛心篩檢」的普篩,新北市開設篩檢站,其他縣市也應該跟進。其實民衆自行購買家用快篩也很方便,可以更主動自我偵測,以強化篩檢效率。

第二,暫停大型活動,必要時停止餐廳內用,務必在1個月內把確診數壓下來。蔡政府急着解封,但在第3劑接種達到7成前,臺灣社區對病毒的防護力仍然不足,必須靠着儘量減少人際接觸來阻斷傳播。大陸深圳用1周的封城加普篩,成功實現了動態清零及生產復工,顯見短期封城確實能有效切斷病毒散播,不妨參考一二。

第三,採取更積極的措施拉高疫苗接種率,長者的接種率必須再提高,12至17歲的接種也必須加快。臺灣正處於一場抗體與病毒的賽跑中,在整體免疫力沒追上來前,必須想盡辦法壓制病毒。萬一案例大增,應讓輕症或無症狀者可以在家中隔離,以保留醫療資源。如果有長者堅持不打疫苗,至少應謝絕社交活動,否則真的只能後果自負了。

防疫本來就是且戰且走,因爲變數太多。蔡政府的問題是,在擋不住疫情時拿不出一個政策調整路線圖,也不敢明確告知民衆疫情可能變壞的狀況,又沒有勇氣和擔當去升級防疫管制。過去大內宣營造的防疫神話,如今成了讓蔡政府左右躊躇的束縛,但防疫攸關全民健康,蔡政府不能再坐視防疫黃金時機流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