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賴清德打貪維穩 更要贏民心
中國時報社論
賴清德就職將滿百日,領導術已見雛形,可歸納三重點,一是將蔡政府時代的「製造外部敵人」進一步擴展爲「從內部找敵人」,二是對朝小野大的僵局寸步不讓,三是鐵血打貪。去世將近40年至今聲望仍高的前總統蔣經國,以及現在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接掌權力後都以打貪爭取民心,樹立威望,賴清德似有效法之意。打貪背後是否夾雜政治意圖並不重要,究竟是玩真的,或玩假的,纔是重點。
改變黨內歪風 端正官箴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賴清德的信任度較上個月增加1.5個百分點,來到55.2%;執政滿意度增加4.4個百分點,來到52%。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施政滿意度亦上升3.4個百分點,來到42%。上述3項指標性數據,呈現連續上升的趨勢。
儘管民調變化成因複雜,但「打貪」應是賴清德快速贏得過半正向評價的主因。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斷言,賴清德只要能在執政滿百天之際,以行動展現「用4年時間、掃除8年貪腐」的企圖心,就可成功開局。
具體而言,新竹市長高虹安遭司法重判、柯文哲遭檢調追查,外界有「只辦藍白不辦綠」的質疑;鄭文燦遭檢方三度聲押獲准,外界又有整肅黨內首要對手的批評;賴清德子弟兵陳宗彥、李孟諺、林宜瑾接連中箭,又有黨內派系鬥爭的評論。這些說法是否屬實,一時恐難釐清,但對民衆而言,賴清德能否改變民進黨以權斂財歪風、端正官員官箴,應更爲重要。
隨着打貪有成,民調趨於上升,賴清德接下來必須進一步檢視朝野各界對他的批評主要來源爲何,纔有助於在打貪堆疊出的民氣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首先,對於兩岸,賴清德執政以來,接連高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新兩國論」換來的不只是北京環臺軍演,機艦擾臺強度加大,甚至傳出闖入我內水領空,情勢之緊繃,讓美方揚言將臺海打造成「無人地獄」,以阻卻共軍犯臺。
賴總統必須瞭解,他過往「務實臺獨工作者」的自我描述,已被貼上難以抹去的標籤,就職後又一再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陸委會副主委試圖用「兩區論」沖淡「兩國論」,但就北京而言,層級太低、表述不足,不會視爲善意。尤其,賴政府對漁權糾紛第一時間的發言往往是搧風點火,加上堅持赴陸禁團令,都被解讀爲「非善意」。關於此,賴政府須廣聽各界意見,修正慣性思維,纔有助於終止兩岸持續陷落敵意螺旋。
修正親美抗中 朝野對話
第二,有關朝野關係,賴清德上任初期下令立院黨團反守爲攻,對國會改革法案先覆議、再釋憲,以執政權對抗監督權,此舉不只讓立院淪爲焦土,更有意藉此啓動大罷免時代,而第一仗就是鎖定基隆市長謝國樑。只是,基隆市府在東岸商場爭議已四連勝,證明罷免毫無正當性,民進黨應停止不分青紅皁白的濫用罷免,讓原先就欠缺互信的朝野更形對立。
民衆黨的政治獻金流向確實存在爭議,但如果連陳佩琪替兒子看屋的雞毛蒜皮,綠色政媒都要窮追猛打,無論最終柯文哲是否「社會性死亡」、民進黨能否承接民衆黨流失的年輕選票,一旦政治追殺過了頭,恐將適得其反,朝野關係必然雪上加霜。
最重要的是,臺灣人民之所以讓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關鍵就是無法忍受不受制衡的傲慢政府,在野黨提出「國會改革法案」有其正當性。但法案經立法院通過後,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與民進黨立院黨團聯手以釋憲手段杯葛,讓依法、依憲完成的法律案形同具文,猶如告訴國人「《中華民國憲法》與賴清德牴觸者無效」,人民看在眼裡,將勾起過去蔡政府鴨霸執政的回憶。眼前民衆不那麼關心朝野鬥爭,但不要忘了「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敗」,閹割制衡力量是慢性自殺。
總的來說,賴清德鐵血打貪將有助政權維穩。未來若要贏得更多民心支持,對內,必須以對話取代對立;對外,應調整親美抗中政策,讓北京願意將他視爲交涉的對象,光是能做到這一點,就足以有機會替兩岸創造截然不同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