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九合一選後系列3─第三勢力篇:2024下架民進黨 柯文哲須顧大局

中國時報社論

地方公職選舉落幕,總統與立法委員選戰揭幕。在九合一選舉中大勝的國民黨,已從谷底回升,士氣大振,企盼乘勝追擊,於2024年重返執政。國民黨想要拿回總統寶座,有兩大隱憂,一個是黨內可否經由平順的過程提名最有勝算的候選人?其次是能否整合在野勢力,不至於因被其他政黨或是獨立候選人瓜分選票而讓民進黨保住政權?

要認清民衆黨的實力

第一個問題的關鍵人物是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朱主席這次選舉提名妥適,操盤穩健,堪稱有功。許多人猜想他可能因爲立下戰功而萌生參選總統的念頭,將運用主席職位制訂有利於己的遊戲規則,以便護送自己成爲被提名人,甚至給目前黨內聲望最高、獲勝希望最濃的侯友宜設障礙,使他無法順利代表國民黨參選。朱立倫接掌黨主席時曾說,2024年要推出「最有勝算」的同志參選,說法完全正確,這次選後將考驗他的定力和智慧,如果他取巧參選而又不能提振目前低迷的民意支持度,極可能壞了國民黨大事。

另一個變數是民衆黨黨主席柯文哲和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的動向。柯文哲早已宣佈將代表民衆黨參選總統,上次爭取國民黨參選總統資格失敗的郭臺銘則不無再搏一次的意願,甚至和柯文哲結盟,拿民衆黨的門票去參選總統。柯文哲無論自己參選,還是搭配郭臺銘,都將對選局影響重大,而且必然讓民進黨佔盡便宜,成爲護送民進黨安全上壘的助攻者。

對柯文哲來說,尋求政治生涯的高升以及促進民衆黨成長壯大,都是合宜的心念,無可厚非。然而,政治人物首先必須有大局觀,清晰認知自己的行動在整體格局上將產生何種效應,有了準確的自我定位之後,才能進一步構思自己的行爲舉止。如果昧於大勢,只是在刷自己的存在感,或是因自我膨脹而高估自己,貿然採取有害大局而又無法達標的行動,則不僅將害慘自己,還將貽害羣體的共同利益。

柯文哲對自己是否參選的考量首先應該認清自己及民衆黨的實力。民衆黨這次選舉雖然選上一位市長,但全部只獲得14席縣市議員、9位鄉鎮市民代表、1位村長以及1位里長,顯示政治版圖仍然十分狹小,黨的基礎尚在起步耕耘階段,實力微不足道。他屬意的接班人黃珊珊,在臺北市只以25%的選票屈居第3名,反映臺灣選民多數有政黨認同,立場非藍即綠,第三勢力的生存空間不大。

須與國民黨同心協力

雖然民衆黨的高虹安當選新竹市長,但她背後不僅有郭臺銘和柯文哲的支持,更重要的勝選因素是棄保效應,許多國民黨在地政治人物及支持者非常不願讓民進黨候選人再當選,而國民黨提名的林耕仁又聲勢低迷,無法打敗民進黨的沈慧虹,不得不棄藍投白。如果把高虹安的當選認爲是民衆黨實力強勁,無疑是自我膨脹,不知自己的斤兩,而且這種棄保模式不太可能複製,尤其是在總統大選中。如果柯文哲不甘就此退隱,堅持要參一腳,或是爲了幫民衆黨籌募政治獻金而屈居郭臺銘副手,那更是下下策,不但貶抑了自己,還可能配合郭臺銘襄助民進黨獲勝,甚至是在爲一個最不適合擔任總統的人擡轎助勢。如果郭臺銘因爲與他結合而獲勝,那將是臺灣的悲哀,不但要讓一個不諳政治又霸道的人領導,還將讓兩岸關係導向不可預測的險境中。

下次總統大選是關係臺灣安危的一次關鍵性選舉,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則將更加反中、親美,從而使兩岸緊張關係更加惡化,把臺灣進一步推向戰爭邊緣。客觀而言,只有國民黨扳得倒民進黨重返執政,回到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上,才能緩解臺海的戰爭危機,確保兩岸和平。在這場戰爭與和平抉擇的選戰中,一向信奉「兩岸一家親」理念的柯文哲動見觀瞻,有左右大局的潛力,民衆黨的實力不足以單獨成事,只有與國民黨及其他在野黨同心協力,纔有可能一舉下架民進黨。柯文哲站在歷史的關口,必須有清晰準確的大局觀,做出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