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智庫》內外環境鉅變之下臺商赴大陸投資的發展態勢與機遇選擇(王建民)

儘管新冠疫情、中美對抗與兩岸形勢變化中國大陸依然是臺商投資的重要選擇,存在諸多新機遇、新機會與不可複製的獨特優勢條件。圖爲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新華社)

美國單邊主義經濟民族主義的興起、對華全面遏制戰略的確立以及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與影響,國際經濟政治秩序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進入一個新的重構期,加上海峽兩岸關係形勢的重大變化,深刻影響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尤其對臺商投資佈局產生重要影響,臺商對大陸投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經濟率先復產與復甦、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龐大市場與西部內陸地區巨大發展潛力,以及持續開放與經濟循環等經濟戰略的推進,對臺商又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如果臺商能夠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做出正確的投資選擇,將會創造新的臺商發展奇蹟

一、環境鉅變之下臺商大陸投資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與挑戰

在國際經濟政治環境及海峽兩岸關係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情況下,大陸臺資企業發展與臺商對大陸投資面臨新的挑戰,新的困難。

(一)以美對華全面遏制爲核心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嚴重影響臺商對大陸投資發展

國際與區域投資以及臺商對外投資受國際與兩岸政經形勢大環境影響重大。臺商是一支重要的對外投資力量,在全球範圍內投資佈局,過去30多年大陸是臺商最重要的海外投資市場,並形成臺商大陸投資——臺灣關鍵零組件出口——大陸加工製造——產品外銷(主要是出口美國)的三角貿易結構。然而,近年來,美國國內出現強烈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與經濟民族主義,對華髮起前所未有的貿易戰(以大幅提高中國大陸產品進口關稅爲主)、科技戰(限制對華關鍵技術出口與使用美技術等),不僅嚴重影響中美經濟關係,而且對國際經貿格局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導致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大陸臺資企業被迫調整投資與經營策略,迅速回流臺灣或外移東南亞等地,不敢或放慢大陸投資步伐,臺商對大陸投資受到重大影響。

同時,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推動一系列旨在「排中」與「去中」的基礎建設合作、網絡清潔計劃與美國主導的產業鏈與供應鏈,並拉臺灣加入,嚴重影響到兩岸經貿關係網絡與臺商對大陸投資。

另外,美日等國家鼓動與協助在華企業撤離,印度抵制中國產品進口與投資等,也對臺商大陸投資與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二)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大陸臺資企業受到較大影響,臺商赴大陸投資動機弱化

2020年初發生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與疫情管制常態化發展,對世界經濟投資貿易產生重大影響,同樣影響到臺商在大陸的經營活動與對大陸投資意願。10月5日,臺灣工業總會公佈「疫情對臺商大陸投資影響」調查報告(主要針對在大陸投資的157個所謂「有根臺商」臺資企業調查),80%的受訪企業營運衰退,其中資訊電子業衰退者有68.2%,49.2%的企業產能恢復七成;在此形勢之下,59.7%的企業規劃減產或暫緩對大陸投資,75.2%的受訪者表示,未來兩年不會增加大陸投資;24.6%想回臺灣或轉移東南亞。可以說,美對華持續實施經貿科技遏制與新冠疫情蔓延,確實對臺商在大陸投資經營造成重大沖擊,影響到產業鏈與供應鏈,影響到臺商對大陸投資信心與動機。

(三)臺灣當局限制與阻撓兩岸經貿發展的法律政策是重大制度障礙

長期以來,臺灣當局一直限制兩岸經貿往來尤其是臺商對大陸投資,但以前的限制性政策效果有限,未能從根本上阻撓臺商赴大陸投資發展態勢。不過,蔡英文總統上臺執政後,兩岸關係嚴重惡化,並加大了阻撓與限制兩岸人員交流、參訪、兩岸經貿往來與臺商赴大陸投資等法律制度建設,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特別是修訂或制訂所謂的「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以及大量行政性法規,形成「綠色政治恐怖」,不僅直接阻撓與限制臺商赴大陸投資與兩岸經貿往來合作,而且對臺商對大陸投資與從事兩岸經貿業務形成巨大的心理與政治壓力

日前臺經濟主管部門又開始推動修訂「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第五條,將技術合作定義從專門技術及智慧財產「授權」擴大到「受權」與「轉讓」,而且擴及到所有產業。特別是蔡當局積極推動兩岸經濟「脫鉤」,在2020年「520講話」中完全迴避與排除了兩岸經貿議題,將嚴重影響臺商對大陸投資。

(四)臺商面臨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挑戰

美國川普政府將中國確立爲戰略競爭對手後,發起一波接一波對華貿易戰、科技戰,企圖讓中美經濟「脫鉤」。同時加上新冠疫情的爆發與全球蔓延,中美經貿關係形勢與全球經濟貿易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自然也影響到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與臺商投資佈局的戰略選擇。臺商是繼續深耕大陸,還是轉向投資美國,或者回流臺灣或者外移東南亞、印度等地,是一個艱難選擇,更是一個新的考驗。

尤其臺商在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選擇」更是左右爲難。蔡當局希望藉中美經貿對抗之際鼓勵企業赴美投資,強化美臺經濟關係。近年來,蔡當局組織大規模經貿代表團赴美參加「選擇美國投資」的美國招商活動,鼓勵企業赴美投資。臺外貿協會還於2019年底成立了「臺美商務交流中心」,確立包括促進臺美商務、貿易、投資、創新科技交流與供應鏈重組等五大功能。2020年8月13日,臺外貿協會又舉行「臺美企業聯盟」成立大會,號稱有上千企業會員參與。但美國並非臺商投資首選,也不是大多數臺商適合的投資地。除了極少數大企業外,臺商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根本不適合在高工資、高生產成本的美國投資經商,且承擔風險能力低,很難選擇投資美國。

而大陸是臺商長期投資經營的最大市場,有許多獨特的優勢,卻面臨美國對華經貿戰與科技戰的壓力,面臨蔡當局的消極兩岸經貿政策與有意讓兩岸經濟「脫鉤」的政策阻撓。特別是美國推動建構「去中」與「非中」產業鏈、供應鏈,未來全球經濟與產業將形成分別由中美主導的「二元產業體系與供應鏈」,讓臺商陷入兩難,嚴重影響臺商對大陸投資。

二、內外環境形勢鉅變之下臺商投資佈局新動向

海峽兩岸與國際政經形勢的重大變化,臺商投資佈局已出現新的調整與佈局動向。

(一)臺商赴大陸投資步伐放慢

大陸經濟發展階段與經營環境的巨大變化,以及國際、區域經濟形勢的發展,臺商對大陸投資在經歷了一個相對快速發展時期後已逐步步入相對平穩的投資時期,預計未來很難再有大規模的西進熱潮。依商務部統計,多年來,臺商對大陸每年實際直接投資額並不大,加上經其他第三地投資(不包括港澳)的臺商投資金額也大多在50億美元左右。不過,依臺灣方面統計,臺商對大陸投資規模遠高於大陸統計,1991-2020年5月,臺當局批准臺商對大陸投資項目總計44139件,投資金額合計1891.9億美元,佔臺對海外投資總額的56%。不過,2016年到2019年臺商對大陸投資連續四年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上半年,儘管臺商對大陸投資金額同比增長52.5%,但投資規模總額並不大,只有31.7億美元。總體看,臺商對大陸投資步伐有所放慢,但投資不會停止,大陸仍然是臺灣對海外投資最重要的選擇目標之一。

(二)臺商返臺投資(迴流)出現高潮,未來將趨於平穩

自阿扁執政時起,臺灣當局就一直鼓勵臺商返臺投資,但多年來效果有限,臺商迴流不明顯,政策引導不敵強大的市場力量,臺商持續對外投資尤其是對大陸投資。但2018年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與科技戰之後,臺商返臺投資纔在2018-2020年出現一個高潮,一大批臺商返臺投資,包括將部分生產線遷回島內、出售或關閉大陸廠、將原計劃在大陸投資改在島內投資。到2020年9月初,「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的返臺或在臺投資企業達到641家,投資總額達11046億元新臺幣。目前仍有數十家臺資企業申請在臺投資,近期有不少臺商返臺投資重大項目:如2020年10月臺灣伺服器機殼知名企業勤誠興業將大陸生產線全部移回臺灣,投資22億元新臺幣在嘉義縣設廠;經營LED的大三得光電將深圳生產線全部移回臺灣。另外,一些臺商出售大陸資產或結束大陸營業現象明顯增加,如2020年10月5日臺灣知名金屬機殼企業可成正式通過出售兩個大陸泰州廠給大陸藍思科技公司,交易金額達14.27億美元。不過,與前兩年比起來,2020年大陸臺商返臺投資步伐已經放慢,預示着未來臺商返臺投資進入相對平穩發展時期。

(三)臺商對大陸以外地區投資更加多元化

不論是大陸臺資企業外移,還是臺商對外投資,出現更多元與分散性投資態勢。在內外環境鉅變之下,臺商對外投資地區更爲廣泛,除了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地區外,還包括南亞(印度、孟加拉國等)、中南美洲(巴西等)、中亞、歐洲與美國等。其中,東南亞地區一直是臺商海外投資的熱點地區之一,近年來向這一地區投資轉移更加明顯。不過,臺商對這些地區投資規模並沒有預期的大,依臺灣當局統計,2020年上半年,臺商對新南向18個國家或地區投資只有14.1億美元,還不到同期對大陸投資的一半。

不過,臺商對美國投資則更具特殊性,近年來臺商對美國投資是市場與政治等多種因素共同造就的結果。部分臺商赴美投資是市場佈局選擇,如臺塑集團在美投資,部分是美國政治壓力下的被動選擇,如臺積電赴美投資則是美強大政治經濟壓力下的被迫選擇投資的典型。不過,臺商對美投資總額並不高,起伏比較大。依臺灣統計,2018年臺商對美投資20.4億美元,2019年對美投資只有5.6億美元。除直接投資外,臺商赴美併購增加比較快。依據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公佈的「2020國際投資併購白皮書」,近3年臺灣廠商海外併購交易以北美地區的件數與金額最多,即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上半年對北美併購交易金額仍居第1位,其中2018年臺商對北美併購逾20億美元,2019年爲30億美元。

三、內外環境形勢鉅變之下臺商大陸投資發展的新機遇

儘管新冠疫情、中美對抗與兩岸形勢變化,對臺商大陸投資帶來重大沖擊與影響,但就全球範圍與中長期發展態勢觀察,中國大陸依然是臺商投資的重要選擇,存在諸多新機遇、新機會與不可複製的獨特優勢或條件。

(一)大陸龐大的產業與工業體系,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與服務體系,非其他國家或地區所能相比,對臺商發展仍具很大吸引力

大陸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與產業鏈,這個優勢在周邊或全球範圍內是少見的。中國大陸工業門類最爲齊全,產業體系完整,是全球最大「製造中心」與「供應中心」。據統計,目前中國大陸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特別是中國大陸比較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具備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抵禦風險衝擊的巨大韌性和迴旋空間,具備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實力。這是臺商在大陸發展的最重要優勢,在大陸投資設廠,可輕意找到上下游配套企業與零部件供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是在全球範圍內其他任何地區不易做到的,也是臺商對外移轉只是局部的與低端產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時,臺商在大陸投資經營,發展多年,對大陸市場與法律制度等熟悉與瞭解。因此,對多數臺商而言,大陸仍是最好的投資市場,深耕大陸仍是其重要選擇。臺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包括工業總會、中小企業總會等業界人士看法,臺商西進大陸多年,已經習慣了大陸的經營模式,加上大陸龐大的市場磁吸效應,現實上臺商並不可能輕易放棄大陸市場。而相對的,臺企業轉戰東南亞,不論是語言或法令規章,讓許多臺企難以適應,並進一步強調「今天的大陸不只是已是全球前三大經濟體,同時更兼具全球工廠和全球市場的雙元樣貌」,「臺商無法放棄大陸市場,未來更要依循『接近(大陸)市場』及『在地化佈局』作爲投資、生產、貿易的優先指標了」。目前大陸經濟率先復工復甦,成爲全球經濟陰霾之中的新亮點,自然會有利臺商選擇投資大陸。

(二)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爲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政策導向,將爲臺商進入大陸市場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大陸每一次重大經濟開放與改革,都會釋放強烈的經濟發展信號,創造新的發展商機,這是重大的改革紅利。這一點對臺商在大陸投資發展尤爲重要。過去,臺商是大陸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改革開放的獲利者。

中央在持續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出臺區域性、行業性的經濟發展規模與戰略,如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調進口關稅與擴大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自由貿易區持續擴容、發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與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等。這些改革開放都將爲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改革紅利與機會。

特別是新形勢下,大陸提出的雙循環經濟發展戰略是適應國內、國際新形勢發展變化做出的重要政策調整,預示着在推動國內經濟大循環中,會進行諸多經濟制度改革,減少內部生產、流通與市場障礙,激活內部經濟循環,創造市場活力,是臺商進入大陸內部經濟循環與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好時機。預計臺商會高度關注與研究大陸雙循環戰略及政策調整,從中發現商機,發現投資機會,確定投資項目,佈局大陸發展。

(三)中央確立的新基建發展,爲臺商進入各地參與新基建項目創造了新機遇、新機會

包括臺灣在內的發達經濟體,執政者的經濟發展目標與追求已發生重大變化,不再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尤其是陷入持續不斷的選舉與政爭之中,不像中國大陸、印度與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全力發展經濟,尤其以中國大陸最爲典型,從中央到地方,從沿海到內陸,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全部集中精力,想盡一切辦法,全力發展經濟,大力招商引資、興產興業,處處以經濟建設爲中心。這對臺商自然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易於找到投資發展機會。

特別是新冠疫情後,中國大陸提出新基建發展規劃與目標。新基建與過去的傳統基礎建設與以房地產爲核心的投資有所不同,集中在5G、AI人工智能、物聯網、數位經濟、新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與智慧產業等以科技爲主的新興經濟基礎建設。這是影響未來經濟發展與競爭力的重大經濟建設,涉及領域廣泛,產業衆多,商機龐大,會造就新的產業,造就新的企業。臺商對此更爲敏銳,更爲關注。但不同的地區新基建有所不同,需求與商機也有差異,如何選擇更適合的區域與地方,選擇更合適的投資項目,則是需要臺商對各地經濟、產業、政策有詳盡瞭解與掌握。不論如何,新基建就預示着新項目,預示着新的投資機會,新的發展機會。

(四)西部內陸地區經濟仍處於發展初期,有巨大發展潛力,是未來臺商投資的新窪地,可能造就新的臺商奇蹟

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長期受制於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觀念的雙重束縛,制約了經濟發展,除重慶、成都與西安等大都市外,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外商臺商投資偏少。2020年上半年臺商對大陸投資仍集中在福建、江蘇、山東、廣東和上海等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依然較少。

國際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中西部地區交通條件已得到極大改善,經濟發展潛能正在發揮,對臺商進入西部發展將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同時西部地區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等均在發生重大變化。西部降雨量增加,缺水現象在改善,綠地綠化在增加,衛生條件與公共設施在改善,整體宜居宜商環境在改變。這些都爲臺商過去視爲畏途的西部內陸地區投資帶來新的機會。特別是電商平臺與技術將有助於破解制約東西與南北發展的條件,爲西部地區發展創造更大的機會。關鍵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觀念,整體營商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

另外,中央西部大開發的政策紅利還沒有充分發揮與落實,需要進一步地具體化與差異化,給予西部更多政策傾斜與支持。

要強調的是,臺商西部發展,不一定選擇高科技產業,不論是傳統產業,還是農業、服務業,都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五)大陸重點扶持與發展的產業爲臺商進入大陸發展提供了重要利基

除了上述新基建涉及的衆多產業外,大陸全力發展的半導體等短板產業,蘊藏着巨大的發展機會。半導體產業是大陸發展嚴重滯後的產業,尤其是設備、材料與芯片製造技術等方面嚴重受制於人。發展半導體產業就成爲當前與未來大陸重點扶持的產業,也是有巨大發展潛力與前景的產業。不僅大陸在努力發展半導體產業,臺灣也在持續加強與鞏固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優勢地位,設立半導體研發中心、設立半導體產業學院,加強半導體人才培養等。有臺灣DRAM教父之稱的前紫光集團執行長高啓全,以他在大陸五年經歷與觀察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經驗表示,在美對華半導體遏制戰略之下,未來10到15年後,大陸將可建立自主的(半導體產業)中低級消費性產品供應鏈,這是臺商的新機會,兩岸應攜手合作。

(六)大陸對臺資企業在大陸投資發展經營制訂了一系列支持性法規政策。這種特殊的臺商政策紅利在全球是極少見的。近年,大陸先後出臺公佈了「31條措施」、「22條措施」與新冠疫情後出臺支持臺資企業發展的「11條措施」,不少地方還制訂了本地鼓勵與支持臺資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鼓勵臺商投資與支持臺資企業的政策體系,也成爲兩岸經濟合作的獨特方式。臺商要高度關注與研讀這些政策,用好這些政策,並結合大陸不同地方的環境、條件與自己企業的優勢,在大陸尋找發展機遇。

四、幾點結論

(一)臺商對大陸投資發展不會停步,對臺商大陸發展要有信心

國際資本流動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近年來一直在全球持續,不會停止,只是有高潮與低潮之分。因此,不論是否有臺商結束大陸營業或回臺投資,都不會改變臺商長期在大陸投資發展的態勢,也不會改變部分臺商在大陸新的投資選擇,而且還會有具魄力與眼光的臺商在大陸更大的投資佈局,甚至還會誕生新的「臺商奇蹟」。

(二)拓展臺商大陸投資發展的理念與思維

推進臺商西進大陸投資發展,不能只關注投資項目,人才智力引進、技術引進與資金投資等均是需要鼓勵的兩岸經濟合作。在許多產業與領域的發展,大陸缺的並不是資金,而是技術、人才、理念。優秀的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的引進,不亞於引進投資項目。有了優秀的或特殊的人才,纔可能獲取更多的重要投資信息,推介合適的投資項目。

另外,鼓勵臺商到大陸發展,產業領域是非常廣泛的,不要只盯着高科技產業,在不同地區與不同行業,需求不同,投資項目也不一樣。臺灣在傳統產業也很有優勢。關鍵是找到適合本地的投資項目與產業合作定位。

(三)用好臺資企業協會這一個平臺

臺商到大陸投資發展,或鼓勵臺商到大陸投資,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讓有意到大陸投資的臺商與大陸不同地方的需求實現對接,要有平臺,有機制,更要有人推動。其中,全國臺資企業聯合會與許多省市或地方成立的臺資企業協會是最好的平臺。這些臺資企業協會,既瞭解島內企業、產業情況,瞭解臺商投資動向,又瞭解大陸當地的政策、法律、經濟、產業情況,當地政府加強與臺資企業協會的協商、合作,通過它們穿針引線,引進、推介投資,是最可行的方式。

大陸地方政府或行業協會要與臺資企業協會或相關組織建立溝通管道,通過考察、座談會與專門招商會等方式進行對接與聯繫。同時,要加強當地臺資企業與當地民企、國企與行業協會的交流合作。可建立兩岸企業的聯誼組織,同時在不同行業與領域建立專業聯誼組織,加強兩岸企業的交流合作,共謀發展,有助招商引資。

(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