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極體系漸成形 吳玉山籲小國內外政策設「護欄」圖存

臺大高研院、政治系、中研院政治所11日於臺大社科院舉辦「歷史與國關」討論會,中研院院士吳玉山發表題爲「國際關係的理論與現實:大國逐霸、小國圖存」的主題演講。(朱紹聖攝)

臺大高研院、政治系、中研院政治所11日於臺大社科院舉辦「歷史與國關」討論會。(朱紹聖攝)

中研院院士吳玉山11日表示,當國際體系從美國單極轉移到G2(中美兩國集團)過程中,中小國家圖存的操作空間加大,除需要審度國際體系、善用文化連結,更必須在國內政治與對外關係間設置「護欄」,否則外交政策僅是選舉反應,不可能會有明智政策出現。

臺大高研院、政治系、中研院政治所11日於臺大社科院舉辦「歷史與國關」討論會,吳玉山當天上午以「國際關係的理論與現實:大國逐霸、小國圖存」爲題,進行主題演講時做出上述表示。

吳玉山首先指出,國際關係的主軸就是大國逐霸跟小國圖存,這也是今天世局的寫照,但他發現,一路看歷史到現在,「物質」永遠沒有辦法完全決定大國與小國的互動過程,「文化」始終佔據非常重要的角色。並非說結構一致,就一定會導致爭霸戰爭爆發。

吳玉山利用國際關係理論的「極性」(polarity),來探討國際體系跟中小國家存續之間的關係。他說,中小國家的存續與強權國家的能力跟意志直接相關,也會影響到中小國家利用「內部制衡」(即自強)和「外部制衡」(即聯盟)以延續國家。

吳玉山分析指,在多極情況下,中小國家有利於內部制衡,透過自強手段而具有一定的嚇阻力量;強權競爭也可增加中小國家在強權之間的能動性,有利於中小國家進行外部制衡。因此,複數極性比單數極性有利。當前美國對臺灣的所有興趣,即出自於美國要與中國大陸爭霸,此乃極數對體系造成的影響。

除了權力分配的物質面向之外,吳玉山也提及,文化或價值模式對於國際體系也扮演一定的角色。「國力增強會增加大國的文化敏感性」,他從中國大陸過去的強勢朝代分析發現,大國在文化價值一致但現實主義利害相違的情況下,其對小國的壓力更大,遠比在雙方文化疏遠的背景下更厲害。

吳玉山回顧歷史表示,冷戰後美國所主導的單極體系世界秩序可能類似前現代東亞的朝貢系統,一方面有硬實力支撐,一方面展現了普世的文化與價值系統。而民主就是歷史東亞儒教的功能替代物,美國是文化/價值敏感的霸權,服膺此一信仰體系的中小國家,其所面對的大國壓力可獲緩解。

然而,當國際體系從美國單極轉移到G2的過程中,極性增加使得中小國家的操作空間加大,譬如越南。但吳玉山直言,中國大陸尚未完全達到與美國對等的地位,北京主要還是以現實主義處理對外關係,文化敏感性較低,行爲也較謹慎。「在臺灣可能很難有這種感覺,但從國力而言是如此的」。

吳玉山認爲,隨着中國大陸國力持續增強,兩極體系的結構將更紮實,中國大陸的文化敏感性會增強,更強調搭建可對抗西方、並向外傳佈的信仰與價值體系。而北京已經在進行相關工作,即所謂「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

吳玉山最後強調,中小國家若想存續,就需要審度國際體系、善用文化連結,並採取明智政策,尤其必須在國內政治與對外關係間設置護欄。因爲「兩者若連通,則外交政策僅是選舉反應,不可能會有明智政策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