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競合併存 專家籲加強佈局
熱門話題
在全球化遇冷、世界經濟發展趨緩的今天,經貿關係首先成爲大國競爭的犧牲品。對美國而言,經濟服從於國家安全的認知不會輕易改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傅夢孜近期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美對華戰略遏制與打壓、歧視與排擠將繼續,中方要正視並應對好中美經貿合作與博弈。
文章建議,中方可採取以下應對措施:一是儘可能使兩個體系不是完全並行的、割裂的,而是交叉的,且儘可能擴大交叉面,畢竟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中美兩國有着共同利益。這一點包括拜登總統在內的美國政要都有過表態,即不願與中國「脫鉤」。
二是爭取中間地帶,包括「全球南方」國家。中國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員,中方在政治上與發展中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傾向南方國家是在情理之中,鼓勵「全球南方」作爲一支獨立力量的崛起,不在大國之間簡單地選邊站隊。在經貿方面,運用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搭起的國際合作平臺,切實做好可持續、惠民生的項目。
三是團結歐盟國家,呼應其「戰略自主」訴求。歐盟一體化建設的發展與進步,標誌着其作爲一支重要力量的崛起,成爲世界多極化的一部分。無論過去和現在,其外交、安全與經濟戰略目標不可能是完全盯着中國的。中歐無政治、安全上的利害衝突,經濟上的互利合作深入發展,相互依存加深。
文章呼籲,應開放性、動態地看待中美貿易基本盤,深化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利益捆綁。自川普政府以來,經過貿易戰和拜登政府的局部「脫鉤斷鏈」,中美經貿發展受到嚴峻挑戰。中國對美出口主要包括機電和服裝鞋帽等日常用品,這些產品可替代性強,固守中國出口盤不太容易。文章認爲,應從全球供應鏈佈局上多下功夫。
一方面,中方要加強與跨國公司的技術合作、形成利益捆綁,在市場化、專業化方向做強做厚做大供應鏈。另一方面,供應鏈轉移也有因爲要素成本上升而帶來的自然性溢出,即市場動機導致的轉移。
文章認爲,對美之失在其他地方有所得,這是全球供應鏈轉移平衡的結果。中國需要做的是管理好供應鏈,在強化連接力的同時,把握好對價值節點的控制力,在全球或區域供應鏈佈局中外置或前置,以掌握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