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制來了!法國一臉懵,西班牙罕見幫腔,歐盟已亂作一團

汽車電動化已經成爲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但中國電車似乎也成爲了整個西方的眼中釘。

先是美國牽頭制裁,後有歐盟變本加厲,除了德國等少數國家之外,絕大多數西方勢力都不願看到中國電車繼續領跑世界。

當最新對華制裁的消息從歐盟傳出後,一直在吸引中國投資的法國,卻成爲了叫囂聲音最大的存在。

對於這種兩面三刀的選手,我國自然不會忍耐,而且我國朝着法國打響的第一槍,也是在間接地警告整個西方...

求捶?

10月4日,歐盟再次針對中國電車通過了一項提案:未來將在已有10%關稅的基礎上,最高加徵35.3%的關稅。

這樣一來,中國電車想要銷往歐洲,幾乎要多付出原車一半金額的代價,這種情況無疑會加劇我國電車在國外的困境。

在歐盟這場針對中國的投票中,除了德國在大力抵制之外,足足有10個國家投出了贊成票,而其中的法國,更是呼聲最大的存在。

看到這裡,很多中國網友難免覺得心寒,明明中法之前剛簽訂了一筆價值百億美元的空客訂單,爲什麼現在馬克龍卻要“背刺”中國?

對於這些大人物的博弈,或許很難看清全貌,但我們至少可以發現的是:中國電車的影響力確實太大了,別說是法國,就連自詡爲世界霸主的美國都要感到害怕。

雖然中國電車起步晚,但其加速度卻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畢竟只有中國電車可以完成“連續8年蟬聯世界第一”的壯舉。

當集品質、外觀、性價比爲一身的中國電車出現在歐洲市場後,銷量已經可以證明一切,就算消費者是外國人,但他們的眼睛依舊是雪亮的。

在這樣的衝擊下,國外車企的銷量一日不如一日,所以這羣西方政府就想着通過打壓中國電車,來挽救本國車企。

尤其是當美國打響了第一槍後,歐盟國家就開始蠢蠢欲動,或許他們認爲中國並不敢和整個西方作經濟鬥爭。

然而,現實卻給予了歐盟當頭一棒,而首當其衝的法國,更是因此叫苦不迭...

得捶!

10月8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產於歐盟的相關白蘭地存在傾銷行爲,這導致國內白蘭地產業已受到實質性損害威脅,未來將對歐盟相關公司徵收相應的保證金。

該措施預計在10月11日正式實施,受制裁名單中的歐洲公司,將要提供比率爲30.6%-39.0%的保證金。

表面上看,我國是在對整個歐盟進行反制,實際上最受影響的國家,非法國莫屬。

畢竟法國白蘭地可是他們的支柱性產業之一,而且在整個歐盟的白蘭地出口中,法國白蘭地佔比高達95%。

之前就你叫的最歡是吧?覺得中國不敢捶你是吧?現在反制來了,馬克龍又該如何應對呢?

當消息傳出的第一時間,馬克龍根本來不及任何迴應,或者說他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反倒是法國的酒莊商人們,率先開始埋怨起了政府。

“法國當局拋棄了我們,我們的行業因此被犧牲!”

就在歐盟通過對華電車制裁之初,法國干邑就做出了這樣的預言,因爲他們知道中國不是好惹的,而自身也極有可能淪爲政府的犧牲品。

顯然,法國干邑猜對了,而且不只這一家公司被法國政府當作“犧牲品”,像軒尼詩、人頭馬等馳名海外的烈酒品牌,均因此受到了極大程度的影響。

一旦中國反制正式實施,這些法國品牌不得不在中國市場擡高價格,緊接着就會導致銷量極速下降,最終或許會直接失去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有着怎樣的消費能力,已經不用多說,就算拋開我國人口數量不談,我們的消費能力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數的。

中國作爲法國白蘭地最重要的出口國家之一,一旦法國失去了中國市場,這些烈酒品牌受挫倒還算小事,可要是法國整體經濟被拉低的話,那可就是馬克龍難逃其咎的大事了。

看到法國被拉上了“刑場”,德國別提有痛快了,當初讓你們不要針對中國,你們不聽,現在舒服了?

就連之前投了棄權票的西班牙,都罕見地幫起腔來,西班牙經濟部長庫爾波直言不諱地表示:

“歐盟應儘快,並且盡一切可能與中國展開溝通,以此避免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

既然西班牙當初投了棄權票,那肯定是兩邊都不想得罪,那他們爲什麼要在現在這個節骨眼上主動發聲呢?

答案很簡單,因爲我國在對法國做出反制之後,另外還提到了一句話:中方正在研究提高進口大排量燃油車關稅等措施。

由此不難看出,這次反傾銷制裁只不過是我國針對歐盟不公平對待的第一次反擊,如果西方仍舊不知悔改,那中國汽車所遭受的待遇,國外汽車將感同身受。

另外,我國針對法國白蘭地的措施,也不過是給他們一次警告而已,倘若真逼得中國取消掉法國空客的訂單,那馬克龍又該如何面對法國國民呢?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中國不希望直接撕開臉皮,但希望能和歐盟建立起更多的友誼。

可惜的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如今的歐盟,卻是連面子功夫都不想做。

不管未來我國和歐盟的關係會如何發展,我們都應當做好充足準備,那些被“打趴”的,不應該小覷,而那些表面和善的,也需要加強戒備...

打鐵還需自身硬

當法國酒商和工人紛紛涌上街頭抗議,沒人再會懷疑中國反制的力度。

如果馬克龍或者歐盟不盡快做出緩和舉動,那局勢勢必會繼續緊張下去,而歐洲也要在電車尚未崛起的時候,再次遭遇燃油車的寒冬時期。

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還要搞“閉關鎖國”這一套,難道制裁中國電車就可以讓本土電車發展起來嗎?

顯然不能,如果沒有中國電車的刺激,國外車企只會進步得越來越慢,而且外國消費者也會想方設法地去購置中國電車。

馬克龍似乎並不懂得這個道理,而且之前加拿大菜籽油所遭受的中國製裁,似乎也沒能成爲一個鮮活的案例。

當然,像馬克龍這種大人物,他們自然有着自己的考量,或許在他們看來,美國的友誼比中國的友誼要更加值得爭取。

可結果呢?分身乏術的美國如何去幫助他們?

在這個多極化世界中,推動多邊和平發展纔是永恆主題,若是隻知道和某一個國家拉幫結派,其效果甚至還不如印度莫迪的“大面積撒網”來的有效。

如今法國吃痛,未來歐盟也要因中國反制而擔驚受怕,這就是中國崛起的含金量。

至於幫着中國說話的德國、西班牙等國家,我國在樂意和他們增進關係的同時,一樣也會做出提防。

德國爲何呼籲歐盟不要和中國針鋒相對,不還是因爲德國車企不願意失去中國市場嗎?

法國沒有德國那麼大的汽車製造業,所以馬克龍認定:就算中國在汽車領域做出反制,法國也受不了太大影響。

然而,德國就完全不同了,如果德國車企失去中國市場,那麼他們所遭受的影響,絕對要比法國白蘭地被反制大得多。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德國也好,害怕被中國殃及池魚的西班牙也罷,幫中國說話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爲一個“利”字。

或許在前幾年,中國在遭受制裁時,更多時候會選擇忍氣吞聲,但就從這一兩年時間來看,在每一次的不公平待遇中,我國都開始變得強硬。

巨龍已經覺醒了,如果再有跳樑小醜想試試我國的獠牙,那結果只會是遍體鱗傷,這一點早就被現實體現得淋漓盡致。

結語

既然求捶,那中國必須得讓你們得捶。

歐盟也好,法國也罷,不管未來是誰要繼續針對中國,那都得好好掂量一下,我中華神州的利劍,難道就不夠鋒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