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迸發更多向“新”力,對世界意味着什麼?

來源:中央廣電總檯國際在線

編輯:胡君顏

當前,新質生產力成爲中國經濟領域的熱詞。近日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描繪了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其中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分析人士認爲,這說明中國決心通過深化相關改革,爲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發展和壯大營造更加良好的制度性環境,爲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能。

如果站在世界發展大勢、中國發展走向這兩個座標下觀察,人們會更理解中國最高領導人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意義。從外部因素看,人類歷史上經歷的工業革命、信息革命,都是由劃時代的生產力變革引發的。如今,科技變革日新月異,世界經濟實現新增長必然依靠新生產力來拉動。從內部因素看,這些年中國經濟發生深刻變革,不再簡單以GDP增速論英雄,而是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通過創新培育新產業、挖掘新動能時不我待。

透過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外界不難發現,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思路十分清晰:大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而“因地制宜”這一關鍵表述,說明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並不是搞一種模式,而是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

從更深層次看,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單純是經濟產業政策的問題,而是要以深化改革爲支撐,大力完善經濟體制、科技體制、人才體制等,並通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爲其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決定》部署以改革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係,深意正在於此。

在很多觀察人士看來,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將給中國發展方式帶來深刻改變。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裡克·索爾海姆日前高度評價中國深化改革、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舉措。他認爲,以科技爲引領、堅持綠色轉型,將是中國在21世紀取得成功的關鍵。

從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發展計劃,到一系列政策和配套改革提供支持,眼下,在中國大地上,新質生產力正在蓬勃發展——

今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爲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3D打印設備、服務機器人、智能手錶等智能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1.6%、22.8%、10.9%;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行業表現亮眼,爲經濟發展積蓄了新動能……

日前發佈的中國經濟“半年報”顯示,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中國經濟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這既賦能中國,也輻射世界。

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日前撰文指出,隨着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的產品將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國與各國的經濟聯繫也將進一步加深。這不僅將提升中國創新能力、助力經濟提質升級,也將爲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

對於跨國企業來說,新質生產力一經提出,它們就敏銳意識到,這意味着巨大市場機遇,紛紛加碼投資中國。今年上半年,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引資佔比不斷增加,新設立外資企業數量持續增長。阿斯利康在華新建小分子創新藥工廠;西門子以更大力度開拓中國智能製造、智慧交通等市場;蘋果投入大手筆在上海建設應用研究實驗室……在它們看來,深耕中國超大規模市場,聚焦新技術、新需求、新業態,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必會從中獲得豐厚回報。

作爲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製造國,中國持續向世界供給優質產品,也有力促進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進程。最近,中國新能源行業知名企業陽光電源與沙特Algihaz成功簽約全球最大儲能項目,這是中國新質生產力惠及全球發展的生動案例。

新興產業蓬勃興起,綠色發展欣欣向榮——放眼世界,中國經濟向“新”而行,成爲難得的一抹亮色。可以預見,隨着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質生產力將迸發出更加澎湃的動能,助力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也爲世界經濟注入新活力。

(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