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廠擬建造運力增三成的3.2萬箱貨櫃船 業界看僅適合中歐線

▲3.2萬箱超大型貨櫃船估計僅適合中歐線使用。(圖/基隆港務分公司)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貨櫃船公司前兩年熱衷建造的2.4萬箱(20呎櫃)貨櫃船,今年轉向靈活性高的1.6萬箱以內次超大型貨櫃船,儘管如此,中國大陸的港口與造船廠,仍在繼續挑戰尺寸極限,寧波舟山港與鹽田港都傳出正在設計可彎靠3.2箱貨櫃船的泊位,透露大陸造船廠也準備建造該型船。

對此貨櫃船公司高階認爲,這樣的船舶僅適合在中國與歐洲間航行,且必須採取樞紐港操作模式。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則指出,造超大船造船技術沒有問題,問題是不能一窩蜂的造,否則滿意的裝載率會是隱憂。

貨櫃船公司高階指出,目前適合建造這種超大船的只有貨量夠大,港口條件也適合的中國與歐洲,大陸選擇華南與華中各建一個可供超大貨櫃船彎靠的港口,就是看好這兩個大貨艙能提供充足的貨載,歐洲港口則以鹿特丹與安特衛普兩大轉運港最適合。

疫情期間中國大陸的清零政策,使得國際企業走向「中國+1」,全球大企業紛紛在東南亞、印度等地設廠,謝志堅分析,工廠的分散設立,需要較多中小型的船隻來分擔運輸工作,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超大型船可以有,但不能多。

臺灣港務公司高階主管則指出,3.2萬箱船吃水不少,規格不詳,粗估可能需要20米深,另目前貨櫃起重機的吊臂也不夠長,變成船隻裝卸一邊後要調頭換另外一邊裝卸,全世界適合彎靠的港口很少。

臺船高階主管則指出,造3.2萬箱貨櫃船,要考慮的是這型船的船寬、船深、碼頭吃水限制、碼頭吊車吊臂長度與高度,建造條件具足了,還要看有沒有充足的貨源可支撐。

大陸航運媒體透露,上個月在漢堡舉行的大型 SMM展會上,發佈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訊息,其中包括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CSSC)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原則上批准建造一艘27,500箱液化天然氣雙燃料貨櫃船,運力比現有最大的貨櫃船多3000箱以上運力。目前,地中海航運公司 (MSC)擁有的最大型貨櫃船,是去年交付的一系列24,346箱船舶。

貨櫃船快速的大型化,使得本世紀的船舶容量幾乎增加了四倍。而在過去的一年,全球貨櫃船公司訂造的貨櫃船,多數是1.6萬箱以內的,具有營運調度上更大靈活性的次超大型貨櫃船,估計超大型貨櫃船的需求已經接近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