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QE”傳言攪動A股,小米汽車陷退定風波丨一週熱點回顧

1~2月工業利潤增長10.2%

國家統計局2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2%,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轉爲正增長。

1~2月份,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比上年全年營收增速高3.4個百分點,營收回升態勢明顯,爲利潤增長創造有利條件。

分行業來看,超七成行業利潤增長,製造業、電氣水業增長較快。1~2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9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增長面爲70.7%,比上年全年擴大4.8個百分點。分門類看,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分別增長17.4%、63.1%,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採礦業利潤下降21.1%。

值得一提的是,1~2月份規上工業企業中,私營企業利潤增長12.7%,比2023年全年高10.7個百分點。近期關於民營經濟的多項指標出現積極好轉,比如,1~2月民營企業出口增長達到19.2%,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4%,增速由負轉正,製造業民間投資增長11.6%,反映出去年以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落地見效。

【點評】總體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自去年8月份以來同比持續增長,今年1~2月份延續恢復向好態勢,工業企業效益起步平穩。在多重積極因素支撐下,工業企業利潤有望繼續修復。基數方面,低基數效應將繼續支撐利潤同比增速改善;內需方面,穩增長政策不斷髮力見效,有助於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外需方面,2024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速有望小幅回升,中國出口面臨的外需收縮壓力將邊際好轉。

今年地方債發行已超萬億元

財政部近日公佈了2024年2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餘額情況。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合計9444億元,同比下降約23%。

地方政府債券,按用途分爲新增債券和再融資債券。新增債券是新發行的債券,資金主要用於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民生項目等的建設。而再融資債券則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本金,屬於“借新還舊”。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5759億元,同比下降約46%(其中,新增專項債券同比下降約51%)。前兩個月全國發行再融資債券3685億元,同比增長約143%。

目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安全可控。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414092億元。這控制今年地方債限額(約467874億元)之內。

【點評】前兩個月地方發債進度低於去年同期,主要是新增債券尤其是新增專項債券發行進度明顯慢於去年同期。專家分析,這主要是去年底增發1萬億元國債資金,相關部門主要精力放在審覈這些項目,相應提前批新增債券項目審覈慢於去年同期。另外1萬億元國債資金主要在今年給地方使用,能對一季度基建投資形成拉動作用,相對今年前兩個月發債迫切性沒那麼強。預計後續發債進度會逐步提速,以儘快發揮債券資金穩投資促消費穩經濟作用。

受中國版QE傳聞影響,滬指收復3000點

3月28日,A股市場全天衝高回落,三大指數均收漲。截至收盤,滬指漲0.59%,重回3000點上方。

消息面上,一則“央行可能下場買債”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這被市場解讀爲“中國版超級QE(量化寬鬆)來了”。

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近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相關書籍在全國出版發行,其中也提到“要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

【點評】這則傳聞之所以能夠迅速引發資本市場燥動,說明大家對於政策加碼引頸以待。但分析認爲,QE和央行買賣國債並沒有必然聯繫。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買賣國債是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它可以是QE、MMT的實現手段,但它本身並不必然對應QE與MMT。摩根士丹利也認爲,傳聞的中國版QE不會發生,無需過度解讀。

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收益可投權益類產品

近日,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劃轉充實社保基金國有股權及現金收益運作管理暫行辦法》。《辦法》在《國務院關於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國有股權及現金收益運作涉及的投資範圍、投資比例、考覈機制等。

根據《辦法》,劃轉的國有股權分紅收益可以投資於股票類、股權類資產。在此之前,這部分資金只能用於投資銀行存款、從一級市場購買國債和對劃轉對象的增資。

《辦法》明確了劃轉後現金收益的運作,即扣除按規定上繳用於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後的現金收益,中央層面由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地方層面應將不低於上年底累計現金收益的50%,委託給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剩餘部分由各承接主體在限定範圍內投資運營;並明確每類產品投資的比例,如銀行存款、國債等不低於資產淨值的40%,地方債等合計不高於資產淨值的30%,股票等合計不高於資產淨值的40%等。

【點評】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啓動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改革。根據方案,劃轉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10%國有股權至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和地方相關承接主體。目前,全國劃轉工作已基本完成,多數承接主體接收的劃轉國有股權禁售期已過,開始收取劃轉股權現金分紅且規模逐年增加,需要通過運作管理進一步獲取收益。

《辦法》拓寬了現金收益的投資範圍,爲推進劃轉充實社保基金國有股權及現金收益作出了全面細緻的制度安排,在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推動資本市場平穩發展的同時,也將爲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小米汽車陷“退定”風波

3月28日晚,在小米汽車發佈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宣佈,小米汽車首款產品SU7正式上市,標準版售價21.59萬元,PRO長續航版售價24.59萬元,MAX版29.99萬元。標準版、Max版在今年4月底啓動交付,Pro版5月底啓動交付。

雷軍表示,小米SU7目標是造一臺50萬元以內最好看、好開、智能的轎車,更是一臺高品質的車。小米汽車希望用15年~20年的努力,成爲全球前五的汽車廠。

小米汽車APP顯示,當晚5000輛小米SU7創始版全部售罄,創始版的定金爲每輛2萬元。但沒過多久,小米SU7就遭遇上百名消費者投訴維權。有消費者投訴稱,5000元汽車定金無法退款。

對此,小米迴應稱,定金7日內支持無理由退款,超過7日後,車輛配置會自動鎖定,消費者也可以提前主動鎖定配置。一旦訂單鎖定,車輛將進入生產階段,配置無法再修改,定金不退。此外創始版現車配置已經鎖定,消費者在支付2萬元定金後,即鎖單。

【點評】近幾個月以來,雷軍多次打預防針,稱SU7“會有點貴”。不過從最終定價來看,雷軍其實搞了一波預期違背,總體來說SU7價格並沒那麼貴,定價對比消費者來說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但定金不可退問題,卻引發了SU7上市後的首個爭議。小米給出了定金7日可退的政策,並且將鎖單的權利下放給了用戶,這導致了部分用戶在快速操作時直接鎖單,造成了定金不可退的情況。但其中不少用戶並沒有真實購車意圖,造成了如今消費者維權與企業規則衝突的尷尬局面。

菜鳥撤回上市申請

3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告稱,爲更好加強與阿里電商業務協同,以及繼續支持菜鳥擴大全球物流網絡投入,決定撤回菜鳥上市申請並要約收購菜鳥少數股東的股權和員工已歸屬的股權。本次收購涉及金額達到37.5億美元。

菜鳥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企業之一。阿里巴巴最新的2024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菜鳥集團該季度實現營收284.76億元,同比增長24%。菜鳥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爲9.61億元,同比扭虧。

與菜鳥同時宣佈上市計劃的盒馬此前已宣佈暫緩上市,阿里雲智能集團也已於2023年11月宣佈“不再分拆上市”。至此,去年3月阿里巴巴“1+6+N”組織變革後宣佈的所有子公司上市計劃都擱淺了。

【點評】阿里去年開啓“1+6+N”組織變革,推動子集團分拆上市。但在上市的過程中,菜鳥、阿里雲等業務估值不如預期,這是阿里延緩子集團上市的原因之一。

此外,與“1+6+N”時強調各業務獨立發展相反,阿里巴巴此次將“加強電商核心業務和物流協同的聚焦”作爲撤回菜鳥上市的原因之一。過去一年,隨着京東加入低價戰役,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巴巴,淘天集團正面臨着嚴峻的市場競爭。收緊菜鳥與阿里的聯繫,阿里想要協同的或許是淘寶、天貓物流履約、服務的能力提升,爲這個阿里巴巴最大的收入來源提供更多的“彈藥”。

北京廢止“離婚限購”政策

3月27日消息顯示,一則2021年北京市住建委發佈的文件被廢止。該文件內容主要包括,夫妻離異的,原家庭在離異前擁有住房套數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購政策規定的,自離異之日起3年內,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購買商品住房。

上述政策發佈日期爲2021年8月4日,文件名爲《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限購政策的公告》,目前文件顯示“失效”。

【點評】北京離婚限購的政策發佈於市場高熱期。2021年上半年,受需求釋放、“學區房”、違規資金流入等因素疊加影響,北京市二手房成交過熱,價格上漲。彼時爲了獲取購房資格,不乏通過離婚“曲線”買房的案例,離婚家庭購房的比例明顯升高。如今,經過多年市場調整,北京樓市已經步入平穩發展的階段,相關政策也到了調整時機。該政策的取消,意味着二季度各地政策將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