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IPO升溫:熱潮下的募資和破發困境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隨着 A股 IPO 節奏放緩,中國企業境外上市潮持續升溫。
北京時間5月18日,由海底撈分拆的特海國際(HDL)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IPO,實現港股和美股雙重上市。
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已有22家中概股完成美股上市,其中2家登陸紐交所,20家登陸納斯達克,總募資金額超過20億美元,上市家數和募資額均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與此同時,還有大量企業在證監會進行了境外上市備案登記。截至2024 年 5 月16 日,合計有 107 家企業更新了備案狀態,其中23 家擬在納斯達克上市,1 家擬在紐交所上市,82 家擬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相比於 A 股市場,境外證券市場更加靈活開放,企業境外上市有助於拓寬融資渠道,還能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當前A 股市場整體節奏放緩,部分企業的股東面臨退出壓力,企業也有一定的融資發展、佈局海外業務的需求,扎堆在境外市場上市是正常現象。”澤浩資本合夥人曹剛受訪表示。
赴美 IPO 持續升溫
4月12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九條”),明確表示拓寬企業境外上市融資渠道,提升境外上市備案管理質效。
證監會發布的《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也提出,支持科技型企業依法依規境外上市,落實好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更好支持科技型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發展。
據華誼信資本統計,今年以來截至5月13日,已有 73 家企業獲得了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另有 70 家正在等待備案,排隊等待備案的企業中,近三成擬在納斯達克上市。
而今年已在美股上市的企業中,融資規模同比也大幅提升,2023 年 1-5 月合計20 家中港股赴美上市,融資金額僅5.72 億美元,不足今年前五個月的三分之一。
其中,年內美股IPO募資金額最大的中企是亞瑪芬體育,其是始祖鳥、薩洛蒙等運動品牌的母公司,第一大股東爲安踏,2 月 1 日在紐交所上市,融資金額高達13.65億美元,佔據了今年以來中概股整體融資規模的“半壁江山”。
今年 3 月,亞瑪芬體育交出了美股上市以來首份年報——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43.68億美元,同比增長23%;調整後的營業利潤率爲9.9%,上年同期爲8.5%;淨虧損爲2.09億美元,虧損同比收窄17.4%。其中,大中華區市場的營收增幅同比增長61%至8.41億美元。
融資規模緊隨其後的則是5月10日上市的極氪汽車,這家僅成立三年的企業,是史上最快IPO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極氪從2021年4月15日發佈,到成功登陸紐交所,用時僅37個月。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以每股21美元的價格累計發行2100萬股ADS,募資約4.41億美元。上市首日,極氪以26美元/股的價格開盤,較21美元/股發行價高23.8%,收盤報28.26美元/股,較發行價漲34.57%。
“相比在A股和港股上市,美股上市流程相對較爲高效,流動性也較強。對於一些創新型企業來說,能夠獲得更好的估值和資金支持。”曹剛表示。
年初,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媒體行業主管合夥人蔡智鋒也預測:“監管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赴境外上市的支持態度,以及境外上市備案管理相關制度規則的成熟,爲中國企業走向海外資本市場鋪平了道路,2024年中概股赴美股市場上市將進一步回暖。”
融資少、破發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當前國內企業對美股熱情高漲,但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赴美上市的企業並非一帆風順。
事實上,除了少數企業融資金額過億(以美元計算),大部分美股上市企業的融資金額都較低。今年美股上市的 22 家中概股中,有14家首發募資金額低於800萬美元,不少體量較低的公司更是面臨過高的融資成本壓力。
較典型的如銘騰國際,公司主營模具服務和解決方案,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820萬美元、淨利潤150萬美元。其4月18日在納斯達克上市時,募集資金總額爲510萬美金,但銘騰國際此次發行上市費用高達393萬美元,融資成本佔比77.08%。
1月26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星圖國際,情況也不樂觀,公司主營相容性碳粉盒,公司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5億美元、淨利潤770萬美元,其上市募集資金總額500萬美元,但發行上市費用達到319萬美元,融資成本佔比63.76%。
此外,電氣部件與設備供應商CCSC Technology(承創互聯),主營反光或非反光服裝配件的J-Long的融資成本也超過了 40%。
此外,從上市表現來看也不樂觀,今年上市的22 只中概股中,14 家企業已經破發。
Wind 數據顯示,J-Long跌幅最深,截至目前股價已跌去86.27%,緊隨其後的羅馬綠色金融,跌幅也超過80%。慧悅財經、思宏國際、富原、移動財經四家企業跌幅在70%~80%之間。星圖國際、偉易達科技跌幅分別爲50%、55%。
對此,曹剛表示,“海外上市需要面對不同的監管體系和法律環境,企業需要適應並遵守當地的規定。同時,海外上市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和風險,包括上市費用、法律風險、匯率風險等。因此,企業在做出決策時需要進行充分的評估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