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郭盛:擴招與縮招間的行業變遷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進 在2022年就業市場被貼上“史上最難就業季”“穩就業力度空前”等標籤的背景下,作爲月活躍用戶超4632萬、合作企業數超776萬家的人力資源機構,智聯招聘也在招聘數據的起伏中最直觀地感受着不同行業的起伏變化。

智聯招聘發佈的《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報告》(CIER指數報告)顯示,2022年一、二季度全國CIER指數持續下滑,均低於2021年同期。二季度招聘需求人數雖增加6.88%,但求職申請人數增幅高達65.64%。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1-7月,16-24歲人口城鎮調查失業率持續走高,7月達 19.9%,8月則小幅下滑至18.7%。

9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比2020年的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從國內看,疫情防控難度比2020年更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困難增加,企業生產經營的難度確實比2020年更大。

具體到行業,在2022年經濟起伏過程中,不同行業也面臨着截然不同的情景。《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22年二季度不同行業間就業景氣極化程度進一步擴大,CIER指數顯著低迷的行業有旅遊/度假(0.28)、租賃服務(0.37)等;顯著維持高位的行業有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3.03)、物流/倉儲(3.53)等。

在專訪中,智聯招聘董事長郭盛表示:“疫情影響以及整體經濟轉型帶來的壓力,給企業和個人以及整體經濟發展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一些行業的用工需求明顯下降,招聘預算縮減,甚至出現個別企業裁員以應對危機的現象,受到衝擊較大的行業,招聘需求走向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當然,這只是過去十年不同行業商業週期起伏變化的一角。

郭盛說:“在房地產和教培行業招聘需求明顯放緩的同時,更多新興行業也在快速崛起。過去十年,最先崛起的是互聯網、信息技術行業。2011年以來,新興行業提到國家戰略高度,引領行業發展不斷加速,人才需求規模迅速擴大;交通物流行業的招聘需求增長也很顯著。”

行業的起伏變遷

經濟觀察報:受疫情等因素影響,2022年一些行業發展遇阻,智聯招聘所感知到的企業反饋情況?

郭盛:從數據來看,受發展週期及政策影響,典型如房地產、建築、度假等行業招聘需求持續收縮,招聘職位數降幅均超26%。

如房地產行業,2022年初房地產行業招聘職位數同比下降29%,降幅遠高於全行業的4.5%,但是一線城市房產中介職位數同比增長44.1%,說明行業受政策影響,不同城市間差異較大。

雖然招聘職位數下降,房地產行業薪酬優勢仍在。2022年房地產行業的薪酬優勢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逐步縮小,但仍處於高水平。42.9%的從業者因爲有了經驗、技能、資源等積累,願意繼續留在該行業打拼,離職的主要是年輕人,25歲及以下者佔比最大,爲37.8%。

與此同時,我們今年多項調查研究發現,就業市場也存在諸多亮點,這些亮點主要來自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綠色能源、電子半導體等新興行業。如高技術製造、生物工程、集成電路招聘職位增速分別高達28.2%、141%、29.5%,遠高於全行業職位增速。這些產業受政策支持,正處於發展風口,人才需求很大。

經濟觀察報:相比過去兩年,2022年整體招聘市場行情出現哪些變化?

郭盛:最顯著的一個變化是靈活就業、遠程辦公興起。智聯招聘《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18.6%的2022屆高校畢業生選擇了自由職業,較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另外中國靈活就業人員總數已經達到2億人左右。靈活就業的興起讓畢業生獲得了更多元化的就業機會。遠程居家辦公方面,七成求職者在疫情衝擊後更關注遠程居家辦公的招聘廣告,八成求職者在疫情後更傾向找可以遠程居家辦公的職位。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企業願意招聘兼職員工,2020年我們的研究報告就已顯示,1/4企業採用了共享員工,超半數企業招聘兼職、臨時性員工,企業招聘靈活就業人數同比增超七成。在我們看來,未來非核心的崗位或將兼職化,未來有40%到60%全職類工種都不會再用全職的方式去聘用人才,而是用兼職的方式。

經濟觀察報:拉長時間線看,近十年行業經歷了潮漲潮落。從招聘角度來看,哪些行業招聘需求變化最明顯?

郭盛:招聘需求放緩最明顯的還是房地產與教培行業。房地產行業方面,在一系列政策嚴管下,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實質性扭轉,市場迅速降溫,行業在十年中經歷了深刻的變革;教培行業方面,“雙減”政策落實之後,教培機構紛紛轉型,業務板塊調整帶來人才招聘變化。如基於智聯平臺的數據研究,我們發現2021年教培行業6月和7月的發佈職位數就分別環比下降9%、6.5%。

招聘需求明顯擴大的行業,可以分時間段來看。過去十年,最先崛起的是互聯網、信息技術行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數字經濟藍皮書”顯示,2010年至2015年,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11.2%,2015至2020年達10.1%;“十二五”以來,新興行業(如高技術製造、生物工程、集成電路、新能源等)提到國家戰略高度,引領行業發展不斷加速,人才需求規模迅速擴大;交通物流行業的招聘需求增長也很顯著。2012年至2021年,中國快遞年業務量增加了18倍,社會物流總額年均增長超過7%。

整體就業市場走勢

經濟觀察報:今年4月以來,青年失業率持續維持高位,你認爲主要由哪些因素造成這樣的現象?

郭盛:青年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並存,疫情、供給側承壓、供需不匹配是導致短期內青年人失業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具體來看,一是疫情衝擊下就業渠道受阻,市場吸納力下降。受疫情衝擊,市場主體遇到暫時性的困難,企業減招縮招,需求側就業吸納力下降。同時年輕人求職渠道受到阻礙,面試不暢,求職週期拉長。

二是大學生就業供給側承壓,青年摩擦性失業。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創歷史新高,千萬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且他們欠缺求職和工作經驗,普遍面臨摩擦性失業困境,推高青年失業率。

三是就業結構性矛盾持續顯現,青年結構性失業。部分領域人才供需脫節、人崗匹配度不高,青年存在結構性失業問題。一方面是青年求職者心儀的崗位人才飽和,市場需求減少;另一方面是企業需要的技術性人才短缺,而畢業生的專業卻與崗位要求不相符,出現青年人才供給和市場需求不匹配的現象,這是青年面臨失業的重要原因。

經濟觀察報: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國內海歸優先的職位數持續減少,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

郭盛:國內企業對海歸偏好減弱,一是海歸用人成本相對高,而留住優秀人才難度大,加上一些海歸人才回國就業對國內職場環境難以快速適應,穩定性有待提高;二是隨着歸國人才數量和畢業院校種類不斷提升,由於國內用人單位對外國教育及學位制度缺乏瞭解,相較國內名校難以確認外國教育機構頒發證書的真僞和層次;三是考慮歸國就業的海歸人才供給量提升,而海歸職位主要聚集在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這些城市人才濟濟,企業擁有廣泛的選擇權。所以海外留學背景在求職中的加分因素在減弱。

經濟觀察報:你如何看待接下來的招聘變化,不同規模城市、企業之間會出現明顯差別嗎?

郭盛:勞動力供需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需求端不確定性較大。不同等級的城市之間、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人才供需差別或將拉大。

比如,備受關注的供需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需求端,企業對提高自身科技創新能力、改善企業人員結構的要求會更加迫切,技能型人才招工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供給端,中低端勞動力供給過剩的情況短期內難以改善,一般勞動者技能水平無法滿足企業用人需求,求職難的問題普遍存在。

分開來看,不同等級的城市之間人才供需差別或將拉大。一二線城市人才政策放寬,加之在薪資待遇、職業發展、經濟環境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吸引人才流入,三四線城市則競爭力不足。人才分佈不均,容易造成城市間供需差別拉大,一二線城市求職更難,而三四線城市用工更難。

不同規模、性質的企業之間人才供需差別或將拉大。不確定環境下求職者求穩心態加劇,更傾向待遇好、工作穩定的大型企業、國有企業,智聯招聘《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畢業生選擇國企的佔比44.4%,高於2021年的42.5%,而選擇民營企業的佔比17.4%,比2021年的19%繼續下降。國企供大於求,而民企人才短缺,供需差別拉大。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爲《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爲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田進經濟觀察報記者

大國資新聞部記者關注宏觀經濟以及人社部相關產業政策。擅長細節深度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