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進階推動保險迭代

進入2月份以來,多家車企接連發布智能化戰略。在車企激烈競逐智駕賽道的同時,其爲車險帶來的變革也隨之初見端倪。3個月前,平安產險剛與賽力斯旗下問界汽車推出智駕責任風險保障計劃,最近,業內又傳出小鵬汽車將聯合保險機構推出定製化智駕保險產品的消息。

太平再保險(中國)業務總監王明忠認爲,智駕保險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的初期階段,將在未來數年內迎來爆發式增長。隨着一些智駕保險方案的落地,今年多家大型車企將陸續開始啓動智駕險投保項目,保費規模將迅速提升。從長期來看,隨着高階智駕技術的成熟落地,智駕保險有望成爲行業剛需,成爲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事實上,此前特斯拉、比亞迪下場經營自家的新能源車險,便已顯露出一個趨勢——對於新勢力車企來說,車險不再是單純的金融產品,而是車企生態鏈的重要一環。一方面,新能源車險成本率居高不下,保險公司雖在精算方面有優勢,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因爲車輛設計參數、車輛運行數據、客戶觸點都掌握在車企手上;另一方面,隨着智能駕駛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駕駛行爲將越來越多地從駕駛員轉向智能駕駛系統,責任主體的變化也會帶來投保主體的轉變。太平再保險(中國)精算部負責人李宏軍表示,對於L1級、L2級智能駕駛,主要針對自動泊車輔助、自動變道輔助、車道居中輔助等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提供風險保障,包括車身損失、第三者責任等;對於L3級、L4級智能駕駛,由於智駕產品自身缺陷或故障造成的事故風險,可能需要通過產品責任險進行轉移;對於L5級完全自動駕駛,保險責任將完全由車企或上游產品供應商承擔,智駕保險方案將涵蓋車輛運行的全部場景,並更加關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其他衍生風險。如此,車企將保險納入生態鏈,成爲售後服務中的一環,也許是順理成章的趨勢。

車企在推動智能化轉型上雄心勃勃,甚至有多家車企切入保險賽道爲智能化轉型護航,但車企想經營好車險並非易事。春節前,比亞迪財險公佈的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開業8個月以來,公司全年保費收入13.51億元,虧損1.69億元,綜合賠付率233%、綜合成本率308%。即便是在海外下場經營保險更早的特斯拉,也難免面臨虧損境地。這表明車險運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產品設計、定價、銷售、客戶運營、理賠、風控等專業領域,車企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建立起保險運營的完整能力。然而,業內人士認爲,保險業務的盈利也並非車企追求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將其作爲提升用戶黏性和售後保障的重要抓手。

據瞭解,平安產險與賽力斯合作推出的智駕責任風險保障方案,覆蓋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新型風險點,如泊車輔助、巡航輔助、領航輔助及網絡安全等。平安產險表示,爲維護智能駕駛車險長期健康發展,建議加強配套能力建設。一是建立跨行業數據合作共享機制,建議中銀保信或保交所牽頭,聯合車企、第三方鑑定機構等參與智能駕駛汽車數據標準制定、籌建統一數據平臺爲全行業提供基礎信息和技術服務。二是搭建智能駕駛汽車定價體系,建議用好中保研等行業內部能力建立智能駕駛汽車安全評級,提升定價的科學性和公平性。三是建立智能駕駛汽車理賠標準,建議行業合力制定相關理賠標準及處理規範、規則,加強智能駕駛汽車事故理賠工作流程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