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不是犧牲奉獻,而是志在享樂」 退休族靠這3件事對生活更滿意
▲根據人力銀行統計,逾半數退休族不滿意退休生活。(示意圖/路透社)
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平均每7人當中就有1位年齡超過65歲,對於退休生活你打算怎麼過?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只有約半數的高年級生滿意退休生活,不過退休後仍繼續投入社會服務行列的「貢獻型」高年級生活滿意度高達7成5,主要是因爲感覺被需要、能傳承技能和知識、生活有重心等因素所致。
根據104「退休生活滿意度」調查顯示,整體高年級只有約半數滿意退休生活,其中「貢獻型」高年級相較於「玩樂型」、「照顧型」的生活滿意度較高,約有75%比例感到滿足;主要「貢獻型」通常透過教學、演講、志工或導覽解說分享知識、傳承經驗。
▲人力銀行邀請全臺古蹟達人姚其中(左)、資深故宮領路人孫若澂(中)及外交部指定導覽員何良正(右)分享投入導覽行列的經驗。(圖/記者紀佳妘攝)
今年71歲的何良正退休前爲牙醫,從小在臺北長大的他,對於老建築情有獨鍾,因此決定退休後開始展開導覽生涯,歷經專研歷史古蹟、訪問當地耆老等過程,隨後考取英、日語導遊證照,如今更是外交部指定外賓導覽員,樂於分享臺灣人文歷史,還能廣交不同國籍的朋友,藉此開拓自身的眼界。
另名高齡84歲的故宮導覽員孫若澂,過去曾擔任教職的她,秉持退而不休的理念考取故宮導覽員。雖然很多人以爲她是國文老師退休,當導覽員會比較如魚得水,不過實際體驗過才發現一切都得重頭學,一有空就開始研究故宮60多萬件的館藏,同時也顛覆一般人的想像,她認爲「志工不是犧牲奉獻,而是志在享樂」,更是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
「104高年級」協理李明倫表示,臺灣平均退休年齡58歲,低於鄰近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然而平均壽命達80歲,因此許多退休人士不知道這段時間可以做什麼,人力銀行除了鼓勵高年級再就業,未來也會與更多企業討論彈性工時、工作內容等,提供一個長者可以發揮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