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擬徵耗水費抗旱 郝龍斌批:效果有限

適逢大旱水情吃緊,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中)今(26)日主持「臺灣水荒:從臨渴掘井到未雨綢繆」環保論壇,並邀請多名學者專家出席。(李侑珊攝)

適逢大旱且水情吃緊,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今(26)日主持「臺灣水荒:從臨渴掘井到未雨綢繆」環保論壇,並邀請多名學者專家出席。前臺北市長郝龍斌直言,行政院蘇貞昌宣示將投入新臺幣1600億進行硬體建設,完全就是「臨渴掘井」,至於政府規畫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同樣效果有限,用水大戶不見得在意,也不會讓民衆節水

郝龍斌在會中更指出,唯有透過水價調整纔會讓民衆有感,進而節水,具體建議調整水價等級,民生用水價格可以低一點,至於每月用水超過200度者,每度水費應該超過新臺幣20元,作爲發展再生水的成本

臺大地質系教授魏國彥則警告,全球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會越來越嚴重,質疑民進黨政府上臺後,透過前瞻建設計劃編列預算,宣稱可以讓臺灣不缺水、有水喝、不淹水,目前已經花了新臺幣2507億元,民生用水竟然還要「供5停2」,顯然執行有問題。

對於政府開放新竹科學園區鑿井使用地下水,魏國彥更期期以爲不可,擔心這波臨渴掘井導致地層下陷更加嚴重,並讓海水入侵地下水系統。魏國彥並提醒,竹科的「護國羣山」有很多廠商自行租車買水,政府缺乏監督機制,會不會有人私開水井,出現售水的地下經濟。

臺大環工所特聘教授蔣本基則從「水平衡」的角度着眼,指出如何收集天上降下的水、海水如何淡化、怎麼回收再利用。他提出,在人工智慧AIoT時代,可計算所有作物蒸發量,讓農業灌溉更加精準,同時運用省水科技,透過大數據分析,結合資訊工程、統計工程以及每一位專業人士一起合作。

臺北市立大學衛生福利學系陳永仁教授則提醒國人省水觀念以及落實不足,他舉例,104年國人每人每天用水273公升,108年增加到284公升,5年內每人增加11公升,比全世界平均值高出20到30公升,代表國人用了太多的水。他並憂心,在嚴重乾旱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雙重威脅下,恐影響國人勤洗手防疫作爲。

趙少康則感嘆,臺灣是海島,四面都是水,卻因爲山高水短,不能把水保存下來,實在很可惜。他以以色列治水五管齊下爲範例,即使國土的三分之二是沙漠,仍然維持一片綠油油,跟其他阿拉伯國家大不相同。

趙少康說,以色列一年只有30天下雨,雨量是臺灣的十分之一,但是污水回收率93%,遠高於臺灣的63%。同時,以色列每一滴水都被重視,採取滴灌方式,讓作物澆灌用水少三成到五成,並將作物改良爲耐旱作物,同時加強廢水利用,農業使用的水,一半來自廢水回收。

趙少康也指出,以色列的廢水再利用相當徹底,回收後的水有一半提供農業使用,並致力海水淡化,有全世界最大的海淡廠,並將海淡成本殺到非常低,再透過完善的監測系統,留下每一滴水並重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