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生殖知識與資訊整合賦予行動力 助推進不孕症的就醫決策

一項由輝凌(FERRING Pharmaceuticals)發起、亞洲七國不孕症調查「EUREKA」 指出,不少不孕症患者與伴侶會把網路列爲資訊取得管道,也相當依賴社羣媒體來獲取相關生育資訊。然國外研究發現,網路和社羣媒體上的生育資訊,40%有問題 。

由輝凌(FERRING Pharmaceuticals)發起的亞洲七國不孕症調查「EUREKA」點出,高達65%1受訪者的生育資訊取得管道來自於網路或社羣媒體,然部分內容的來源可能是不精確或有待查證。(圖片來源:Ferring EUREKA Family Report)

臺灣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醫療總顧問劉志鴻表示,若不孕患者抱持錯誤資訊,可能會影響實際行動,導致過晚採取治療,錯過最佳時機。劉志鴻舉例,不少患者認爲生殖醫學成功率高,超過40歲再治療也沒關係。然無論自然懷孕或生殖醫學,成功率都與年齡息息相關,一旦拖延恐影響成功率,因此提前瞭解正確資訊相當重要。

臺灣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劉志鴻醫師表示,現今網路發達許多資訊可直接取得,但資料的正確性須注意,若抱持錯誤資訊恐影響患者的治療行動。(中時新聞網攝)

劉志鴻分享,可靠的懷孕率資料對於患者後續療程規劃相當關鍵,然目前臺灣患者能夠取得的不孕症參考數據相當有限,反觀國際上對於不孕症的治療乃至衛教,都已有了系統性的完善規劃,提供民衆公開且透明的平臺,臺灣則有再優化的空間。

以國際上來說,澳洲政府已於前年(2022)設立公開網站,詳細認定全國各診所的資料,並透過精確的統計,計算出全國試管嬰兒懷孕的情況;在美國,民衆也可自行上網透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或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學會(SART)網站,查詢所有醫療院所公開的衛教資訊及實際數據。而歐盟近年來也已開始積極整合不孕症患者的治療資訊,包含各年齡層的懷孕率及成功率等,並將基本治療資料數位化,方便民衆瞭解實際治療數據,更理性地看待生殖醫學。

劉志鴻表示,爲給予患者更全面與正確的資訊,目前臺灣生殖醫學會也已開始建議政府,積極將舊登記系統汰換,並更新資料及數據,提供臺灣不孕症患者更準確的生殖醫學資訊。未來也期盼醫界與政府能夠討論出更完善的政策,成立專門的機構,聘請專業人員,從瞭解不孕症患者的需求開始提供適切協助,讓醫病溝通不再只是單向式。

臺灣也能跟上腳步,提供患者完善與正確的資訊管道。(中時新聞網攝)

當談到臺灣的生殖健康與不孕症的衛教,劉志鴻分享現今已有不少單位正在推廣。由於生殖教育着重在男女雙方年齡與子宮、精卵子等的影響,與性別平等、成長帶來的身體變化,建立身體自主權等性教育是不同的。劉志鴻表示,高中職畢業或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前的這段時間,若能進行AMH值、年齡影響生殖能力等觀念宣導,是最適合的衛教時機,不僅讓年輕男女能夠更清楚掌握生育力,也讓他們在規劃家庭藍圖前更有方向。

劉志鴻也呼籲,夫妻應該要一同面對生育問題,由於男女雙方都有可能是不孕的一方,因此充分了解兩性間不同的生理差異,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若在治療中有任何疑惑,也可多方尋求解答,找到合適自己的治療方式。劉志鴻也建議求診前,患者不妨先將過去的求診資料、備孕過程完整列出,也整理出想要諮詢的疑問,提供醫生更好的參考依據,才能更精準提供幫助,對症下藥。

「EUREKA」調查也點出,即便當今網路已可以提供多元資訊,醫療系統的專業與支持是影響患者是否繼續治療的關鍵。劉志鴻也呼籲,醫病間如何多溝通、患者如何仔細選擇資訊來源、甚至以自身情況選擇適合個人的治療方式、謹慎判斷不同療程對於個人的價值、不盲目追隨最新療法並對成功率有合理期待等很重要。劉志鴻也鼓勵正在治療旅程中的患者不要一經失敗就輕易放棄或中斷,也許離成功只差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