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臺鐵複雜班表 運研所開發系統「排班1個月變2小時」
運研所運輸工程組組長許書耕表示,10多年前用電腦運算臺鐵最佳班表需要1個月的時間,隨着軟硬體進步,現在只要花2小時。(陳祐誠攝)
臺鐵路線環繞全臺,規模最大、車種複雜,班表更新往往需要花費數個月時間,以人工來調整班次間的衝突,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利用大數據分析,整合供給與需求的數學模式及核心技術,研發鐵路供需診斷模式軟體,讓排班時間從1個月變成2小時,還能排出票箱收益最高、旅客最佳需求等組合,未來可望移轉給臺鐵使用,調整營運並協助工程評估。
臺鐵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軌道系統,車種也最爲複雜,全線一天有1000餘班列車、240個車站,每當要發佈新的班表前,各列車發車時間,停靠站的方式,需要花費數月以人工調整,且各班列車停靠站及其時點,也仰賴排班人員經驗,缺乏站間運量的支持。
運研所指出,臺鐵班表排程與鐵路瓶頸路段改善評估,甚至鐵路立體化對臺鐵營運的衝擊,一直是一項棘手困惱的工作。運研所利用3年時間,透過大數據分析,開發整合了臺鐵系統供給與需求的數學模式,可用以排定符合旅客需求的班表,並可用以評估工程改善及建設計劃的效益。
運研所運輸工程組組長許書耕表示,10多年前用電腦運算臺鐵最佳班表,需要1個月的時間,隨着軟硬體進步,現在只要花2小時,就能得出票箱收益最高、旅客最便利等班表組合,該套系統只要再優化使用者介面,就能轉移給臺鐵局及鐵道局使用。
許書耕說,該套系統至少有3項優點,第一是填補既有班表;第二是提供製作新班表的工具;第三是提供鐵道局規劃新工程的影響。
許書耕舉例,新建車站、立體化、改善工程等,會影響到軌道里程、股道數等,對於全線營運是牽一髮動全身,該套系統不只能做到一項工程對局部路線的影響,還能評估出對全線路線的衝擊,日後規劃新工程,系統可診斷出適宜的股道佈設方案,進而選出最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