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擁核或反核? 副閣揆鄭麗君:能源討論的框架要改變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下午出席中研院第三十五次院士會議專題討論,以「走向民主永續之路—國家希望工程的治理願景」爲題進行專題演講。記者黃義書/攝影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受訪時表示「非核家園」口號恐讓臺灣衰退,批評非核家園等主張,引發外界關注政府能源政策是否調整。委員會另一位副召集人、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赴中研院院士會議發表專題「走向民主永續之路—國家希望工程的治理願景」,劉鴻源院士提問政府的核能政策,鄭麗君表示,核能問題必須在覈廢料處理和核能安全兩種基礎下討論纔有現實基礎,多元意見將會在總統召開的委員會充分討論。

鄭麗君以半小時時間向上百位院士說明新政府的「國家希望工程」。結束後院士劉鴻源提問,報告中沒有提到政府的核能政策。鄭麗君迴應,面對2050的淨零轉型,能源轉型也是重要重測。而在前政府「減煤、增氣、展綠、非核」與綠能創生的努力之下,臺灣已經減少六成的空污排放。而未來推動的第二次能源轉型,核能在臺灣能源的佔比也仍然佔了6%,但多元綠能仍是核心。

鄭麗君指出,過去社會存在「擁核」與「非核」兩種立場,但未來「能源討論的框架也許要做新的改變」,必須更現實地面對核廢料的處理與核能的安全問題。做爲科學議題,對於核科學的未來,所有人都可以樂觀期待,核能可以更安全、沒有核廢料的問題。但現實上核電廠仍必須面臨核廢料的問題。核一核二停止運轉都不是因爲執照到期而停止運轉,而是因爲燃料棒退不出來、沒有啓動核廢料的儲存措施。核三未來若要延役,也必須先處裡核廢料存放的問題與通過專家的安全審查。

鄭麗君認爲,不管擁核或反核,都必須面對核廢料存放的問題、找到解方,才能負責任地使用核能。在覈廢料和安全這兩大前提下,大家討論未來是否使用核能,纔有現實的基礎。她認爲應該回歸理性務實的層面討論問題,然後把所有多元意見在總統召開的委員會中呈現與討論。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右)下午出席中研院第三十五次院士會議專題討論。由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左)主持,鄭麗君以「走向民主永續之路—國家希望工程的治理願景」爲題進行專題演講。記者黃義書/攝影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右),下午出席中研院第三十五次院士會議專題討論。由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左)主持,鄭麗君以「走向民主永續之路—國家希望工程的治理願景」爲題進行專題演講。記者黃義書/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