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助防治代謝症候羣 2024年拚助25萬人遠離慢性病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和代謝症候羣有密切關聯。本報資料照片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和代謝症候羣有密切關聯,衛福部在111年起推動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實施1年半以來,協助近10萬名代謝症候羣患者,並有8成能改善至少1項指標,甚至成功逆轉代謝症候羣,期盼2024能將管理患者數提高至25萬人,不過醫師認爲,只有管理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專業衛教護理師及適時的藥物介入治療。

衛福部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吳建遠說,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等與代謝症候羣密切有關,只要腰圍過粗、血壓偏高、飯前血糖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其中有3項或3項以上超標,就屬於代謝症候羣。

吳建遠表示,衛福部在111年起開始推動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由國健署發展代謝症候羣標準及防治策略,醫事服務機構找出代謝症候羣患者、協助個案追蹤管理,相關個案追蹤管理相關費用則由健保支應,透過健保署、國健署及醫界三方協力合作,達到慢性病防治目標。

吳建遠指出,截至112年11月20日止,有2170家院所、3468名醫師參與計劃,總收案人數9萬9479人,健保支出約3億元,希望有更多醫療人員投入,協助民衆在前端延緩,甚至是逆轉慢性病發生。

吳建遠說,生活型態導致的慢性病,不外乎吸菸、不適量的飲酒、不健康飲食,或不均衡運動等,由基層醫師協助轉銜,例如原本因爲感冒咳嗽到診所就醫,但因患者有吸菸習慣,就由醫師轉銜至後續提供戒菸服務的治療。

診所端較容易直接接觸到潛在的高危險族羣,吳建遠說,希望醫師投入發現潛在患者,但病人也要習慣、做好可能會在看診時,被告知有代謝症候羣的心理準備,並積極配合醫師治療,改善代謝症候羣指標。

吳建遠指出,8成的代謝症候羣患者,在參與計劃6個月以上,可以改變至少1項不合格的生理指標,並可能因爲代謝症候羣指標改善、演變爲糖尿病等慢性病、拒絕後續治療等原因而結案,希望2024年能管理患者數提高至25萬人。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認爲,不能只有收案管理,應該要做到介入,包含健康行爲、健康適能的衛教等,透過專業衛教護理師介入,如發展至疾病,則應該適時透過藥物介入,讓病人遠離疾病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