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人類正在吸收「微塑膠」增加罹患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病風險
(首圖來源:伯明罕大學)
【文‧姚惠茹】
英國伯明罕大學新研究,人體內微塑膠和奈米塑膠(MnP)濃度不斷增加,可能會增加癌症和糖尿病等嚴重健康狀況的風險,研究人員呼籲採取全球性方法來調查,人體暴露在這樣的環境受到的健康影響。
研究顯示,這類的非傳染性疾病(NCD)與身體器官的發炎有關,微小顆粒的存在可能會增強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對 MnP 及其滲濾液的吸收,隨着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增加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和嚴重程度。
研究發現,嬰兒糞便中的微塑膠和奈米塑膠(MnP)濃度明顯高於成人,這可能是因爲塑膠通常用於嬰兒食品的製作、呈現和儲存,而幼兒的行爲,例如將物體放入口中,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國際研究小組在《細胞報告醫學》發表研究結果,呼籲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研究採取全球性的調查,揭示人類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與非傳染性疾病的關聯,伯明罕大學教授克勞澤(Stefan Krause)表示,全球塑膠污染不斷增加,因此人類必須瞭解與 MnP 接觸的健康風險。
克勞澤指出,人類必須從源頭解決這種污染,以減少進一步的排放,因爲塑膠顆粒已在全球擴散,並將在未來幾個世紀成爲令人擔憂的問題,因此需要對人類接觸這樣環境驅動因素及其對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等主要非傳染性疾病的盛行率和嚴重程度的影響進行系統調查。
研究人員認爲,MnP 和非傳染性疾病之間的關係類似於其他顆粒的關係,包括花粉等自然資源或柴油引擎廢氣等人造污染物,以及 MnP 和工程奈米材料,這些都以類似的生物學方式發揮作用,而身體接觸這些外來物體將觸發保護機制,並增加非傳染性疾病的頻率和嚴重程度。
全球污染趨勢表明,微米(小於 5 公釐)和奈米塑膠(小於 1 微米)顆粒現在隨處可見,並在人體肺部、血液、母乳、胎盤和糞便樣本中均檢測到 MnP,證實這些顆粒是從環境進入人體的,主要透過食品、飲料、空氣、化妝品和護理產品接觸 MnP。
非傳染性疾病在全球的發病率正在上升,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等四種主要類型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佔全球死亡人數的 71%,預計 20 年內產生超過 30 兆美元經濟影響。
Startling: Humans Are Absorbing Microplastics, and It Is Increasing Our Risk of Cancer, Diabetes, and Heart Disease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