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載人登月的中國方案 中國登月設想正實現 太空方便餐助力登月

2023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宣佈: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經啓動實施該計劃表示先開展無人登月飛行,並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這一計劃的公佈,無疑讓衆多人興奮不已。這意味着我國航天又將邁上新的臺階。

科研人員爲完成這項任務,也加快了研製長征十號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面着陸器、登月服、載人月球車等裝備的進程。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面着陸器等研製工作已取得一系列進展。

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這邊也有了新的發展。7月20日,中國航天局發文《這是載人登月的中國方案》,這一方案再次引人注目。

相較於之前登月計劃的提出。這一方案的提出更加具體化,可視化,因爲目前中國還未真正的登月,誰也不知道登月所需技術,設備和火箭有何不同,又有何精進之處。

該方案提出新一代載人飛船採用模塊化設計,其艙體結構主要由逃逸塔、返回艙和服務艙組成,以適應近地、深空等任務需求

逃逸塔主要用於將航天員送往環月軌道並返回地球。返回艙則負責座艙和控制中樞的任務,服務艙爲飛船提供能源和動力。

這樣一看,飛船的大致外形在腦海中就能想象出來了。如何登月及如何返回地球也有了具體的想法。

該方案還表示飛船的入軌質量大約26噸,可搭乘3名航天員。同時還在進一步研製近地飛船。以期達到近地飛船乘組4~7人,爲後續開展空間旅遊預留了空間。

開放空間旅遊無疑給了我們很多想象,登月順利的話,將來空間旅遊也不再是夢想

目前除了載人月球車之外,我國還計劃發射一個月面移動實驗室。這個移動實驗室不僅具備大範圍移動能力,還可以實現長期無人自主在月面活動,並可以支持航天員短期駐留。

也就是說航天員真的可以實現我們千百年來的飛天夢,像神話中的嫦娥一樣駐足。

方案看似簡單,但實則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大到逃逸塔、返回艙和服務艙的設計,安全性,小到航天員順利登月後的衣食。

這裡和大家聊一聊航天衣食方面。在氣候極其多變的月球上面,保障航天員身體衣服是重中之重,其次生存的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好在太空方便餐的出現,極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爲什麼說食物是關鍵呢,航天員登月至少需要飛行很長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在飛行過程中,不但有重力的變化,還有可能有各種突發狀況

在這過程中還得時刻檢測設備是否運行正常,這都需要高度集中的精力,在這種多重壓力下,身體能量會急速消耗。

其次身處太空,航天員脫離引力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下肢萎縮以及骨流失不可避免的會發生。

此時就需要高能食品補充能量,航天員能量餐是早先我國航天員和空間站專用的食品。

早先研製主要目的就在於可以快速爲人體補充能量、能量持久、抵抗疲勞,食用之後可以爲人體持續供能6到8個小時,可以說是航天員在太空中生存食物的不二之選

其次目前的太空方便餐可以充分的保障航天員營養需求,富含高蛋白,高營養。

再者體積小,便於攜帶,在航天火箭有限的空間裡,食物體積小所能攜帶的數量就越多,就能支撐航天員生活更長的時間。

經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空方便餐重要性

說完食物,再來說衣服。月球表面很特殊,沒有大氣保護層,這裡的高能輻射極易穿透衣服和一些普通的金屬密封結構。被這些高能輻射照射時間長對身體的傷害也很大

據有關記載,曾經參加過阿波羅譽育計劃的宇航員,90%以上的宇航員在退役後都患有白內障等眼部疾病,這是因爲高能輻射穿透後照射到眼睛產生的

其次在真空環境中,人體血液中含有的氮氣會變成氣體,使體積膨脹。如果人不穿加壓氣密的航天服,就會因體內外的壓差懸殊而發生生命危險。

因此,宇航服上我國研究人員下足了功夫,航空服的製作已經經歷了四代,早期的航天服只能供航天員在飛船座艙內使用,後期研製出艙外用的航天服。現代新型的艙外用航天服有液冷降溫結構,可供航天員出艙活動或登月考察。

1969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把腳印留在了月球表面。而五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將再次啓程去往月球。

矢志不渝 逐夢星辰。從神舟五號將中國人第一次送入太空,再到神舟十二號搭載航天員入住太空,我們朝着星辰大海的夢想穩步邁進,在浩瀚太空留下越來越多的身影和足跡。

遨遊浩瀚、逐夢九天,需要浪漫想象,也離不開腳踏實地的行動。朝着太空邁進的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人艱辛奮鬥的結果,爲科技自立自強寫下生動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