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丨高考復讀的吸引力打折扣了嗎?

每年高考過後,復讀往往成爲部分家庭難以迴避的話題。

近日,河南平頂山市教體局在答覆有關高考復讀的諮詢時表示,根據《河南省教育考試院關於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報名工作的通知》(豫考普〔2023〕40號)文件要求復讀生可以按照同等學力參加高考報名,復讀期間不用領取原學籍檔案,在報考期間生成報考檔案,拿到高校錄取通知書後,考生分別領取原高中學校的學籍檔案和報考檔案。根據《河南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指南》中第八項,被錄取後務必按時報到入學。

答覆還稱,升學志願是考生意願的體現,也是考生對錄取院校的書面承諾,錄取時充分尊重考生志願,嚴格按志願投檔,被錄取後應如期到校報到。按所報志願錄取後不報到,既浪費寶貴的招生計劃、浪費高校的教育資源,客觀上也佔用了他人的升學機會。爲維護入學機會公平,教育考生增強誠信意識、履行志願約定,對於在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不履行志願約定的考生,當批次錄取電子檔案停止運轉;結合河南省志願設置情況,對上一年錄取後不入學實際就讀等造成招生計劃浪費的,本年度報名參加高考,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允許其填報志願的院校志願數量不超過4個。

另外,本年度違背志願約定考生下一年填報志願仍將按有關文件精神繼續進行適度限制。考生履行志願約定情況將如實記入其個人電子檔案,在普通高招錄取中向高校提供。根據教育部文件規定,往年被重點高校招生專項計劃(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錄取後放棄入學資格或退學的考生,不再具有專項計劃報考資格。

復讀生規模該控制嗎?

對於復讀現象的深層原因,四川省教育廳曾作出分析。

2020年8月,該廳在答覆《關於整治全省公辦高中招收復讀生的建議》時介紹:

一是現行高考政策的原因。允許非應屆畢業生的社會考生參加普通高考,且沒有次數限制,且除極個別高校和專業對復讀生有限制外,錄取中對社會考生一視同仁。同時,對當年被高校錄取而不報到的考生次年參加高考也沒有嚴格的限制措施,因此部分當年未考上理想大學的學生復讀參加次年高考成本很低。

二是學生及家長的原因。隨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學生和家長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在不斷上移,過去家長希望孩子只要能上大學就行,現在由於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不僅希望孩子上大學,還要上名牌大學,這就導致復讀現象開始增加。四川省雙一流大學(或985,211)、一本院校指標占高校招生計劃總數的比例雖然近年來有所上升,但在全國仍處於中等偏下水平,因此一些成績較好又沒有考上心目中理想的雙一流大學或者一本院校的學生有補習的願望和需求。同時,四川省本科率在全國來看,也比較低,一些學生和家長對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和專業設置認可度不強,沒有考上本科院校的學生不願意上專科,有強烈的復讀需求。

三是社會對學歷過高要求的原因。一、大學生學歷提升時,很多大學注重學生的本科院校;二、近年來,就業壓力的加大,許多單位在招畢業生時,對學生畢業院校和專業過於看重,如設置雙一流大學或985、211大學的門檻。這些客觀上對高中學生形成了較大壓力,當年高考錄取院校不理想的有復讀願望。

四是個別普通高中學校的原因。有的學校將招收復讀生作爲創品牌、增收入的重要渠道。特別是有的民辦學校,甚至將招收復讀生作爲產業,收費標準高,招收復讀生規模大,爲復讀生提供了條件。

“因此學生復讀,涉及到學生、中學、高校、高考改革、教育行政等部門,是一個長期積累且成因複雜的系統問題,錯綜複雜且高度敏感。”四川省教育廳當時稱,在家長學生有需求,國家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如果復讀生高考政策不改變,有復讀需求的學生也可能會通過參加社會培訓機構學習來參加次年高考,因此單純依靠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難以根本解決,需要國家綜合施策,從系統層面解決。

四川省教育廳當時透露,將從這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復讀生工作的管理:

一是對各地當年招生入學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全面掌握各地招生入學工作情況,對違規招生問題較多的地方和學校進行約談通報。二是結合省政府督導委對各市(州)履行教育職責情況督導評估,將各地招生入學工作作爲重要內容進行督導,對工作不落實的,對當地政府提出批評並責令整改。三是對復讀問題進一步加強調研,督促各地和學校認真落實教育部和四川省關於復讀生有關政策規定,穩妥慎重地做好復讀生有關工作。四是積極向國家呼籲建議,綜合施策,從政策層面系統緩解和解決。如建議適當調整復讀生參加高考的政策,增加限制復讀生報考院校和專業,對被高校錄取而不報到參加復讀的予以懲罰性措施(如納入誠信機制等),提高復讀的成本,從根本上逐步治理復讀生問題。

復讀能帶來什麼?

各地的復讀生羣體一直在膨脹嗎?

近日,來自湖北日報客戶端的報道稱,在人口基數龐大、就業市場持續承壓及教育觀念正發生深刻轉變的背景下,高考競爭日益激烈,全國範圍內復讀生數量激增,2024年更是突破400萬人大關。然而,仙桃市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趨勢——復讀生人數穩中有降,這一獨特現象背後,是教育環境優化、市場需求變遷、經濟快速發展及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等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該報道提及,復讀,這一傳統上被視爲“辛苦拼搏一年,提高人生起點”的重要途徑,如今在“雙減”政策的引導下,因其高成本、高風險且可能對學生心理造成長遠負面影響,正被越來越多的家庭與學生重新審視。

《仙桃日報》相關報道還披露了具體數據——

7月15日,仙桃榮懷復讀中心正式開學。校長李世剛說,目前學校已組建4個班、120多人,比去年同期減少30人。副校長袁鐵平說,這些年復讀生人數一直在減少。十幾年前,學校“一週就招滿人,高考分數太低的還不要”。巔峰時期,“100多人揣着一本的錄取通知書來複讀”。

仙桃榮懷復讀中心的前身是仙桃沔州中學,曾是享譽荊楚的“復讀航母”,每年招收復讀生兩三千人,高峰時期接近4000人。袁鐵平告訴《仙桃日報》,拐點出現在2013年,那一年沔州中學改制,由榮懷正式接手,學生人數銳減至1000餘人,2014僅招收600餘人。此後,復讀生人數持續下滑,近幾年以來一直徘徊在300人左右。

另據仙桃一中高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四年來,學校每年僅招收一個復讀班。此前,學校每年招收兩個理科復讀班、一個文科復讀班。

哪些原因導致復讀生人數減少?

在《仙桃日報》報道中,袁鐵平認爲,主要是“家長更理性,學生更惰性”。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不高,“考得哪樣是哪樣”,孩子健康就好。在很多人看來,高校擴招後,考上本科已經很不錯了,沒有必要復讀;考上高職高專提升空間也不大。同時部分家長認爲當下學歷貶值,專科、本科就業時沒太大區別。另外,學生復讀動力不足。以前學生讀書是爲了改變命運,現在不少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儘管高考不理想,但仍選擇“躺平”,缺乏“再來一盤”的意志和毅力。前些年復讀生身上那種“衝一本,衝名校”的凌雲壯志已很少看到。

在袁鐵平看來,面對“新高考”“新教材”“新課程方案”,學生兩極分化明顯,部分學生物理、化學難入門。新高考選拔功能突出,考察學生創新能力、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命題方式改變,“無問題不命題”“無情景不命題”。以往傳統的、機械刷題獲取高分的機率大大降低。此外,市教育局明文規定公辦學校不得招收復讀生,爲學校生源提供了一定保障。

仙桃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長朱道興也注意到新高考對復讀生態的影響。他認爲,一方面,新高考後命題方向改變。原來的高考是“知識立意”,現在是“素質立意”,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察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品質、綜合素養,“說白了,考察的是學生12年的素質和能力”。靠一年“時間+汗水”“題海戰術”顯然不能解決問題。復讀效果不大,成績提升空間不大。

另一方面,隨着高校不斷擴招,高校建設速度加快,優質院校無論是規模、還是學科門類都在不斷增多,能吸納更多高中畢業生就讀。

各地復讀生人數變化趨勢不盡相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近期報道就提到,每年湖南高考考生中,約有10%的考生是復讀生,他們成爲高考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爲了給復讀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今年,湖南省各市州的復讀機構數量顯著增加。

其中在7月15日,長沙市平高鬆雅湖高級中學高考復讀班開課。500多名復讀生在這裡重新追尋夢想。即使到了8月底,還有學生陸續加入。相比去年,復讀報名人數增加了兩倍多,新增了4個班。

“復讀生的優勢在於,經歷過一次高考後,可以更清晰地知曉高考的特點,同時也更加清楚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可以在復讀中加以彌補。”前述報道援引教育專家的觀點稱,並不是所有成績不理想的考生都適合復讀,高考是綜合能力素養的全方位較量,不僅比拼知識儲備、知識運用和解題能力,而且也是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意志品質等方面的較量。“是否選擇復讀,需要考生理性規劃,對於那些高三時已經非常努力備考,高考正常發揮,仍然沒有考出理想成績的考生,則不建議復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