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鄉村振興青年先行

原標題;

浙江寧波:鄉村振興青年先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舉措,中國式現代化之路行進到關鍵節點。全會專門強調了要“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這讓浙江省寧波市的“新農人”青年備受鼓舞。如何把理論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將改革創新精神貫穿於推動農村發展的具體實踐中,讓鄉親們過上幸福生活,成爲擺在這些“新農人”面前的一道考題。

全國鄉村振興先鋒、寧波鄞州姜山歸本水稻農場法人汪琰斌,是最早的90後新型職業農民之一。他大學畢業後創辦農場種植水稻,糧食平均年產量約3200噸。他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會議特別強調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看到這麼多青年人能把自己的專業規劃和人生定位融入國家戰略,感覺很欣慰。”他希望通過科技賦能,實現農業“加速跑”的身體力行,讓更多人看到農業的希望,也希望更多年輕的思維投入到現代農業、農村生態、鄉風文明等建設中,讓農業產業持續迸發出生機和活力。

團寧波市委圍繞助推寧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目標,以“美麗鄉村·青春出彩”行動爲引領,助力鄉村振興。深入開展“家燕歸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累計發動1.3萬支大學生實踐團隊、10萬餘名大學生“下基層、到一線”,增強青年對家鄉的瞭解和對“三農”的感情。

7月中下旬,在團寧波市委指導下,寧波多支高校團隊分批次前往田間地頭,開展調研活動。寧波大學“鄉村振興 青年先行”實踐團分別前往水產養殖基地、青創農場、農創客孵化器、藝術鄉村、博物館等,採用集中社會實踐、返鄉個體訪談、優秀青年座談、典型材料文本分析等多種形式,開展“青年參與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

寧波大學校友、浙江省鄉村振興共富青年先鋒“青牛獎”(以下簡稱“青牛獎”)獲得者陶順順大學畢業10年來,一直從事海水魚類苗種繁育及研發工作。一個魚類新品種的開發,往往需要6年以上的不斷選育。陶順順介紹,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車間看魚,每天晚上和魚兒說了晚安,才能安心睡覺。

陶順順參與選育的岱衢族大黃魚,因爲體型好、肉質好,是市場上的搶手貨,供不應求。他多次進行技術創新和設備優化,節約生產成本約35%,育苗密度提升30%,獲得授權專利23項。陶順順在與青年大學生訪談時說:“這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力量,也是我們‘新農人’應該發揮的作用。”

在寧波,像陶順順這樣的鄉村青年帶頭人有很多。團寧波市委連續5年開展“青牛獎”尋訪,常態化聯繫服務青年農創客近400人,其中3人被評爲“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4人獲評省“青牛獎”,這些帶頭人帶動了更多青年投身鄉村建功立業。

28歲的海歸“新農人”、寧波市鎮海金果園蔬果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楊一昕,是2023年“創青春”浙江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總冠軍。楊一昕認爲,農業也要做長鏈條,生產、銷售、供應一手抓。他運營農場微信公衆號,對作物生長進行慢直播,與專業社羣運營團隊合作、在田間帶貨直播……一系列動作,讓金果園全方位擁抱電商渠道。

這種新穎的運營模式和思路,得到了鎮海區青年“新農人”培育計劃的支持。團鎮海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鎮海區聚焦青年‘新農人’培育,通過共建‘青農飛地’豐富平臺載體、開展青年調研實踐破解短板弱項、謀劃素養提升計劃夯實發展基礎,持續迭代人才儲備、成長孵化、機制保障等內容,多渠道挖掘、培育一批‘青創鄉村’人才隊伍”。

爲更好地服務青年返鄉就業,團寧波市委組織了青農創業導師團,年均開展返鄉青年就業創業培訓100餘場,培訓幫扶青年1.5萬餘人次。實施“青年創業夥伴計劃”,聯合相關金融機構發放青年創業小額貸款4萬餘筆,爲返鄉創業青年緩解融資難問題。

寧波市(慈溪)青創農場位於慈溪市坎墩街道大學生農創園,是浙江省首批五星級青創農場。目前,園區重點發展以大學生爲創業主體的都市農業和精品農業。已建成大學生農場20家,有創業大學生22名,其中農業農村部實用人才帶頭人1人、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1人、省十佳創業新星1人。玉蘭果蔬農場場長鬍晶金獲得了浙江省“青牛獎”。

餘姚市橫坎頭村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優勢,打造了涵蓋“追憶初心”“築夢前行”等“青春十景”在內的“青春建功鄉村振興”示範線,吸引超過1.6萬名青少年參與路線打卡,沿線民宿、文化、餐飲等行業直接增收達540餘萬元,帶領青年共同譜寫“共富曲”。90後歸國返鄉創業青年黃徐潔在橫坎頭村打造了一家以紅色爲主題的農家土菜館,聘請村裡的大叔大娘們成爲土菜館的服務員,帶動他們走向共同富裕。

在產業賦能方面,團寧波市委搭建青年返鄉創業平臺,打造“青創農場”工作品牌,承接浙江省青創農場星級評定標準,累計創建各級青創農場215家,其中省級示範性農場35家,位居全省前列。拓展青年農創產品展銷渠道,開展“團團青代言”等直播帶貨活動。2023年開展“青耘中國”直播助農活動34場,帶動農產品銷售額超249萬元。

今年暑假,調研走訪了不少鄉村和“新農人”後,寧波大學實踐團發現,在鄉村振興工作中,部分地方存在鄉村產業不夠發達、創新創業活力不足、社會支持和服務體系不健全、保障和發展要素供給不完善等現實問題,導致青年“動不起來、留不下去”。

對此,寧波大學實踐團提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培育鄉村特色品牌,並根據農村實用人才層次和產業需要,引導高校、職業學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因地制宜設置鄉村特色專業、特色課程,開發網絡課程,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村青年人才隊伍。建設鄉村導師制,搭建導師庫,發揮鄉村專業人才的引領作用。此外,加大農業科技研發支持力度,加快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立足鄉村實際,認識和挖掘鄉村本土文化,將鄉村非遺文化、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與產業結合,加深農文旅融合發展程度。拓展鄉村文娛消費空間,打造本土化新生代青年聚集地,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吸引年輕消費羣體。

團寧波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一線正是青年發揮才能的良好平臺。“我們將持續深化校地協同推進實踐育人的創新舉措,充分發揮在甬高校人才優勢,組織青年紮根鄉村振興第一線,爲鄉村振興貢獻更多青春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