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基本工資公式

基本工資究竟能漲多少,每年都在勞、資、政三方激戰中勉強完成,結果常常是勞工不領情,資方無奈接受。究竟基本工資該不該漲?依據什麼條件來漲?按《基本工資審議辦法》規定,審議基本工資是否調漲的因素應包括國家經濟發展狀況、躉售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國民所得與平均每人所得、各業勞動生產力及就業狀況、各業勞工工資、家庭收支調查統計等,項目很多,但目前政府主要是優先參考CPI及經濟成長率(GDP)。

以國外的情況來看,目前美國、南韓在調升基本工資時都是以CPI爲主要參考。美國每年根據CPI的增長自動增加工資,可以避免因通貨膨脹而導致最低工資購買力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少。截至目前爲止美國已有17個州的最低工資調整是與通貨膨脹掛鉤。雖然美國聯邦政府在2009年訂了最低時薪工資爲每小時7.25美元,但很多州自行訂定高於聯邦規定的基本工資。南韓勞動部自1988年起開始實施最低工資制度,也是按每年通膨率及經濟狀況調高6~7%。

我國基本工資的調整未來可以考量簡化爲以CPI作基準,因爲CPI跟人民的生活水平、家庭開銷有比較直接的影響,若以GDP作調升的基準,一來經濟成長不是所有人民都有感,而且政府容易陷入美化數據的批評。若有CPI作依據,勞、資、政三方就不用年年都要展開拉鋸戰。

在現行制度下,勞方一直希望爭取調薪幅度能加大,以提高對低薪勞工的幫助;但資方認爲調漲基本工資後,相關勞健保、勞工退休金提撥及工資墊償基金提繳等勞務成本會加重。如果基本工資短期調整過高,將會影響失業率的變化。因此政府若希望能明顯有效達到提升基本工資的目標,未來可以考量提高政府負擔勞健保的比例,例如目前勞保負擔是資方70%、政府10%;健保負擔是資方60%、政府10%,若政府願意提高勞、健保的負擔率各到20%,這樣資方就可以減少10%的負擔,自然就有財務空間樂於配合調薪了。這種措施可以設落日條款,在一段時間內由勞、資、政共體時艱,創造三贏。

對於基本工資的調整,希望政府不僅是滿足於22K走入歷史,還能進一步找出最好的調整公式,免得每年基本工資審議會議都要上演三方爭吵的戲碼。

(作者爲勞務管理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