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不甘平庸的年輕人,全都有同一個特質
作者:粥左羅(插坐學院副總裁)
來源:插坐學院(ID:chazuomba)
張一鳴,生於 1983,福建龍巖人,與美團王興、雪球方三文同鄉,三人並稱龍巖三傑。
2005 年,張一鳴從南開大學畢業,6 年從程序員做到 CEO,創辦今日頭條 5 年後估值 300 億美金。
但你依然看不到他的邊界在哪,他說事情沒有邊界,時間也沒有邊界,最重要的就是向前跑。
他善於學習,且有強烈的目標導向。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接觸過諸多成功的創業者,他說,「即使這一批人當中,張一鳴的學習升級能力也顯得非常出衆。」
他可以像機器一樣工作,並曾像馴化算法一樣調試自己。
經過反覆實驗,他得出自己的調試結論:
專注且高效的最好狀態,是在輕度喜悅和輕度沮喪之間,不太激動,也不太鬱悶,並且睡眠充足。
他極其剋制,說話時語調和語速幾乎沒有情緒起伏,高興和沮喪都不輕易示人。張一鳴的同事告訴記者,他最激烈的情緒表達方式不過是「這個事情怎麼會這樣?」
他看得長遠,目標一旦確立,就極其專注。
2015 年,張一鳴跟同事分享了 2012 年創業之初寫過的一個 PPT。團隊成員都覺得,今日頭條現在的發展,跟當時的預估基本沒變,所做的事情正如上面所說。
持續學習進化,始終保持克制,做事不設邊界,不對當下滿足,專注長期目標,鮮有焦慮迷茫。
張一鳴是如何做到的?
他喜歡研究算法,我喜歡研究他的算法。我發現,他人生算法裡最重要的一個詞是「延遲滿足感」。
我翻閱了大部分關於張一鳴的報道,發現他多次提起這詞。我又翻出他的微博,檢索這個詞,有 12 條結果。
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個詞,但這是張一鳴最重要、最底層的一項特質。
甚至張一鳴認爲,「延遲滿足感程度不在一個量級的人,是沒法進行有效溝通的。」
什麼是延遲滿足感?
上世紀 60 年代,美國有個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實驗中,小孩子可以馬上獲得一樣獎勵,比如 1 個棉花糖,或者等待一段時間,得到 2 個棉花糖。
實驗發現,能爲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如更好的 SAT 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等。
延遲滿足,就是指爲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張一鳴就是這樣的人。
2016 年,張一鳴接受財經專訪,出來的稿子裡,延遲滿足感這個詞出現了 10 次。
其中一句,張一鳴說: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
下面我們就看看,張一鳴是如何在具體的人生實踐中利用延遲滿足感的。同時也希望,這篇文章也能爲你帶來行動上的改變,讓自己變得更好。
01
剛畢業時工資差三五千塊
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選什麼專業、公司、職業、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左右。
比如很多人畢業後願意去外企,不去新興公司。2006 年左右,很多學弟、學妹問我職業選擇,我都建議他們去百度,不要去 IBM、微軟。
但實際上,很多人出於短期考慮,比如名氣大、薪酬高一點,都去了外企。剛畢業時薪酬差三五千塊,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短期薪酬差別並不重要,但實際上,能擺脫這個、能有判斷力的人,也不是特別多。
我更關注事物的本質,關注事物的未來走向,看這件事是不是長期有益的。如果只看短期利益,就很浪費時間。
我曾總結,當自己無法選擇和判斷的時候,就要離遠一步,遠到用更重要的原則和更長時間的尺度來衡量就清楚了。
2016 年,新經濟 100 人的李志剛問我,「三年多,你做了哪些關鍵決策,讓今日頭條從一億美金,做到了百億美金?」
我覺得,大部分重要決策,我在創業之初頭三個月就基本做完了。
延遲滿足感,決定了你做判斷時,是基於長期還是短期。
02
工作不分你我,做事不分邊界
大學畢業第二年,我就管理四五十人
2005 年,我從南開大學畢業,加入酷訊。
一開始我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但第 2 年,我在公司管理四五十人的團隊,負責所有後端技術,同時也負責很多產品相關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就成長很快,不是因爲我技術最好,更不是我有經驗。主要原因有 2 個:
第一個原因是,我工作不分你我。
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我能幫助解決,我都去做。當時 Code Base 中大部分代碼我都看過了。新人入職時,只要我有時間,我都給他講解一遍。通過講解,我自己也得到成長。
工作前兩年,我基本每天都是十二點一點回家,回到家繼續編程。我是因爲興趣,而不是公司要求。
所以,我很快從負責一個模塊,到負責整個後端系統,一開始帶一個小組,後來帶一個小部分,再後來帶一個大部門。
第二個原因是,我做事從不設邊界。
當時我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有問題,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想產品的方案。
很多人說,這個不是我該做的事情。
但是,做更多事情,讓我得到很大的鍛鍊:
參與產品的經歷,對我後來轉型做產品有很大幫助;參與商業的部分,對我現在做公司很有幫助;跟銷售總監見客戶的經歷,對我組建今日頭條的銷售團隊很有幫助。
再舉個反例。我有個前同事,理論基礎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
他在這家公司待了一年多,但對網上的新技術、新工具都不去了解。他就需要有人幫他做後半部分,因爲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前端、後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瞭解的話,那麼很多調試分析,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做。
延遲滿足感,會讓你願意主動做更多,得到更多的鍛鍊,而不是去斤斤計較「這是不是我該做的事情。」
03
曾四次創業,都沒堅持到最後
創業如果不順利,早死早昇天
創立今日頭條之前,我參與過 4 家創業公司,但每次都沒有堅持到最後。
我很早就意識到,創業如果不順利,早死早昇天,往前看就行了。
如果你的決定是對可見的最大系統,比如社會,是有增益的,你就應該做出更好的選擇。
我經常見到一些小的創業團隊,每個人都不願意走,其實早點解散了,對他們都好。
也許你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到時候還可以將利益重新分配。比如我離開九九房的時候,當時九九房的投資人也投資了頭條,他們現在收益良好。
有時作爲團隊老大,我會先於公司解散走掉。你問我會不會感到內疚,可創業成功本身就是低概率事件,買彩票沒中會有內疚感嗎?而且當時我爲團隊找了我認爲比我更合適的 CEO。
延遲滿足感,會讓你一直往前看,而不是滿足於當下,滿足於已有的成績。
04
我創辦今日頭條
不是爲了成爲騰訊高管
2016 年 7 月,傳言稱騰訊要收編今日頭條。
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來加入頭條的目的可不是爲了成爲騰訊員工。
我當然也不是,我創立公司,纔不想成爲騰訊高管,這樣多沒意思。
其實,我創立今日頭條不到一年的時候,有巨頭給了我一個很誘人的投資 Offer。
我糾結了整整一個星期後就拒絕了,我覺得這個是個興奮劑,在自己內功未成之前會導致內生力量受到遏制。接受巨頭幫助,也會被迫站隊,使得自己的想法不再自由奔放。
這類事情,好處是明顯的,壞處是隱含的,但這類情況很多人容易高估好處,低估壞處。這是一種典型的延遲滿足感不夠的體現,對長遠信心不足。
不要只想着做春播秋收的事。
我看多很多企業傳記,我發現特別大的企業都是堅持最優化發展,比如說亞馬遜一直保持低空飛行,包括阿里巴巴 2012 年之前都沒有什麼利潤。
以前我們講春種秋收,要很快看到成效,但這個時代的變化就是,你不需要特別着急收穫。你要去想如何把最優的目標推到儘可能遠,要去想,你最終做的事情可以推演到多大。
延遲滿足感,會讓你不用天天想着春播秋收,而是先把最優的目標推得很遠很遠。
05
年輕人應該有更高的目標
不要侷限在北京買一套房
我的大學同學、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錯的人才,技術、成績都比我好,但 10 年過去,很多人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爲什麼?很多人畢業後,目標設定就不高了。
有的同學加入銀行 IT 部門,只是爲了快點解決北京戶口,或者當時有些機構有分房補助,可以購買經濟適用房。
是否有北京戶口?是否能買一套經濟適用房?如果你不甘平庸,有更高的目標,其實你就不會爲這些東西擔心。
如果你一畢業,就把目標定爲在北京市五環內買一個小兩居、小三居。你把精力都花在這上面,那麼工作就會受很大影響。你的行爲就會發生變化,不願冒風險。
比如,我見到以前的朋友,他業餘做一些兼職,獲取一些收入。那些兼職其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而且對本職工作有影響,既影響他的職業發展,也影響他的精神狀態。我問他爲什麼,他說,哎,快點賺錢付個首付。
我覺得他看起來是賺了,其實是虧的。
另外,年輕人應該住在市中心,哪怕房子小一點,在市區有更多的交流和活動,下班後也不需要浪費大好時光和寶貴精力去擠地鐵。年紀輕輕不要着急在郊區定居,買了房我也建議你搬到市區來。
延遲滿足感,會讓你有更高的目標,定更高的標準,也許你前兩年變化得慢,但 10 年後再看,肯定會非常不一樣。
我畢業時就想,以後要和優秀的人做有挑戰的事。很多人說,「我要賺到第一個 100 萬,一定要通過創業賺大錢。」
說實話,我對金錢的渴望沒有特別強烈。當時只有一個感覺,要做有意思有挑戰的事,和優秀的人一起做。
這幾年我感覺自己又重新學習,或者說補習了本該在青少年階段學習的東西:
如何閱讀、如何瞭解自己、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安排時間、如何正確地看待別人意見、如何激勵自己、如何寫作、如何堅持鍛鍊身體、如何耐心。
我最欣賞自己的特質,就是延遲滿足感,而最大的延遲滿足感,是思維上的。
延遲滿足感的對立面,是即時滿足感。
絕大多數的人生痛苦,都是因爲我們太在乎即時滿足。一點付出,沒有立馬回報,就會覺得痛苦。
張一鳴說,延遲滿足感的本質是克服人性弱點,這是一項長期修煉。如果一件事情你覺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後 delay 一下,這會讓你提高標準。
你的延遲滿足感程度更高,你就會耐心更好,標準更高,目標更大,做事更從容專注,不計較眼前的利益,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對一時的成功看得淡,對短暫的失敗不恐懼。
大學時,張一鳴的一個女同鄉電腦壞了,他去幫忙修完電腦回來,興奮的告訴室友,「那宿舍有個女孩子不錯」,他喜歡,決定要追。
接着他總跑去修電腦,和女孩在 BBS 上聊,約出來玩,然後是表白。結果女孩連好人卡都沒發,毫無餘地地拒絕了他。
室友本想安慰他,但張一鳴反而覺得沒什麼所謂,表白失敗就感覺是「這件事跟你說一下而已,然後你有不同意見,沒事,我們接着來。」
張一鳴就繼續修電腦,BBS 上聊,約出來玩。兩個月之後,有次出遊回來,室友看到兩人牽着手。
那個女孩是張一鳴的初戀,後來成了他的太太。
Reference:
《還好,張一鳴不是個書呆子》BY 李亦儒、馮超,來源商業人物
《人物 封面故事 l 張一鳴 人機進化論》BY 葛佳男,來源人物
《王石張一鳴對談兩代人創業人生》來源今日頭條
《張一鳴:不懼巨頭拼命奔跑,四年做成百億美元的今日頭條 l 視頻》來源新經濟100人
《張一鳴:我遇到的優秀年輕人的 5 個特質》來源 Bytedancer
《對話張一鳴:世界不是隻有你和你的對手》BY 宋瑋,來源LateNews by 小晚
《張一鳴:這幾年我重新學習了青少年階段該學習的東西》來源捕手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