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市場卷瘋了:小鵬入局,蔚來或推第三品牌,從質疑理想到成爲理想

騰訊汽車《遠光燈》

特約作者 郭亦非

編輯 楊布丁

“還在堅持多檔PHEV(插電混動)的車企,會在未來一兩年都轉換成增程式(REEV)的技術路線。這個判斷可以2025年來驗證。”2023年11月,增程路線的主力實踐者、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發了這麼一條微博。

如今看來,他的預言似乎要提前一年實現。

11月6日,小鵬汽車發佈鯤鵬超級電動體系,“鯤”代表超級增程系統,“鵬”代表着純電體系。這標誌着,小鵬汽車正式入局增程牌桌。

何小鵬稱,“再做一個普通增程車已經沒有意義。小鵬要做好面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準備,提供更方便、更通用的補能方案,產品確定先在國內發佈。”

2024年以來,極氪、智己、埃安、阿維塔等多家專注於純電(BEV)路線的車企,均官宣計劃推出增程產品。小米汽車此前也傳言正與北汽合作研發製造增程SUV車型,項目代號“崑崙”,併爲此公開招聘增程設計開發工程師。

除了造車新勢力,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的跨國品牌,也將目光瞄準插電混動和增程市場,這其中包括豐田、沃爾沃、奔馳、福特、現代、捷豹路虎等。

“行業對於增程式技術的態度已發生逆轉。目前已有15個品牌超過35款車型投放市場,價格區間覆蓋10萬級至百萬級。”作爲增程技術的堅定擁護者,賽力斯副總裁康波在近期判斷稱,增程已不再是“過渡技術”,而是市場主動選擇的“適用技術”,將與純電、插混長期共存。

從被質疑“行業公認的糟糕落後技術”,到眼下集體補充增程技術路線,裝上“油箱+大電池”逐漸已成爲行業趨勢。放眼全球車市,目前僅有特斯拉和蔚來兩家車企,依然堅守在純電陣營。前者沉浸在自動駕駛的暢想中,後者則在換電賽道矇眼狂奔。不過,路透社報道稱,蔚來第三品牌螢火蟲,也將在海外推出增程產品,國內仍堅持純電路線。

“質疑理想、理解理想、成爲理想”背後,既有增程技術門檻低、純電市場增速不及增程、補能體系仍不完善等現實因素,更爲重要的是,在汽車淘汰賽打響的當下,每家車企都不想喪失任何翻牌的機會,努力活到最後一刻。

“減配版插混技術”,早年多次遭行業羣嘲

何爲增程式電動汽車?按照國標(GB/T 19596-2017《電動汽車術語》)的定義,這是一種在純電動模式下可以達到其所有的動力性能,而當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無法滿足續航里程要求時,打開車載輔助供電裝置爲動力系統提供電能,以延長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且該車載輔助供電裝置與驅動系統沒有傳動軸(帶)等傳動連接。

增程屬於插電式混動技術類型,雖然都是搭載油箱,在電量不足時,相較於插混,增程僅靠發動機發電帶動電機驅動車輪,無法實現並聯和發動機直驅,因此技術難度相對較小,甚至被稱爲插電式混動的“減配版”。但與純電產品相比,可油可電的功能也免除了車主的續航焦慮。

從歷史沿革來看,增程式技術誕生已有上百年曆史,通用、寶馬、奧迪、日產,以及吉利、廣汽傳祺等國內外車企均曾嘗試開發過此類產品,但均效果寥寥。直到理想汽車首款產品理想ONE的銷量爆發,增程式電動汽車才真正闖入大衆視野。

“2016年的一天,李想走進五元橋的研發辦公室,在白板上寫下要用增程技術的決定和關鍵定義——做大型增程車,面向家庭用戶,純電部分里程覆蓋150公里。配合增程器還能實現上千公里的續航。”一篇《揭秘理想汽車的增程式技術,從飽受爭議到靠它賣爆》的官方文章回憶稱。

這篇文章將增程與混合動力(DHT)方案進行對比後發現,“如果選擇DHT路線,用戶既捨棄了電車的駕駛平順性與空間靜謐性,還要多支出700多塊錢。由於增加了離合器以及附屬結構,導致DHT系統複雜度增加,用戶的維護成本會再次增加”。

一位前理想汽車中層告訴騰訊汽車《遠光燈》,當初理想ONE 立項規劃時,公司內部做出的最關鍵的判斷是,充電設施在5-10年內,都不會很完善,以及電池價格會很昂貴,純電汽車沒有價格競爭力,基於這兩點判斷後,剩下的就是如何解決增程技術難題。

衆所周知,增程式電動汽車儘管兼具純電和燃油補能的優勢,沒有里程焦慮,但其仍面臨着包括增程器噪音大、電池饋電時動力差且油耗高、電池容量小充電慢等技術痛點。

“當年大衆懟理想,一定程度上也是對的。第一代增程發動機油改電,直接把油車發動機拿來用肯定不行。”同濟大學教授朱西產在一次行業研討會曾表示。他認爲,目前第二代增程器是發電專用,轉速縮窄至2000到2500轉,並運用了阿特金森循環,把發動機熱效率提升到44%,能效已明顯提升。

2019年4月,理想ONE上市,其搭載了40.5kWh的三元鋰電池包,純電續航180公里,另外配合45L的油箱,綜合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這款6/7座中大型SUV,精準填補了家庭用戶的新能源用車需求空白,四年時間累計銷量超過20萬輛,爲理想汽車實現扭虧爲盈埋下伏筆。

彼時,同行們幾乎都沉浸在純電動和插電混合動力的研發熱情中,對於增程式技術大多不屑一顧。

2020年9月,時任大衆集團中國區CEO馮思翰曾公開表示,增程式電動車可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環保,藉助化石燃料的燃燒爲汽車動力系統發電是一種“糟糕的解決方案”。即便是理想ONE大獲成功後的兩年後,時任長城魏牌CEO李瑞峰仍公開宣稱,“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後是行業共識”。

不過,行業風向已在悄然轉變。

增程市場增速領先,問界、零跑緊跟理想步伐

押注增程市場成功後,理想汽車在2023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成爲繼特斯拉、比亞迪後全球第三家扭虧爲盈的新能源車企。

從行業大背景來看,儘管增程絕對市場份額遠不如純電,但增速卻始終領先。

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增程式車型銷量增速分別爲206%、116%及173%。對比同期的純電車型,則分別爲157.4%、67.5%及24.4%。

乘聯會數據統計,2024年前9月,增程式車型在終端累計賣出了81.1萬輛車,儘管規模不及純電(412.4萬輛)和插混(219.7萬輛),但增幅仍遙遙領先,三者增速分別爲109.8%、17.7%和69%。

“質疑理想、理解理想、成爲理想”開始流行。這其中,問界和零跑是最堅定的擁躉。

在問界系列仍未爆火時,2022年7月,時任華爲終端BG CEO餘承東在爲問界M7造勢時表示,目前充電樁的完善與普及還需要時間,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車模式。同時,他還對“李想開拓探索增程模式所付出的努力與貢獻”表示感謝。

亂拳打死老師傅。兩年後,問界在銷量上已超越理想,前者在產品定位和技術路線上與後者高度相似,問界M5、M7和M9直接對標理想L6、L8和L9。賽力斯曾披露,90%的問界M9用戶選擇的都是增程版。

起家於浙江的零跑汽車,則更是直接爲自己貼上“理想平替”的標籤,產品定位一致,但價格卻便宜一半,主打10-20萬級市場,產品定義開發也模仿理想的“套娃策略”。2023年3月推出C11增程版後,後續上市的C10和C16均包括增程版本。

近期,零跑銷量連續三月超過3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僅次於理想和問界,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三位。銷量也帶動了毛利率的攀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由負轉正,達到1.1%,去年同期則爲-5.9%。

騰訊汽車《遠光燈》瞭解到,包括蔚小理、小米、零跑在內的造車新勢力,其造車資質均爲“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

根據發改委《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上述即指以電動機提供驅動動力的汽車投資項目,包括純電動汽車(含增程式電動汽車即REEV)、燃料電池汽車等。值得一提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則屬於燃油汽車投資項目。

除了造車資質外,從技術門檻來看,發動機變速箱作爲燃油車核心零部件,雖然PHEV對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技術門檻下降了,但許多造車新勢力所儲備的驅動系統技術能力在短期內仍難突破,選擇相對簡單的增程技術,同樣可以實現純電長續航。

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此前曾拿增程和混動、插混做對比,他認爲,“增程機械結構簡單,零部件數量更少,成本比較低,節省下來的成本放在電池上,可以做到更長的續航。”

另外,從研發成本來看,相較於PHEV,基於純電BEV平臺開發增程REEV架構共用率高,成本較低。

行業媒體《電動汽車觀察》在一篇文章中總結稱,目前國內做增程的思路可以歸納爲三個點,1,增加電池,做大車型,從高端市場找突破;2,通過續航無憂勝出同級純電動車,通過使用成本PK同級燃油車;3,發揮智能屬性甚至娛樂優勢,走差異化路線,精準定位目標用戶,比如理想的“家庭用車”、問界的智駕系統,“當下中國增程路線的變化主要是‘大’:更大的電池,更強勁的發動機,更大的車型”。

對比在售主流增程產品的技術參數,不難發現,增程器多爲1.5T四缸,搭配的電池容量則在40kWh以上,油箱容量則爲45L以上。如此來算,綜合續航可以輕鬆到1000公里以上。

反觀理想,在增程主戰場站穩腳跟後,其開始涉足純電,首款產品Mega出師不利後,純電SUV產品推遲到2025年。對此,李想反思稱,“足夠多的自營超充樁是現階段銷售中高端純電的必要條件,自營超充樁要達到特斯拉相近的數量,纔是產品推向市場的合適時機。”

10月31日,理想剛完成自己第1000座超充站的落成,包括4888根充電樁。而特斯拉已佈局的充電站則超過2000座,超充樁超過11500根。

不過,理想內部5年前的判斷依然準確。從行業來看,補能網絡仍不完善,純電續航焦慮仍在凸顯,尤其在節假日出行高峰期,這仍是制約純電市場進一步擴大的核心因素。建設成本壓力下,目前僅有特斯拉、蔚小理、極氪、小米等少數車企明確提出鋪設自營充電站,更多車企則依賴於第三方充電運營商。

2024年8月,李斌在加電日上披露的數據顯示,蔚來自建的23009根充電樁中,有80.25% 的電量都服務給了非蔚來品牌,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別爲比亞迪(17.18%)、特斯拉(13.38%)和廣汽埃安(7%)。

一位自主車企戰略規劃部人士告訴騰訊汽車《遠光燈》,當前的充電站數量和充電速度無法滿足需求,同時由於這幾年電池的大力投入,將混動車的電池成本快速打下來了,以前混動車(包括增程)要比油車貴接近十萬,現在價差就很小了,混動同時具有純電和燃油補能的優勢,自然吸引消費者。

眼下,嗅覺敏銳的供應商們開始提供配套電池。10月,寧德時代發佈了專爲增混車型打造的電池品牌“驍遙”,這是一款續航達400公里以上,且兼具4C超充的增混電池。這樣的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無疑將模糊插混和純電車型的邊界感。其宣稱,電池已落地包括理想、阿維塔、深藍、啓源、哪吒等品牌。預計到2025年,包括吉利、奇瑞、廣汽、嵐圖等在內的近30款增混車型也將搭載。

馬斯克沉醉自動駕駛,李斌忙着建換電站

一衆純電車企轉戰補充增程動力路線後,放眼全球車市,僅有特斯拉和蔚來兩家車企,目前依然堅守在純電陣營。

有趣的是,身爲自動駕駛狂熱擁護者,馬斯克正醉心於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李斌最新關於增程路線的表態則是:“什麼時候特斯拉做增程了,我們再考慮。”

李想此前曾公開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能有3條解決路徑,換電、增程和充電樁。衆所周知,蔚來區別於其他純電車企的最大特徵,在於其換電模式,購車可將車輛和電池分離,日常用車租賃電池即可,補能幾分鐘內即可完成。

爲此,充電樁的佈局勢在必行,李斌也立下了野心勃勃的“加電縣縣通”目標,2025年底前要佈局5000座換電站。截至2024年10月9日,蔚來在全國累計佈局換電站2562座,累計佈局充電站4037座、充電樁23646根,三項數據均大幅領先同業。此外,他還拉來了7家車企組建換電聯盟,包括一汽、廣汽、長安、吉利、奇瑞、江汽、路特斯。

按照李斌此前的解釋,“一個高端車所用的增程器,怎麼也得兩萬五、三萬塊吧。如果是五十萬輛車,(這些錢)能建5000個換電站,你們覺得哪個合算呢?"

對於這一說法,一位上海車企產品規劃部人士對騰訊汽車《遠光燈》表示,這是李斌自己在找補,雖然增程器有成本,但加了之後,電池容量可以做小,電池省下來的錢更多,“現在蔚來就屬於箭在弦上,沒有回頭做增程的機會了”。

儘管相較於60萬元/噸的高點,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已下跌至8萬元/噸,但電池成本依然不低。以蔚來旗下樂道首款產品L60爲例,其搭載的60kWh標準和80kWh長續航電池包,價格分別爲5.7萬元和8.6萬元。

上述車企人士補充稱,換電建設投入成本高,需要大規模賣出換電車型將換電商業模式跑起來,否則從換電再切換增程的沉沒成本非常大,包括營銷形象和技術架構,比如增程車需要在底盤上佈置排氣管和油箱,如果蔚來要推出支持換電的增程車,必須大幅更改底盤設計和換電站的換電結構。

對此,一位蔚來研發人員予以佐證。不過,他告訴騰訊汽車《遠光燈》,換電結構和增程是兩種路線,不存在改造,需要重新做平臺架構,成本上不會花太多錢,現在大家開發能力都很強,兩年就能搞出來。“從用戶體驗來看,換電和加油差不多甚至更快,況且有了發動機就意味着要做一堆保養項目,包括空濾、機油、機濾等等,想想都覺得麻煩。”

不過,李斌可能要食言了。

按照路透社最近消息,蔚來旗下第三品牌螢火蟲計劃於2026年底推出首款增程式的混合動力車型。不過,該產品僅在中東、北非和歐洲等海外市場銷售,其在國內市場仍繼續提供可更換電池的純電車型。該舉源自蔚來主要投資者阿布扎比投資公司的建議,爲了應對充電基礎設施仍不完善、海外貿易壁壘等不利因素。

截至發稿,蔚來官方暫未對上述信息作出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