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加快“駛”向綠色化智能化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記者 黃盛

中國首艘寒地純電池推進綠色智能內河船“領航之星”交付,該船動力電池採用4組總容量600kWh的磷酸鐵鋰電池,具備智能航行和智能機艙功能;全球首艘集遠程遙控、自主航行與教學實訓於一身的大連海事大學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新紅專”號命名交付,實現了智能化全覆蓋,駕、機、電深度融合;9100車雙燃料動力汽車運輸船的首制船正式命名交付,該船擁有DNV船級社的“氨預留”和“甲醇預留”符號,未來經過改裝後還可以使用氨或甲醇等零碳燃料……

近日,我國船舶行業綠色智能發展跑出“加速度”,助力造船業進一步夯實產業競爭優勢。

“基於國際海事組織(IMO)對於船舶污染物排放的要求越來越高、航運業被歐盟納入碳排放交易機制(ETS)等外部因素,市場對於綠色低碳船舶的需求不斷增加。”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朱建璋表示,他所在的研究院正不斷研發設計新的綠色節能低碳船型。

另外,去年,工信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船舶製造業綠色發展行動綱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船舶製造業綠色發展體系初步構建。綠色化、智能化已成爲造船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業內人士認爲,造船業實現綠色化轉型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應用液化天然氣、甲醇、液氨等綠色新燃料作爲船舶動力;二是通過優化船舶動力裝置,增加脫硫系統等新技術,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目前我國部分船企從智能海洋裝備、智能配套、智能生產和智慧海事服務等領域進行佈局,縱向貫穿船舶工業上下游,橫向連接行業生態價值鏈,打造船舶領域設備、系統、平臺、體系相融合的人工智能生態,賦能產品、服務及研製生產、運營管理全過程。

另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我國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國際份額達到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