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恆中追尋自我 蒲宜君的詩意雕塑

出身雕塑世家,蒲宜君尋尋覓覓,最終仍走向這條熟悉的路。不同於祖父蒲添生古典嚴謹、父親蒲浩明人文浪漫,她以細膩的情感,將對生命的探索注入冰冷的不鏽鋼質地裡,使作品滿富詩意韻味無窮,獲七次巴黎秋季沙龍的入選肯定。

藝術童年日常 召喚雕塑之路

雕塑家蒲宜君,很難不從她的家庭背景說起。外曾祖父陳澄波,祖父蒲添生,父親蒲浩明,一列排開,儼然是個藝術世家。

蒲怡君雕塑家。

祖父蒲添生,臺灣寫實派雕塑家,作品嚴謹內斂,曾言:「我把我的一生奉獻給雕塑,雕塑也給了我一生」。父親蒲浩明,留學法國,具人文浪漫情懷。蒲宜君說起家中的兩位長輩,不見傳承的使命或焦慮,反而滿載着溫暖的童年記憶記憶裡的童年,家中偌大挑高的工作室、明亮的天井、大人們爬上爬下的梯子以及防止雕塑乾燥的裹布與塑膠套。這些意象,一點一滴地滲入小小蒲宜君的大腦裡,安安穩穩地存放下來,她約莫沒有想過,自己會在未來逐一提取。

工作室裡,還有寒暑假幫忙打掃環境的回憶。拔釘子、堆土堆、爬進爸爸的大模型挖土,蒲宜君說起這些經驗,沒有一點苦悶不滿,僅有和兄弟姊妹一塊工作的充實愉悅。只是那時,她並未在這樣的生活中,將成爲雕塑家當作人生志向

縱使從小受藝術與雕塑的薰陶,但家人一致認爲藝術家生活太苦,小小蒲宜君便按着世俗的期待,乖乖學習,好好唸書考試,取得好成績,選了好學校、好科系。然而,幼年時在閣樓上看爺爺創作的那個自己,總會冒出頭來提醒,好像更適合做一些不一樣的事。

真正的想念,總在離開之後涌現,藝術對蒲宜君而言也是如此。當她做着一般的工作,過着一般的生活,她開始想起以往藝術之於她如呼吸般平常的日子,也才突然發現,那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以往,她嘗試多樣的媒材,做過裝置藝術,最後,她仍迴歸原點鍾情於雕塑。雕塑是熟悉的、充滿安心感的藝術呈現方式,能讓她想起小時候泥香。但要用它去捕捉那些飄在空中的意象,卻也極具挑戰。對蒲宜君而言,在安穩中開展各種可能,是雕塑之所以迷人原因

蒲怡君雕塑家導覽作品。圖/丁紹原攝。

(完整文章請看城市美學態度)【延伸閱讀】追尋自然的水彩人生 烏托邦藝想家鴻圖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本文由城市美學新態度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