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批政治下水 憂大內宣誤事

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28日在高雄臺船廠區舉行「原型艦下水暨命名典禮」,包括魚雷射口、螺旋槳等重要機敏部位都用國旗覆蓋。(軍聞社)

我國首艘國造潛艦原型艦28日亮相,下水典禮比原規畫更早,被質疑是「政治下水」。國民黨立委就提醒,海鯤號離正式成軍尚有很多問題須克服,國防部不可好大喜功,就忽略對程序節點管制。

有媒體揭露,潛艦匆匆「下水」,但還沒裝電池與桅杆。海軍司令部昨說明,按照工序,電瓶及潛望鏡在後面階段才能安裝,而電瓶完成首次充電後,45天內需完成在艦充電,所以安排到浮船後才能裝艦。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則酸說,蔡英文總統show off(炫耀)纔是重點,潛艦隻是配角,這樣的大內宣手法是揠苗助長,就是昔日國產疫苗的翻版。

不過,吳斯懷說,海鯤號昨「下水」,10月1日就要進行泊港測試,來得及嗎?他解釋,潛艦須在乾塢內進行全裝備靜態無壓力測試,測試漏水或裝備是否可正常運作,過程中得檢視與調整潛艦浮力與左右傾側、前後俯仰等相關問題,但這階段沒有安裝體積龐大、重量較重的電池,要如何進行?

吳斯懷強調,樂見海鯤號命名下水,邁向下一個節點,也不必糾結「下水」的定義,但請問,海鯤號沒有出乾塢,如何稱之「下水」?

吳斯懷也認爲,海鯤號構型的裝備性能,恐不足以面對未來40年的敵情威脅,無法形成有效戰力。另外,真正的國防自主需要「軟硬兼顧」,掌握核心技術,建立設計研發能量。否則只是勞民傷財,變成只有少數人獲利,對國軍的建軍不但無益,且將造成不可挽救的傷害。吳斯懷呼籲,國防部絕不可爲了政治、迫於上級壓力,就疏忽對程序節點的管制而趕工,忽略應注意的細節與程序及對品質的要求,否則欲速則不達,不但得不償失,安全與品質的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