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推20條新政上海將把“大零號灣”建成世界級“科創灣區”

《科創板日報》7月11日訊(記者 張洋洋)今日,上海市政府正式發佈《關於加快“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政策措施》),目標是力爭到2035年,將“大零號灣”全面建成創新能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原創成果豐富、成功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成爲世界級“科創灣區”之一。

本次《政策措施》)共計20條,於7月11日也就是今日起正式實施。

2023年1月,經上海市政府同意,市科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推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方案》,“大零號灣”成爲上海目前唯一一個以“科技創新策源”定位的功能區,是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承載區。

經過一年多以來的建設,截至目前,“大零號灣”已建成並使用的高能級科創載體18個,上海交大未來能源與智能機器人未來產業科技園、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閔行基地等在內的一批平臺(機構)正在加快建設。寧德時代未來能源(上海)研究院的新型儲能研發中心建設順利推進,歌爾光學、泰爾重工也在當地設立了企業研發中心。

目前,區域內累計匯聚硬科技企業4000餘家,其中,估值億元以上企業達13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600家。

2023年,“大零號灣”作爲科技創新策源平臺,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1677項,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15000件。出自 “大零號灣”區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有9項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市獲獎項目總數近1/5。

但另一方面,“大零號灣”仍然存在的科創資源集聚度、顯示度不足,創新生態、政策供給支撐不足等問題,這也是本次《政策措施》出臺的目的所在。

據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轉化與孵化器建設處處長張勵介紹,此次出臺的《政策措施》正是圍繞強策源、促轉化、增動能、聚要素、造氛圍5個方面,針對性提出不少易操作、快落地、早見效的政策措施。

“例如,爲引導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優先在大零號灣落地轉化孵化產業化,給予海內外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項目股權或債轉股的資金支持。對企業在實施技術創新過程中產生的應用場景建設、算力等新型需求,給予經費支持。針對初創企業的發展需求,推出員工持股貸款,擴大融資租賃業務的規模和覆蓋面。”張勵說。

據張勵介紹,對照美國硅谷、北京中關村、深圳南山科技園等國內外一流科創集聚區域,“大零號灣”將積極發揮其教育、人才、科技、產業等方面的綜合性優勢,前瞻佈局前沿技術,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開放環境。

據上海市閔行區科委副主任徐暉介紹,接下來,在大零號灣區域內,還將建設一批上海市新型研發機構,做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共性技術研發與服務、人才引進培養功能。建設一批未來能源、未來智能領域的新型研發機構。

推動大學科技園建設,聚焦未來能源和智能機器人,開展“未來產業科技園”試點,培育形成承接高校創新溢出、龍頭企業創新引領、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集聚的未來產業集羣。

在金融支持方面,閔行區將擴大“大零號灣”科創產業基金規模,加快形成300億以上規模“大零號灣”基金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