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沒房的夫妻,來大陸後有了第一套房,還用上了公積金

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活動於今天8時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舉行。

中國日報記者向全國政協委員、臺盟遼寧省委會主委蔡睿提問,兩岸文化同根同源,能不能結合您和您身邊人的經歷談談,兩岸青年是如何進行交流互動的?特別是在我國的科技創新融合發展進程中,臺灣青年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蔡睿指了指自己的領帶說,今天大家看我戴了一條紅色的領帶,因爲今年是我的本命年龍年,中華兒女對龍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爲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去年春天我們也組織兩岸的青年學生一起來到瀋陽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和考古專家一起共同尋找龍的傳人的由來。

蔡睿說,由於工作的原因,我結識了很多來自臺灣在祖國大陸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也看到越來越多的他們在祖國大陸安居樂業。來自臺灣的混凝土領域專家樑洲輔教授,目前在南寧師範大學任教,在這裡,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有多項專利,也牽頭編寫了多項行業標準。在臺灣的時候,他和妻子因爲沒有自己的房子而自嘲爲“無殼蝸牛”,2021年,他在南寧買了房子,成爲廣西第一位用住房公積金購房的臺灣同胞。這位教授說,在這裡,祖國大陸給了我更廣闊的舞臺,讓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

蔡睿說,除了這位教授外,還有更多的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新創業,有兩位在海峽兩岸成長起來的臺灣老鄉徐啓翔和柯東月一起在瀋陽創建了自己的兒童診所,專注於兒童的成長髮育,致力於讓每一個生命都有美好的開始。這兩位創業者說,在這裡,沒有什麼創新的事情是不可以推動的;在這裡,只要有想法就有機會實現。

蔡睿表示,現在我們正處在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充滿着無數的機遇和可能,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進程中,兩岸青年是主力軍、晴雨表,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希望兩岸龍的傳人攜起手來,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共繪點睛之筆。

來源:上觀新聞、央視新聞

編輯:李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