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臺灣夫妻忙養蝦 定居福建不走了
邱鳳麗在福建養殖南美對蝦。(作者提供)
作爲距離臺灣最近的省分,近年來,福建全力打造往來便捷、合作緊密,政策開放、服務貼心,情感融洽、心靈契合的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越來越多臺胞選擇紮根福建,在這裡學習、生活、創業、工作。臺胞邱鳳麗便是其中之一。
●「登陸」初體驗:大陸真的很大
「轉眼間來大陸已經19年了。」來自臺灣花蓮縣、現年62歲的邱鳳麗稱,一路走來,看着寧德市跳躍式的發展,感到很震撼。
2001年,邱鳳麗的兒子考入福州市的一所大學唸書,聽聞大陸經濟社會環境不錯,邱鳳麗便和丈夫郭先生於2004年從臺灣來到大陸生活、創業。後經在寧德發展的臺灣同胞介紹,便「紮根」在寧德。
「和印象中的大陸有着天壤之別。」邱鳳麗回憶道,那時候的大陸雖然正處於大開發的階段,但生活環境等都還是不錯的。
初到寧德時,飲食的差異讓夫妻倆頗爲不適應。邱鳳麗說,她和丈夫的飲食習慣比較清淡,而寧德這邊相對來說口味會重些,「(以前)基本都是自己煮了吃,經過多年的生活,現在也習慣了」。
隨着時間推移,邱鳳麗夫妻倆慢慢地融入了大陸的生活,也走過了一些地方。「到了這邊親身體驗後,才感覺到大陸真的很大。」邱鳳麗感嘆道。
邱鳳麗夫妻在福建的居所。(作者提供)
●夫妻同心創業:雖然忙碌,但收入不錯
在臺灣時,邱鳳麗夫妻倆從事的是養殖行業,到寧德後便選擇了「老本行」——養殖鮑魚。經過多次實地考察,他們最終將養殖基地選址於寧德市霞浦縣長春鎮呂峽村,併購置車輛往返於寧德和霞浦。
「那時候每天都要來回跑,不僅不方便還比較浪費時間。」邱鳳麗告訴記者,大概經過半年的時間,便直接從寧德搬到霞浦養殖基地居住,不僅能照顧到生意,也不用兩頭跑那麼累。
2013年,因市場變動,邱鳳麗夫妻倆將養殖品種轉換成南美白對蝦,每年5月底到10月初,是他們倆最忙碌的時候。邱鳳麗說,每天早上5點就要起牀到養殖場,一直忙到晚上11點左右纔回家休息,「但收入不錯,每年產值在一百五六十萬元人民幣左右,主要銷往福州、深圳、上海等地」。
從鮑魚養殖到南美白對蝦養殖,邱鳳麗夫妻倆一直都是自己經營,旺季時,會階段性招一些工人。邱鳳麗說,他們養殖的蝦質量好、賣相好,很多人通過中介找到他們進行採購。
邱鳳麗在福建養殖南美對蝦。(作者提供)
●惠臺政策釋放紅利:給了我們很多幫助
「紮根」大陸19年,夫妻倆因工作的原因很少回臺灣,主要通過微信等與臺灣的親人朋友聯繫。邱鳳麗說,只回了臺灣六七次左右,經常會和家人視頻聊天,互相瞭解生活情況,「親戚朋友也有來大陸游玩,都說這邊方便,高樓大廈多,感受到了大陸的繁華」。
近年來,邱鳳麗切身感受到大陸「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以及福建省「66條」「42條」具體惠臺措施的落地。「在政府指導、資金貸款扶持等方面,受益良多。」邱鳳麗稱。
如,2020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寧德市中心支行、寧德市臺港澳辦頒發了寧德首批《臺企臺胞金融信用證書》。該證書是對在寧德創業就業且信用記錄良好的臺企臺胞的一種認可,讓在寧德的臺企臺胞享受與大陸同胞同等金融服務。
邱鳳麗,便獲頒了《金融信用證書》。「寧德市、縣兩級統戰部門及臺港澳辦對我們非常關心,給了我們很多幫助。」邱鳳麗說,他們從臺灣過來,難免在辦理一些業務上會遇上一些困難,政府部門就會及時地幫助協調;霞浦縣臺港澳辦還幫助他們在霞浦縣城爭取到一套廉租房,在遇到颱風季節的時候,有地方可居住,「太感謝他們了」。
幾年前,邱鳳麗夫妻二人將在臺灣的房子賣了。她說,在大陸定居了,已經習慣大陸的生活了,以後偶爾回臺灣走走,看看親戚朋友,也希望以後兒子能來大陸發展。(呂巧琴、林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