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沙利文!再見,美國!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即將開啓首次訪華之旅,此行將與中方舉行戰略溝通會議。這一訪問不僅標誌着中美兩國高級別接觸的重啓,更是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的一次重要外交舉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訪問正值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距離拜登總統任期結束僅剩五個月,沙利文此時訪華,意義非凡。

從沙利文的身份來看,作爲總統國安事務助理,他不僅是白宮內部的核心成員,更是拜登總統最爲信賴的心腹之一。此行無疑攜帶着拜登本人的指令。考慮到當前中東地區伊朗對以色列報復箭在弦上以及俄烏衝突烏軍攻入俄羅斯本土的升級態勢,沙利文此次訪華絕非簡單的禮節性訪問,而是肩負着重大使命而來。

對於民主黨而言,保持政權穩定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拜登政府深知,唯有民主黨繼續執政,方能確保拜登及其團隊的安全與未來。

近期美國政治局勢突變,隨着特朗普遭遇意外,拜登宣佈退出競選,副總統哈里斯成爲民主黨候選人。儘管特朗普受傷,但民主黨憑藉執政優勢,仍然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面對如此局面,特朗普與共和黨極有可能聯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中東和烏克蘭兩個方向上製造事端,試圖將民主黨拖入泥潭,以此翻轉選舉局勢。

而中國,作爲全球重要的一極,其態度和立場對於全球政治格局的走向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此背景下,沙利文的中國之行不僅僅是關於雙邊關係的戰略溝通,更是爲了爭取中國的支持與合作,以維持國際局勢的穩定,避免出現任何不利於民主黨連任的情勢。

首先,在中東和烏克蘭方向,拜登政府不希望中國出手。

在中東和烏克蘭這兩個衝突熱點地區,拜登政府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此時,拜登最擔憂的莫過於烏克蘭戰場的突然崩潰,以及中東衝突的持久化與擴大化,使美國進一步深陷其中。爲此,拜登政府採取了圍魏救趙的策略,在烏克蘭方向對俄羅斯極限施壓,以期迫使俄羅斯在中東問題上作出讓步。然而,中國的軍事代表團此時前往俄羅斯訪問,討論軍事合作,無疑是對這一策略的微妙迴應。

中國的這一舉動,既是對俄羅斯的一種策應,也是向西方發出的明確信號:外部勢力想要通過施加戰略壓力,尤其是軍事壓力來打垮俄羅斯,是行不通的。這無疑是在變相減輕俄羅斯所承受的戰略壓力。若中國真的出手相助俄羅斯,那麼烏克蘭戰場和中東局勢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美國所無法承受的。儘管中國明確表示不會在軍事上支持俄羅斯,但朝鮮與俄羅斯達成的軍事協議卻給美國帶來了新的擔憂。考慮到朝鮮背後的中國因素,美國尋求中國的幫助顯得尤爲迫切。

其次,拜登政府不希望,中國利用當前的時機,在西太平洋方向採取更加激進的行動。

美國智庫提出的一些假設,如中國可能奪取金門島的說法,雖然看似荒謬,卻反映出美國對於中國可能採取的行動的不安。美國現在深陷烏克蘭和中東的泥潭,如果中國在西太平洋方向趁機出手,那麼美國將陷入三線作戰的困境,全球戰略崩盤,美國霸權也岌岌可危。在臺海方向,中國擁有隨時收臺的實力。然而,中國並不急於與美國攤牌,我們仍然在追求河渡人的戰略。

當前的局勢對中國而言無疑是有利的。中國正抓住美國大選期間國內黨爭激烈、國外深陷衝突泥潭的機會,採取更爲積極主動的戰略姿態,在東南亞方向果斷出手,試圖擠出美國的影響力。中國在柬埔寨啓動德崇扶南運河項目,給越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使其感受到了被邊緣化的緊迫感。因此,越南新領導人上任後的首次出訪選擇了中國,並與中國深化了全面合作,這明確表明美國想要拉攏越南的企圖已經落空。柬埔寨運河的開建將引發區域內地緣政治的連鎖反應;泰國這個東盟第二大經濟體也換了新總理,與中國關係特殊。這些變化都表明,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正在逐步增強。這些變化無疑對美國的印太戰略構成了嚴重挑戰。美國害怕在中國任期內在亞太方向繼續出手,使拜登政府陷入被動。

最後,美國正深陷債務危機、通貨膨脹、財政赤字等經濟問題之中。在此背景下,拜登政府迫切需要中國的幫助,以期穩定美國的金融體系,緩解經濟壓力。

然而,美國的態度卻顯得頗爲矛盾。一方面,他們希望中國提供幫助,爲其經濟減壓;另一方面,卻又以“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爲藉口,對42家中企實施制裁。這很顯然是在試圖通過施壓來讓中國讓步。但中國早已不是昔日那個可以任人擺佈的國家,美國這種“既要又要”,對中國頤指氣使的姿態,中國是不可能接受的。

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已明確劃定紅線,並亮明瞭自己的立場。

中國對美政策始終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這也是中美能夠坐下來談、並談好的關鍵。美國若想與中國合作,就必須拿出真正的誠意和實際行動來,而不是一味地施壓和抹黑。

當前,中美關係正處在止跌企穩的關鍵節點。沙利文的訪華之旅能否取得成果,全看美方的態度。如果沙利文足夠聰明的話,就應該拋棄遏華幻想,與中國相向而行。這樣,不僅能爲拜登保全點政治遺產。否則,就只能聽天由命了。美國不認識到這一點,誰來都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