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最南端

謝潤嘉

3個多月前,我乘“雪龍”號從上海出發,一路向南,穿越赤道,經歷了傳說中的“咆哮西風帶”,駛入南極圈,見到了純粹、壯觀又神秘的藍冰世界。

這一路我隨船報道中國第四十一次南極考察工作。從中山站到長城站,從南極大陸到南大洋海域,我記錄了科研工作者在極端環境中執行科考任務,見證了“雪龍”號和“雪龍2”號“雙龍探極”克服惡劣條件爲考察站運送物資。

不知不覺,竟要過年了。

要是往年我在國內,一定早早就買好回家的車票,只等除夕那天和家人團聚。但是今年很特殊——我要在“雪龍”號上,和第四十一次南極考察隊的隊員們一起在南大洋度過春節。在南極過年會有怎樣的年味?作爲第一次來的“新人”,我很好奇。

“雪龍”號的二副蘇顯和我一樣都是95後,今年卻是他第六次來南極,“海上過年”的經驗相當豐富。他告訴我,過年期間,船上會掛燈籠、中國結作爲裝飾;還會舉辦各種活動,比如聯歡晚會。因爲船上網絡不好,每到過年很多隊員都會在駕駛臺排隊,給家裡打衛星電話。

“其實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每年春節我也都是在照常值班。眼下正是大洋作業的時候,大家都很忙。”大洋考察作業是南極考察最重要、最艱鉅的任務之一。隊員們常常要晝夜不停地作業,和天氣、海況搶時間,甚至要連續奮戰十幾天。幾乎每年春節,“雪龍”號都是在南極海域執行大洋考察任務。作爲駕駛員,蘇顯也要值守在駕駛臺。

儘管工作如常,蘇顯還是會特意在除夕這天,對房間和駕駛臺大掃除一番。“過年的態度還是要有的。”蘇顯說。這個習慣他從2019年第一次參加南極考察一直堅持到現在,變成了每年春節都要有的儀式感。

6年前,蘇顯剛大學畢業,對“雪龍”號和南極都充滿了好奇和嚮往。如今,他每年在這艘船上的時間甚至比在家的時間都長,他習慣了“以船爲家”。

“雪龍”號上的年味是鄭重的儀式感。而遠在4000多公里之外的秦嶺站,年味是白色冰原上的堅守。

2024年2月7日,農曆臘月二十八,秦嶺站建成開站,我這次正趕上了它的第一個農曆生日。站長王哲超也和94名隊員一起在秦嶺站過年,也爲秦嶺站慶生。

王哲超曾經參與過崑崙站、泰山站和秦嶺站的建設任務。今年是他在南極過的第五個春節,“我對秦嶺站這個地方已經非常熟悉了,站上的每一個區域我都非常有感情。”

那時候,秦嶺站剛剛建成開站。此前的兩個多月裡,他和其他同樣承擔建站任務的第四十次南極考察隊員們一起,日夜奮戰,在恩克斯堡島的大風和暴雪中創造了又一個南極奇蹟。王哲超說,這是他度過的最充實也是最有意義的一次春節。

秦嶺站目前處於配套設施的建設階段,任務依然艱鉅。臨近春節,站上準備了豐富的餐食和娛樂活動,努力讓隊員在秦嶺站過上一個溫馨的年。

參加過這麼多次的南極考察,王哲超見證了崑崙站、泰山站和秦嶺站從無到有,見證了中國極地事業由弱到強。提起新年願望,他說:“希望我能繼續爲南極秦嶺站建設貢獻力量。”

曾讀過一句話,說年“是一年一度的生活情感的大爆發。一切生活的理想都在這個時刻煥發出來”。在地球的最南端,我感受到的年味,是冰雪與熱情的碰撞,思念與堅守的交融。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6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