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位,千萬別跟任何人較勁
2023年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提出一個建議:
要儘快遠離那些“有毒”的人,即便付出一些經濟成本也在所不惜。
對此,我深有感悟。
特別是在工作中,遇到“有毒”的人的概率是相當大的。
可能有人給你使絆子,有人給你穿小鞋,有人給你捅刀子……
心有不甘,與之糾纏不休,往往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所以我常說,在單位寧願吃點小虧,也不要與之較勁。
01
與其爭辯,不如爭冠
前段時間,苦於和領導關係不好的侄子,向我徵求應對苛刻領導的秘訣。
我說哪兒有什麼秘訣,做好你自己的事比什麼都重要。
他不以爲然地說:“你是從來沒遇上過討厭你的領導吧。”
我說還真不是。
剛進入傳媒行業的時候,我就遇到過一位難搞的領導。
這位領導雖然能力很強,但對於他一手帶出來的徒弟,和我這樣的“非嫡系”人員,態度迥然不同。
有同事建議我請他吃吃飯,表表忠心。
一向不擅長這些場面活的我,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拒絕了。
爲了保住工作,我制定了兩條策略:
一是儘量少出現甚至不出現在他面前;二是儘量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
別人一個月寫 10000 字,我會爭取完成20000 字;
別人一週完成一篇深度採訪,我爭取完成兩篇;
別人都在爭取編輯派題,我就儘可能自己去挖選題。
雖然中途讓我委屈、崩潰的事情時有發生。
比如他對我做出的成績無動於衷,而對我的錯漏總是大發雷霆;
比如年末考覈時漲工資,升職稱之類的事情他統統沒考慮到我。
我都假裝聽不見,也一概不放在心上。
當我把注意力從贏得他的肯定,收回到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上,精益求精做好每一次採訪,字斟句酌打磨好每一篇稿件。
就這樣堅持了三年,我被提升爲主筆。
再後來我辭職創業,期間很意外地聽到了他對我的褒獎之辭,我只是淡然一笑。
他喜不喜歡、褒不褒揚,我也不再介意,因爲我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我了。
工作中的人際關係看似複雜,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你的工作能力。
你把每一件事做到位了,再挑剔的人也會對你刮目相看。
日本知名保險公司創始人巖瀨大輔,曾總結出一套“工作三原則”,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
“記住,一個挑剔和嚴厲的上司會讓你學到更多東西。”
當你轉換心態不再處處計較,你會發現嚴苛的上司,是工作中的攔路虎,也是成長過程中的貴人。
02
與其報復,不如遠離
知名記者周軼君剛參加工作時,因爲能力出衆,是單位重點培養的新人。
但她的頂頭上司,報社裡的副主任,卻時常刁難他。
一次研討會上,副主任又當衆羞辱她,將她的稿件摔在她面前,說她寫的東西不知所云。
周軼君又急又氣。
因爲稿子是她熬了好幾個通宵寫的,事先也給編輯組的同事們看過,都得到了認可。
面對副主任的存心刁難,氣頭上的她直接拿起稿子,甩到了對方臉上。
當時的確很解氣,但多年後在《圓桌派》談論此事時,周軼君卻說自己非常後悔。
原來,副主任是被下放到他們單位的。
自知沒有上升空間,對錶現優異的新人常常明裡暗裡打壓,生怕他們有朝一日會爬到自己頭上。
但他雖能對稿件進行評論,卻沒有拍板的權利。
周軼君當面對他進行攻擊,只是駁了他的面子,事後他依然在副主任的位置上混日子。
而周軼君本人卻因此被通報批評,還錯過了一次很好的晉升機會。
周國平先生說過一句話:在爛人身上不值得浪費任何感情,哪怕是憤怒的感情。
在單位裡,這樣的爛人隨處可見。
有人幹活時偷奸耍滑,搶功時卻比誰都積極;
有人喜歡背地裡搞小動作,給你使絆子,甩黑鍋。
遇到這樣的人,你千萬不能和他們針鋒相對,硬剛到底。
非要撕破臉,最後鬧到不體面不說,爲此買單的還是你自己。
最好的辦法,就是忽視他,不理會他。
狗咬了你一口,你沒有必要咬回去。你最該做的,是避開它,遠離它。
美國作家邦妮·加莫斯,有個化學家朋友,叫伊麗莎白。
從讀博士學位,到去研究所實習,再到後來發表論文,伊麗莎白遭受過太多惡意。
有人說她與導師有不正當關係,有人說她竊取同事的研究成果,還有人說她貪圖名利。
加莫斯本以爲伊麗莎白會很痛苦,但事實上,伊麗莎白從來不理會這些爛事。
她沉浸在學術研究中,年紀輕輕就成爲全國知名的科學家。
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爛人爛事。
正確的姿態不是回以惡意,而是敦促自己離開那個圈子。
當你變強大了,你討厭的人,連背影都消失了。
03
與其較勁,不如借力
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中有個耐人尋味的情節。
陳可在北漂十年後離職創業。
在籌備過程中,她不僅邀請了交情甚篤的夥伴,還邀請了曾經勢不兩立的對頭。
這倒不是她有多大的格局,而是因爲她認準了每個人的優勢。
而這些人肯不計前嫌回來幫他,也不是心胸寬廣,而是看好她手上的項目,認可她的能力。
對此,陳可解釋說:
這就是北京的魔力,不管你們曾經是夥伴,還是對手,只要有利可圖,你們就會變成同路人。
其實不只是北京,任何單位都是如此。
出來工作,大家都是爲了掙錢,那些爲難你的人,只不過是站在了利益的對立面而已。
成熟的職場人,不會情緒上頭了就不管不顧地去得罪一個人。
因爲他們明白,和別人較勁,消耗的是自己的時間,拖累的也是自己的成長。
企業家李開復初到微軟公司時,資深經理人瓊斯經常爲難他。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瓊斯不僅拒絕李開復參與自己的項目,還對他的很多正當要求置若罔聞。
換做其他人,要麼伺機報復,要麼一走了之。
而李開復卻完全不爲所動,他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最後憑自身努力,得到一個很大的科研項目。
不久後,公司高層接到投訴說,瓊斯工作能力有限,準備將其辭退。
當他們向李開復徵詢意見時,李開復只是客觀地說:
“瓊斯氣量不大,與人相處有些固執,但我認爲,他是個可用之才,工作能力沒有問題。”
因爲這句評價,瓊斯被留用了。
被李開復的格局折服,他成了李開復最得力的合作伙伴。
在瓊斯的幫助下,李開復最終也開闢了自己的事業。
現代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
一切合作關係的基石不在於你的經營,在於你所能提供的價值。
真正成熟的工作觀,應該是事在人先。
不必再糾結對方是敵是友,當你能爲其他人提供價值,你自可化敵爲友。
有一個人際關係定律:
無論你走到哪個圈子,遇到討厭的人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即使你解決了這個,也會有新的補上來。
在工作中,難免會與你看不慣的人相遇。
請始終記住:最有力的報復是無視,最聰明的離開是精進。
不要把時間和精力,耗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強者的目光是星辰大海,而不是腳底那微不足道的沙子。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