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千位媽咪來投票!最怕產檢項目前5名大公開

千位媽咪來投票!最怕產檢項目前5名大公開。(圖/ 嬰兒與母親提供)

得知懷孕後,孕媽咪都須經過多次的產前檢查,國健署去年(2021年)將產檢次數提升至14次,使得母嬰健康獲得更多保障。產檢項目落落長,根據千位孕媽咪的回覆,統整出前5名最讓人害怕的產檢項目,同時說明新制產檢的內容,讓正在備孕、懷孕的媽咪更加了解。

想到都心驚驚!最怕產檢項目哪5種?

這次的特別企劃,邀請媽咪與我們分享產檢的心得,收到將近1,000則回覆,談到最怕的產檢項目,每位孕媽咪有感而發,從中我們也瞭解到,折騰的檢查過程是其次,最擔心的是檢查結果!究竟最怕第一名的產檢是哪一項?這些項目又關乎胎兒哪方面的健康?讓婦產科醫師說個明白。

第一名:羊膜穿刺

羊膜穿刺主要是抽取子宮內的羊水,再透過羊水細胞分析,確認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問題,王立文婦產科醫師施俊宇提到,「人體的染色體有23對共46條,多一條、少一條、位置不對,都會造成胎兒不同程度的問題,若是染色體對數不正常,胚胎通常會在懷孕初期自然淘汰掉,但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第21、18、13對,以及性染色體的異常,有相對高的存活率,因此可能會存活至生產階段,如第21號染色體三體症,就是俗稱的唐氏症寶寶。」

高齡產婦建議做,感染風險極低

羊膜穿刺最佳的檢查時間,是在孕期第16~20周左右,很多孕婦會擔心這樣的檢查方式,會不會刺傷胎兒,施俊宇醫師表示,每項侵入性檢查,都有一定的風險,羊膜穿刺約有2/1000~4/1000的機率,會造成感染和破水,執行的醫師會在超音波的輔助下,確認好胎盤、胎兒的位置,再進行穿刺,刺傷胎兒的機率可說是微乎其微,孕婦也不會感到明顯疼痛。「隨着年齡增長,精、卵品質下降,胎兒異常的機率也會提升,針對34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夫妻任一方有先天異常疾病,或超音波檢查異常等高風險羣,建議進行羊膜穿刺,且政府有補助,減少費用負擔,還能確實掌握胎兒的健康狀態。」

安全準確篩檢方案: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FTY)

通常做完羊膜穿刺,需等上2~3周才能知道檢查結果,如真的發現異常,有可能就此錯過早期發現的黃金時期,另一項可考慮的方案爲早期篩檢的NIFTY,但要提醒,此檢查結果爲風險評估的篩檢,無法做爲確診依據,好處在於非侵入性的方式較安全,且孕婦可大大提前瞭解胎兒狀況,與降低羊膜穿刺帶來的風險。

施俊宇醫師說明,NIFTY又稱爲NIPT、NIPS,是種非侵入性的檢查,只需要抽取媽媽的血液,就能從中取得胎兒的DNA片段,透過精密的儀器檢驗胎兒基因再經統計分析,判斷出胎兒是否有染色體三體症、性染色體異常、染色體微片段缺失/重複等染色體異常,而且在孕期10周後就能進行,接受度比較高,準確度可達99%以上,如經濟許可,又擔心羊膜穿刺風險的孕媽咪建議做。

千位媽咪來投票!最怕產檢項目前5名大公開。(圖/ 嬰兒與母親提供)

媽咪說~

鬱婷媽:那根針,好長好可怕

珈綺媽:很怕戳到寶寶……

雪桑媽:好怕檢測結果有問題

害怕程度:55%

第二名: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指的是,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因懷孕後體內荷爾蒙改變,對於碳水化合物的耐受性變低,而導致血糖不穩定之情況,通常會在孕期第24~28周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自去年開始列入公費產檢。

新檢測方式需抽三次血,這樣混喝降低難受度

施俊宇醫師提到,以往二階段的檢測方法,孕婦無需空腹,喝下50克的葡萄糖,1小時後抽血檢查,血糖值若高於140mg/dL,才需再進一步接受第二階段耐糖度檢測。而近年來,政府補助的檢查方式爲單一階段妊娠糖尿病篩檢,孕婦空腹8小時,先抽第一管血,喝下75克葡萄糖水,喝完後的第1、2小時各抽一管,若其中一次超過標準值(三次的標準值分別爲92、180、153mg/dl),即確診爲妊娠糖尿病。孕婦的飲食將需受到控制,也可能需要隨身帶着血糖機,飯前、飯後確認血糖數值。

這項「喝糖水」檢查,是許多孕媽咪的噩夢,施俊宇醫師表示,對於部分孕婦來說,因水腫嚴重,增加抽血的難度,同時又要忍受這麼久的飢餓感,也難怪被票選爲第二名!「其實如果害怕糖水的味道,孕媽咪可與零卡氣泡水、檸檬汁混合喝,多少有點幫助。」

媽咪說~

喝糖水又要捱餓,孕婦受不了啦!

本身都喝無糖飲料,這個糖水真是折磨

檢查過程很耗時間

害怕程度:48%

第三名:唐氏症篩檢

唐氏症是目前最常見的先天智能障礙疾病,主要是因爲第21對染色體的異常。唐氏症篩檢可分爲「初唐」和「中唐」,因爲此項屬於非侵入性檢查,只需要抽取媽媽的血液,建議所有孕婦在懷孕初期自費進行。

「初唐」都要做,高風險再加做羊膜穿刺

「初唐」,也就是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約在孕期第11~13+6周進行,醫師會抽血再加上照超音波,檢查胎兒的頸部透明帶、心臟、肝臟靜脈導管、鼻骨、顏面角度等,合併算出風險值,如果風險值高於1/270,施俊宇醫師建議,可再進行絨毛膜採檢或羊膜穿刺,以便確診。

而錯過了第一孕期的唐氏症篩檢,在懷孕第15~20+6周可做「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又稱爲「四指標篩檢」、「中唐」,準確度約有83%,略低於初唐。倘若擔心準確度不足的孕媽咪,也可以選擇NIFTY篩檢取代,篩檢結果若屬於高風險的孕媽咪,則建議加做羊膜穿刺,確認孩子是否患有唐氏症。

媽咪說~

歆婷媽:很怕自己是高風險羣

佳慧媽:其實是很怕抽血~

雅琴媽:擔心看到報告結果,內心會很難過

害怕程度:20%

第四名:單基因遺傳病檢測(如SMA、X脆折)

有些胎兒因爲單一基因出現缺陷,而造成罕見疾病,雖然機率不高,但確實存在,其中又以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和X染色體脆折症最爲常見。

無關懷孕次數,一生只需做一次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爲隱性基因遺傳疾病,雖不會影響智力,但會導致孩子未來肌肉逐漸萎縮無力,且壽命會受到影響;而X染色體脆折症則僅次於唐氏症,是第二常見的先天智能障礙疾病。

施俊宇醫師提醒,以上所提及的兩種疾病,皆來自於遺傳,通常會先抽取媽媽的血液,檢查是否有這類的基因,如果有,再帶另一半來檢查,準確度約95%~98%。當夫妻兩人都帶有這些疾病的基因時,胎兒就有25%~50%的患病率。施俊宇醫師說明,此項檢查只需在懷第一胎時做,確保本身沒有這類基因,之後懷的胎兒自然就不會有,建議每位孕媽咪都要做。

媽咪說~

玫君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隱性基因帶原者,很擔心報告結果

晏緹媽:只要是扎針的,我都怕!

瑤芬媽:因爲曾經失去過寶寶,所以對每項檢查都很小心

害怕程度:12%

第五名:乙型鏈球菌篩檢

當接近預產期,約在孕期第35~37周,孕婦會做乙型鏈球菌篩檢,國健署於特約院所補助500元,其餘會依各家醫療院所規定,負擔部分費用。

對孕婦無害,寶寶容易經產道感染

施俊宇醫師表示,人體本就與多種細菌共存,乙型鏈球菌存在孕婦的肛門和陰道,雖對孕媽咪本身無害,主要是擔心寶寶通過產道時被感染,因此引發肺炎、腦膜炎。

醫師會以專用棉棒,在孕婦的陰道口及肛門口收集,如檢查結果呈陽性,醫師會在待產時施打預防性抗生素,透過媽媽的血液,進入胎盤,傳到寶寶體內,在分娩過程,寶寶體內就會產生保護力,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媽咪說~

寶儀媽:不太習慣被內診

雅雲媽:感覺比較不舒服

凱婷媽:主要是擔心寶寶受到影響

害怕程度:12%

問卷結果總整理

在這次的問卷結果中,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前五名,像是高層次超音波、NIPT等,也是孕媽咪覺得心驚驚的產檢項目。各位孕媽咪們,看到這些結果,是不是很有同感呢!

問題:在產檢中,孕媽咪最怕的產檢項目?

公費產檢從10次提升至14次!護理師帶你走一次產檢流程

透過每次的產檢,孕媽咪能隨時掌握胎兒的狀況,原本只有10次的公費產檢,去年(2021年)增加至14次,其中也增加檢查項目,讓媽媽有機會提早了解胎兒可能存在的狀況,提前預防或治療。至於增加了哪些細項?例行性檢查又包含哪些呢?

新增4次公費產檢,內容包含這些

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黃資裡表示,將近280天的孕期,本就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如今國健署提高了產檢次數,能讓媽媽對於胎兒的健康更加放心,她也提到,今年(2022年)1月1日起,針對妊娠40周後還沒分娩的孕婦,可以再申請第15次產檢,以隨時做好生產準備。

1. 新增4次健保給付產檢

在原本的公費產檢中,懷孕初期(0~17周)給付2次、中期(17~29周)給付2次、後期(29周後)則給付6次,總計10次。而後新增的次數,分別落在懷孕8、24、30、37周。

2. 新增2次超音波檢查

約在懷孕20周左右,健保給付一次超音波檢查,主要在於確認胎數、胎兒大小、心跳、胎盤位置,以及羊水量,而後來新增的2次檢查,分別在懷孕第8~16周和第32周後,黃資裡護理師補充,約在懷孕第8周的超音波檢查,醫師能確定胎兒是否有心跳、着牀位置是否正確,以及推算預產期,如果沒有大礙,醫師就會在這階段發放媽媽手冊。

3. 增加1次妊娠糖尿病篩檢

若是患有妊娠糖尿病,恐會造成胎兒過大、出生後低血糖,也會提升孕媽咪出現高血壓、子癇前症的風險,因此國健署約在孕期第24~28周,全面補助妊娠糖尿病篩檢,透過口服葡萄糖水及抽血追蹤血糖變化,以降低母嬰的危險。

4. 增加1次貧血檢驗

同樣是在懷孕第24~28周這階段,補助孕媽咪進行貧血檢驗,由於在懷孕過程中,母體本身的血液,需要透過胎盤傳輸給胎兒使用,即早發現貧血問題,孕婦才能及時補充富含鐵質的飲食或營養品,改善症狀。

爲了降低孕媽咪產檢負擔,有薪產檢假和陪產檢假,從5天增加至7天,黃資裡護理師表示,「陪產檢假的增加,讓另一半更有參與感,對於未來的親子關係也能更加分!」

別小看例行性檢查!有助追蹤母嬰健康

順利領到媽媽手冊後,孕媽咪準備開始一連串的產前檢查,除了上述提及的項目之外,每次產檢,醫師都會進行例行性檢查,包含醫師問診、量血壓、量體重、尿液檢查,以及母乳衛教等。黃資裡護理師提到,「這些檢查看似簡單,其中可能潛在某些疾病。」

黃資裡護理師表示,像是尿液中如驗出尿糖,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的前兆;體重增加太多,也要懷疑是否因嚴重水腫所致,倘若又合併尿蛋白、高血壓,醫師就會判定爲子癇前症的高危險羣。另外,她也提到,懷孕後期補助的「乙型鏈球菌檢查」,驗出陽性的孕婦,可在產前施打預防性抗生素,大幅降低胎兒因產道感染肺炎的風險。

除了公費產檢外,隨着醫學科技的進步,自費產檢的項目種類也越來越多元,黃資裡護理師表示,近年來,國人平均生育年齡高於30歲,加上孩子生得不多,對胎兒的健康更爲重視,像是非侵入性的自費檢查建議要做,如唐氏症篩檢;34歲以上,或患有某些適應症的孕婦,羊膜穿刺也是建議進行的項目,「只要經濟許可,多做一項檢查,對於胎兒的健康就能多一份保障。」

採訪撰文/Fan

諮詢/基隆王立文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 施俊宇.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 黃資裡

(本文摘自【嬰兒與母親】2022年8月號)

【嬰兒與母親】2022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