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乾越容易被狂電?不再當吸電人!醫分享:有效「預防靜電」兩技巧

常被靜電纏上的人,並非身體比較差,靜電僅是電力不流通的表現,與身體內水分較少比較有關係。 圖/123RF

• 天冷或天氣乾燥,易被靜電電到

• 常被靜電電到,與身體缺水有關

• 避免被電,多喝水、室內溼度維持50到60%之間

天冷脫毛衣、碰觸門把時,很多人都曾被突然「啪」一聲的靜電嚇到。不少人屬於「靜電專業戶」,只要天冷或天氣乾燥,任何狀況都可能被靜電電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宥達表示,常被靜電纏上的人,並非身體比較差,靜電僅是電力不流通的表現,與身體內水分較少比較有關係。

靜電的產生,是指電荷不平衡產生的現象。任何物體或人體都會帶有正電與負電,正常狀況會帶有相同數量,當物體或人體的帶電量不平衡時,接觸到其他物質或人體時,負電會轉移到另一方,即會產生靜電。

物體、人體帶電量不均 易生靜電

陳宥達指出,過去物理課會做一項實驗,用絲綢摩擦玻璃棒,讓玻璃棒帶正電,另外用毛皮摩擦橡膠棒,讓橡膠棒帶負電,兩者接觸就會產生交流,兩者帶電量若出現差異,就會產生靜電;若物體或人體帶電量不平衡,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天氣乾燥比天氣潮溼更容易產生靜電,懂得靜電的原理就知道如何預防。

陳宥達說,容易產生靜電的物質,包括合成纖維、尼龍、聚酯纖維、金屬門把、車門、電器類等,如果只是短暫的靜電,通常會被嚇到,以及被電到時會感到不舒服,若電器受環境影響,時常產生靜電,也可能造成電子產品損毀,造成漏電或短路,因此許多電器都會接上一條接地線,當漏電或是電器短路時,可以將電流導入地面,避免人體接觸時觸電。

多喝水、避處乾燥環境 防被電到

借用接地線以及太乾燥容易產生靜電的原理,陳宥達表示,人體要避免太過乾燥,多喝水,避免長時間處在空氣乾燥的環境。像他平常也容易被門把電到,看診一整天,與患者說話口乾舌燥,加上醫院溫度低,長時間處於乾燥環境、身體又缺水,比跟診護理師還容易被門把的靜電電到,之後學乖了,開門前會先把手沾溼,或是先摸一下牆壁,再開門就能避免被電。

陳宥達建議,室內環境溼度可以維持在50到60之間,低於50環境就過於乾燥,每天攝取的水分大約2000毫升,如果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則不建議每天喝到2000毫升,而是依照前一天的尿量,再加上500到700毫升,即爲當日的飲水量。

新型心臟節律器 已克服電磁力干擾

陳宥達表示,過去曾有報告指出,靜電可能會對裝有「心臟節律器」的患者產生干擾,造成心臟節律器當機,建議這類患者穿着的衣物材質,可多選擇麻或是天然材質,避免靜電的產生。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心臟節律器比較有可能受到「電磁力」影響,不過新一代的心臟節律器都已克服這類的影響,靜電造成心臟節律器當機,則是從未聽聞過,民衆無需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