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盧春房走進十一學校,與少年“高鐵迷”探討技術啓發思考

“大家乘坐過高鐵復興號動車組嗎?有什麼感受?”“快,而且很平穩。”12月1日下午,北京市十一學校,鐵路工程技術和治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工程治理學部主任盧春房與同學們面對面互動交流。還有同學慕名而來,特意帶了相機,爲這次和心目中偶像的近距離接觸拍下寶貴的一幕。

這是院士專家講科學——2023年科學教育行動活動現場。高速鐵路在綜合交通體系中有什麼優勢?高速鐵路有哪些關鍵技術,分別如何解決?高鐵安全如何保證?今後高鐵向什麼方向進展?……在當天的講座中,盧春房圍繞中國高速鐵路創新與進展,在傳遞知識的同時,啓發同學們的科學精神。

盧春房院士圍繞中國高速鐵路創新與進展與同學們交流。新京報實習生 張湘涓 攝

傳授高鐵知識,拆解關鍵技術

“短短二十多年,我國高鐵營業里程已經達到4.2萬公里,是世界其他國家總和的兩倍以上,而且保持着世界最快高鐵的桂冠。”講座上,盧春房講述了中國高鐵技術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進展歷程,並以世界首條智能高鐵示範線京張高鐵爲例,講述了我國智能鐵路建設的實踐探究。

盧春房是我國高鐵二十多年進展歷程的核心參與者和見證者。他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副部長,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指揮長,京滬高速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指揮長。他長期從事鐵路建設治理和科技創新工作,2005年至2016年間是中國高速鐵路建設的實際組織者,組織建設我國高鐵路網骨架,創立高鐵建設標準化治理模式和動態施工組織方法,組織高鐵技術一體化自主創新,建立我國高鐵設計標準體系,研製CRTS-Ⅲ型無砟軌道系統,組織“復興號”動車組研製和試驗,實現自主化、簡統化。

“高速鐵路在安全、節能環保、運輸能力、全天候運行、高效快捷、舒適等諸多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如何提升乘客出行的舒適度?盧春房從車輛運行平穩性、車內瞬變壓力、車內電磁環境、車內噪聲、制動與縱向衝動、曲線離心力等幾個指標爲同學們詳細解釋。

高速鐵路是現代高新技術的集成,涉及空氣動力學、機械製造、自動操縱、計算機、材料科學、人體工程學等一系列當代高科技領域。其中,最關鍵的是線路、動車組、列車運行操縱系統、牽引供電這四項基本要素,盧春房一一爲同學們拆解,不少同學邊聽邊認真做筆記。

“我國高鐵最高時速多少,大家都知道嗎?那麼高鐵的速度是不是就沒有進展空間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輪軌關係高鐵的提速、磁懸浮高鐵的研發仍有潛力。”談及高鐵的未來進展方向,盧春房提到,旅客自決策技術、一站式服務技術和各種交通方式一卡通技術、調度指揮自動化等問題未來都需要一一去解決。

講座結束後,現場同學們請盧春房院士簽名。新京報實習生 張湘涓 攝

強調報國情懷,勉勵“年輕一代大有可爲”

“我們國家的高鐵線路上是怎麼保證沒有碎石等異物侵入的?”“高鐵線路是怎麼計劃和選址的,會遇到哪些困難?”“高鐵的無人駕駛是怎麼實現的?”……講座結束後,一衆“高鐵迷”們留下不肯走,每位同學都帶着疑問等待和盧春房深入交流,並圍着盧春房請求籤名。

“同學們,通過幾十年工作,我有一些體會。基礎知識對於工作後的適應能力和工作成效非常重要,比如,語文基礎不好,則起草文件、寫講話稿、進行階段總結等都會吃力,如果數學不好,則容易出現計算錯誤或者不知如何計算,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失誤和不好的印象。”除了傳授科學知識,盧春房還跟同學們強調了基礎知識、社會知識、培養高情商的重要性。

他最爲強調的一點是報國情懷。盧春房指出,國家強盛纔能有大家的幸福生活,爲國家強盛貢獻力量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有強烈的報國情懷必能奮發圖強、勤勞工作,取得較好成績。“大家很關注,什麼時候能把高鐵修到臺灣去?目前,已經有這個計劃了。在座的同學們長大之後,可能有機會參與到京臺鐵路的建設當中。”

十一學校高一學生高廣博禛將自己的書法作品作爲禮物送給盧春房。新京報實習生 張湘涓 攝

盧春房接過這份禮物,告訴同學們:“收到這份禮物非常榮幸,沿着前人開發的大道,你們會走得更快更穩。技術創新沒有止境,年輕一代將大有可爲!”

據悉,院士專家講科學——2023年科學教育行動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科學中心和新京報社承辦。

新京報記者 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