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每一句“我出發了”,都能等到那句“我回來了”!

哪怕只是再多一年,

再多一天,

再多一時,

我們也想要活下去!

——《鈴芽之旅》

文丨舊故麻袋

雖然本人不是新海誠的死忠粉,但貌似出自他手的電影作品我是一部沒落下,即便是沒在國內上映的那部分,也早就躺在了我“已閱”的電影表單裡。

神奇的是,並沒有特別追隨,也沒有特殊吸引,就是不由自主,到了新海誠只要一有新作上線便第一時間抽空看的程度。

我把這有點玄學的悸動歸咎於審美趨同,畢竟“新海誠的動畫電影隨手截圖都是海報”的說法並不是誇張,他的確做到了每一幀都美如壁紙的程度,在畫面上,簡直是無可挑剔的存在,說一句“封神”也不爲過。

瞭解新海誠的人都知道,新海誠曾和粉絲們有過一個約定,俗稱“三年之約”,意思是他每三年就會上映一部動漫電影,這個承諾一直延續至今:2004年《雲的彼端,約定的地方》,2007年《秒速5釐米》,2011年《追逐繁星的孩子》,2013年《言葉之庭》,2016年《你的名字》,2019年《天氣之子》,2022年《鈴芽之旅》。

國內因爲種種原因,2023年才引進《鈴芽之旅》,不過倒是爲我省下了找資源的時間,美如畫的電影還是得去電影院看才爽啊!

作爲“災難三部曲”的最終章,新海誠的壓力不小,如何才能很好將這個系列收尾?如何才能超越前作《你的名字》的熱度和口碑?如何才能做到讓粉絲們滿意他的劇本結構?種種問題,都是挑戰。

新海誠之前一直被質疑,是故事被詬病的厲害,最大問題是男女主角晦澀難懂的愛情,很難讓觀衆共情,處處不講愛,卻處處都能見愛,總顯得有些突兀,特別是將男女主之間的“小愛情”和拯救世界的“大世界”相結合,雖然“愛拯救一切”的設定容易讓人接受,但卻並不討喜。

而之所以說這三部曲是“災難三部曲”,是因爲新海誠分別用“隕石”、“暴雨”和“地震”來搭建故事的核心架構。

《你的名字》以墜落的隕石將女主角三葉及其所在的村莊一併摧毀爲背景,男主角瀧與三葉因爲靈魂互換展開了一場超時空戀愛的故事。

《天氣之子》則以東京新宿區的特大暴雨異常氣候爲背景,女主角陽菜是一個能使得暴雨天短暫轉晴的“晴女”,她與離家出走的男主帆高開始了一場在新宿街頭相依爲命的故事。

那麼,《鈴芽之旅》,以“3·11東日本大地震”爲背景,講述的又將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開始聊電影前,我們先來聊聊現實生活裡的“3·11東日本大地震”,到底有多恐怖?

“3·11東日本大地震”指的是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的強震,震級高達9.0級,此次地震引發巨大海嘯,並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死亡人數爲15900人,涉及12個都道縣;失蹤人數爲2523人,涉及6個縣。

日本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包括間接死亡人數在內,“3.11”大地震共造成22207人死亡或下落不明,不少遇難者遺體雖已被找到,但遲遲無法確認身份,日本警方至今仍在對此進行調查。

光是看新聞報道,就可以瞭解當時情況的慘烈,死亡失蹤這麼多人,背後又有多少破碎的家庭,更加難以想象。

女主巖戶鈴芽便是經歷過311大地震的倖存者之一,不幸的是她的母親成爲了遇難者之一,失去母親的那年,鈴芽才4歲,她無法接受母親離去的事實,所以選擇把日記本塗成黑色,塵封了這段痛苦的記憶。

失去母親後的鈴芽,與姨媽一起生活,雖然會經常做和大地震有關的噩夢,但好在有平安健康長大,與姨媽度過了安穩的十多年,直到她在上學路上偶遇了來到小鎮尋找“廢墟”的“閉門師”草太。

鈴芽對草太一見鍾情,前去廢墟尋找草太,但不見身影,只有一扇孤零零的門,立在水塘中央,好奇的鈴芽走到門前打開了“往門”,看到了“常世”,人死去之後纔會存在的平行世界,還拔掉了“要石”,“要石”用於鎮壓災難之源“蚓厄”,沒有“要石”的鎮壓,“蚓厄”便會出現。

所謂“蚓厄”,是一種會對地表進行巨大傷害的地震源巨獸,平日裡都會被鎖在往門之中,一旦被釋放就會給現世帶來巨大的災難。

鈴芽並不瞭解這些,打開“往門”,拔掉了“要石”,“蚓厄”被釋放。

而“要石”幻化成貓咪大臣,詛咒了草太,靈魂被束縛到了鈴芽母親的遺物——缺了一條腿的椅子上。

此時的草太,既要找回大臣,讓它變回“要石”,還要前往各地去關閉“往門”,但變成椅子的草太顯然完成不了這些任務,鈴芽又機緣巧合因爲追大臣和草太上了渡輪離開,所以鈴芽便承擔起了協助草太完成關閉“往門”的任務。

雖然電影設定比較奇幻,但每處廢墟里的“往門”卻都能在現實中得到對應,因爲那些門都是近代日本曾經發生過7級以上大規模地震的源頭。所以整部電影可以看作是鈴芽帶領觀衆回溯“日本地震史”的旅程。

鈴芽從九州出發,對應2016年的九州熊本大地震;

第二站愛媛縣,對應2014年的伊予灘地震;

第三站神戶,對應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

第四站東京,對應百年前的1923年關東大地震;

而最後一站老家巖手縣,對應的便是本世紀最嚴重的311大地震。

每關上一扇“往門”,都是一次紀念與禱告,是對災難中逝去人們的紀念。

關門前爲什麼要聆聽聲音?因爲那些聲音曾經都是鮮活的生命,如今都成了地震後的亡魂。

關門後“蚓厄”消失便會下雨,因爲只有雨水可以洗刷大地和人們內心的傷痛。

這個門,是“往門”,也是“心門”和“家門”。

貓咪大臣乍一看是本片的反派,凡是它到達的地方必會出現“蚓厄”,還一直逃避自己身爲“要石”的責任,將“要石”的職責過渡給了草太,其實它的目的很單純:鈴芽不小心把它放到人世,讓它重見天日,給它食物和溫暖,它只想和鈴芽成爲家人。

直到鈴芽爲了拯救無辜的人,只能接受了草太成爲“要石”的現實,此後鈴芽表達對大臣的恨意,大臣雖然傷心,但還是受了草太爺爺的委託,一路保護鈴芽,帶領鈴芽找到了“常世”。

最後爲了救下草太,鈴芽想讓自己成爲新的“要石”,大臣見狀,說出“我當不了鈴芽的小孩了”,並主動化爲“要石”,此刻的鈴芽才明白,原來大臣只是一路引導他們去找到“往門”。

而劇中“鈴芽拯救了鈴芽”的設定堪稱一絕,這段旅程,不僅是對災厄的拯救之旅,更是鈴芽內心的治癒之旅,她最後終於打開了心門,救贖自己,正視過去的這段記憶,勇敢地走出苦難,擁抱新的未來,所以她纔會對小時候的鈴芽說:我是鈴芽的明天!

片中多次出現的“我發出了”的臺詞真是直戳淚點,短短四個字,是日本文化裡最日常、最常用的話。但大地震那天,無數家庭都說了“我出發了”,卻再也等不到那句“我回來了”,這成了無數家庭最後的一句告別。

新海誠說:“《鈴芽之旅》是關於災害的一部電影。所謂災害,就是打斷日常、迫使你讓渡日常的東西;許多人出門後無法回家,他們沒有辦法遵守承諾。發生東日本大地震的那個早晨,無數的人們留下一句’我去去就回’出了門,但有2萬人左右沒有辦法回家、沒有辦法履行承諾。”

或許,這就是新海誠想用三部曲讓我們銘記的:逝去的不要被遺忘,活着的請再出發!

最後三部曲排名(僅代表個人意見):《你的名字》>《鈴芽之旅》>《天氣之子》。

期待新海誠的下一個“三年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