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貢獻如此巨大,爲何沒能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新中國成立之後,因爲“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錯誤思想,讓新中國迎來了一場可怕的三年困難時期,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從1959年到1961年,全國都陷入到糧食危機之中,很多經歷過這場災難的人,也都因爲“餓怕了”,習慣性地去囤積糧食,擔心災難再一次發生。

當時還是一名農校教師的袁隆平先生,也經歷過這場災難,看着大家餓肚子,袁隆平先生決定,一定要用自己的所學,通過科學的力量,讓中國人再也不用忍飢挨餓。

讓中國人“端牢飯碗”的袁隆平先生

上世紀60年代,袁隆平先生開始進行雜交水稻方面的研究,不過,研究之路卻並不順利,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纔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雜交水稻也纔開始進行大範圍的推廣,當然,最終的結果卻是非常喜人的,伴隨着畝產增量逐漸攀升,袁隆平先生不僅打破了世界紀錄,同時,也成爲了“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不得不說,如今中國人都吃上了飽飯,端牢了飯碗,事實上都與袁隆平先生有關,那麼,既然袁隆平先生的成就如此大,想必袁隆平先生也早就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了吧?不過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袁隆平先生卻並不在中科院的院士名單之中。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爲何袁隆平先生沒有當選中科院院士?

先看一下什麼是中科院,就是“中國科學院”,它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也是中國科學技術最早諮詢機構,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就已經成立了。

中科院的評選標準,是爲新中國科技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在這裡可以看出,袁隆平先生讓中國人都吃上了飽飯,他絕對算得上是爲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畢竟,民以食爲天,如果一直到今天,中國仍然有着大量的飢餓人口,發展勢必不會如此之快。

那麼,爲何中科院的名單之中,卻沒有袁隆平先生呢?說起來,袁隆平先生並不是沒有申請過,上文中我們提到過,上世紀60年代,袁隆平先生就開始研究雜交水稻了,在1974年的時候,雖然還沒有大規模推廣,不過在科研技術層面上,袁隆平先生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了,在國際上也是受到了一定的認可。

這個時候,袁隆平先生第一次申請加入過中科院,但是卻被認爲雜交水稻還算不上是科學。隨後,上世紀90年代,袁隆平先生也再次申請過,但是卻仍然被拒之門外,對此,有觀點認爲,中科院內部“搞小團體”,畢竟從學歷出身的角度來看,袁隆平先生的確是稍遜色了一點,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雖然袁隆平先生沒有成爲中國科學院院士,但是袁隆平先生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而且中國工程院也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是中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相較於中科院更注重科學研究方面的成就來看,中國工程院則是更注重實用性,自然,袁隆平先生所取得的成就,和中國工程院之間的匹配性也就更高了。

雖然中國工程院似乎沒有中國科學院有名氣,但是,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家,都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比方說錢學森。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袁隆平先生沒有當選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卻成爲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這也是讓很多人覺得袁隆平先生“受了委屈”的原因之一。

說起來,雖然是美國科學院,但是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學院,卻都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而且袁隆平先生也不是自己申請的美國科學院,是被他們主動授予的外籍院士身份,當然,這也是希望袁隆平先生有一天可以自願轉爲美國國籍,算是美國方面拋出的一點“誘惑”罷了。

除了袁隆平先生之外,我國也有其他科學家被美國科學院主動評選爲外籍院士,當然,這些科學家也都和袁隆平先生一樣,深深熱帶着祖國,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如今,雖然袁隆平先生已經故去了,但是他的成就,以及他的精神,仍然會激勵着我們,引領着人類去對抗飢餓,成就更好的明天,再次感恩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