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年輕人要爭氣 不要剩生氣

圖、文/遠見雜誌撰文/楊瑪利

今年1月號,我在《遠見》寫了一篇文章年輕人骨氣志氣勇氣,跑到哪裡去了?〉從我個人的過去經驗,描繪我對周邊年輕人失去獨立自主、陷入自憐自艾,而政策與輿論大環境又只會一昧討好年輕人,導致年輕世代愈來愈難獨立,不敢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的感嘆。

篇文章網路上引來正反兩面的熱絡討論,是我以前所寫文章從未有過的現象,讓我深刻體會到,對於臺灣目前年輕世代的看法,存在明顯世代差異

年輕人要爭氣,不要剩生氣

多數跟我一樣的5年級生與長輩、許多企業主管們大都認同我的觀點。有一位長輩看了文章後建議加上一句:「年輕人要爭氣,不要只剩下生氣」。還有人說:「環境愈來愈惡劣,年輕人再不醒醒,那就只好等『斷氣』。」

一篇迴應也讓我覺得中肯。他寫到:「環境的變化是每一代人無法掌控的。4、5年級生碰到臺灣經濟起飛的年代,6、7年級生碰到收成與創新的年代,每一代都有他們的挑戰。但是4、5年級生面對挑戰的態度與6、7年級生有差異,所以,我不能認同你更多了。」他說。

但,也有不少年輕朋友對我的文章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爲,並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人生價值觀與追求目標已經跟過去世代不一樣了,又碰到臺灣經濟衰退的10年,薪水不成長,物價房價卻高漲,因此陷入失落。「他怎麼不提這個世代的購買力薄弱多少,怎麼不提15年前臺灣經濟還在成長?」「光是學貸這件事情,就讓一些學生焦頭爛額,還談什麼工作後經濟獨立」「今天一樣的把4、5年級生放到民國100年,沒有家裡贊助,只靠骨氣、志氣、勇氣,最後只會剩下一肚子氣。以前3萬元可以養一家四口,現在3萬薪水,扣掉房租、加上吃飯就沒了。」 這樣的正反討論,讓我想到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曾感嘆,臺灣年輕人志氣愈來愈小,小到只想開咖啡廳。許多年長的人認同郭臺銘對年輕人志氣太小的憂心,但年輕世代卻反駁:「開咖啡廳有什麼不好?這也是一種人生的實現啊!」此刻 臺灣世代價值觀差異大

此刻的臺灣,恐怕是有史以來世代價值觀差異最大的時候。 公共電視臺《爸媽冏很大》主持人李四端,每集邀請50位下一代與50位上一代就同一主題討論。他分析,這一代年輕人對成就事業,不像他那一代認真。成就感不在拿多高薪水、在社會上的政經地位等,而是建立在社交環境、自我定位、旅遊歷練等,「在我們看來會質疑:這也叫成就嗎?這就是兩代之間最大的差別!可是等他們要結婚、買房,買不起了,反而比較關心:爲什麼老闆給我的薪水這麼低?」

年輕世代對於事業的熱誠的確比以往世代減少。今年邁向50週年慶的十大傑出青年選拔活動,前面40年裡,幾乎每年都會有一到兩位企業經營類的得主,每10年就會累計有10幾位得主。但最近這10年,企業經營類竟然剩下3個得主,甚至比外交類還要少,就知道過去10年來臺灣年輕人創業成功或投入企業經營的熱情,已經明顯低於以往。

但是多數年輕人又不甘於就這樣貧窮下去,不甘低薪、買不起房、不能結婚生子等。他們還是會抱怨、會怒吼。呈現的是年輕人想要出頭天,不甘願當失落的一代,卻又想要用不同於過去世代的方式出頭天的集體情緒。 基於年輕人是臺灣未來競爭力的信念,《遠見》耗時超過半年,製作這本專刊獻給臺灣的年輕世代與關心年輕世代的家長、師長與聘僱人才企業界讀者們。 由資深撰述高宜凡主負責的採訪團隊,從年輕人成長背景與價值觀出發,同理他們的困境在哪裡?分析陷入困境的年輕人,有哪些典型?爲什麼會陷入困境?(愛拚不定贏,頁84)同時訪問20位35歲以下、但已活出人生價值的年輕人。瞭解爲什麼同樣生長在臺灣,有一羣人抱怨失落,他們卻正在實踐理想?(你也可以成功,頁280) 另外,也訪問已經是社會認定的成功人士,瞭解他們如何走向成功?又給年輕人哪些建議?(他們也曾年輕,頁232)未來 年輕人可打造機會並且分析年輕人的機會在哪裡?他們認爲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無法升遷加薪、結婚生子,其實也算是一種迷思。因爲,只要轉換一種態度與方法,機會就在許多地方等着他們。(別再貼我標籤,頁152)

爲搭配本專題,擴大與年輕族羣與社會大衆溝通,並特別製作三個典型年輕人的微影片。探討低薪窮忙族的《派報人生》、無法實現夢想的《音樂家早餐店》、與不會讀書卻靠修冰箱闖出一片天的《黑手變金手》的故事,邀請網友們爲他們的困境提供建議。(頁42、128、284)

總計本刊訪問超過150人,採訪範圍從臺北直到最南端的屏東與東部的臺東蘭嶼。採訪對象從低薪水、高薪水,從低學歷、到博士學位,從20歲到近80歲均有。

經過了大半年訪問,其實可得出一個結論,臺灣的確已走過快速成長高峰期,此刻的年輕人要像過去那樣,跟着大環境水漲船高,不管是誰都能年年跟着加薪、升遷的時代,的確是過去了。 但是,這不代表所有的年輕人都失去了加薪、升遷與完成人生夢想的機會。我們拜訪各行各業,發現很多高薪或是很有前景的工作,沒有年輕人要做。我們也發現年輕人購屋好像一下子想的是豪宅精華區房子,其實許多交通便利的地方也有年輕人負擔得起的房子。而許多年輕人因爲累積知識與專業,也讓自已十分搶手。換言之,儘管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倒退到1998年的水準,但只要找到方向、堅持努力,臺灣這塊土地仍然提供了許多機會給認真努力的人。

更何況臺灣這一代年輕人是史上受過最好教育的一代,有國際觀與科技新能力。例如全球企業萊雅,就把臺灣人才當成訓練集團所需跨國人才的搖籃之一,提醒臺灣年輕人不必妄自菲薄。綜合本期意見領袖的意見,也可得出,儘管時代不同、成功領域不同,做事方式可能不一樣,但不管任何世代,年輕人希望完成心目中的成功夢想,其實需要的態度、堅持、努力等,跟過去世代並沒有什麼不同。過去一段時間,一些社會意見領袖與政治人物不斷髮言,臺灣年輕人會陷入困境,是政府的錯、企業的錯、教育的錯,政府必須用很多社會福利來幫助年輕人。 但是年輕人,你要陷入抱怨,然後等待救援?還是爲自己的人生負責?打造屬於自己的機會?

希望本專輯可以讓更多人一起關心年輕世代,一起找出路。也希望提供自覺陷入失落的年輕人,值得思索的參考。立即觀看《遠見》青年微影片,獻給在夢想地圖向前行的臺灣青年:http://www.gvm.com.tw/event/2012anniversary/index.html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8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www.gvm.com.tw】

►►►更多【遠見雜誌】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