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特展 從4千年前玉璧解開古文明密碼

嘉義市文化局與吉光雅集玉器學會合作,舉辦「吉光片羽 文明密碼」文物展,展出338件玉器文物。(陳俞霈攝)

其中一塊直徑37公分的玉璧上有3個不知名符碼,考古學家正積極探究它的代表意義。(陳俞霈攝)

考古學者正積極研究,想解開玉璧上符碼的秘密。(陳俞霈攝)

認識文物,探索人類文明的演進,嘉義市文化局與吉光雅集玉器學會合辦「吉光片羽 文明密碼」文物展,在嘉市博物館展出338件玉器,演繹玉器從祭天禮器、政治典章,到民間配飾的玉器文明傳奇,即日起展至10月11日。

放在展場入口一塊直徑37公分的玉璧有4000至4500年曆史,首次曝光展出,出產自中國黃河上游,甘肅、青海之間,屬於仰韶文化後的齊家文化,璧上有3個不知名符碼,日本及兩岸考古學家正積極探究其代表意義。

吉光雅集玉器協會創辦人牛震指出,目前日本人研究中國文字,認爲在甲骨文之前的符號皆不具獨立代表性,璧並不稀奇,但這塊璧的符號使它成爲獨一無二,上頭的符號比甲骨文早800至1500年。

牛震說,文物乃是一個國家的典章制度,無論以前、現在、未來都是顯學,必須靠考古、挖掘出土文物,推敲、瞭解早期生活生活方式,自古至今人類的行爲模式都沒改變,精神、物質層次離不開「禮」(祭祀),這次展覽強調的就是禮器。

展覽有3大主軸,勾勒中國玉器在歷史裡的演變與發展,《巫玉之光》展現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及黃河流域的齊家文化,展出3大玉文化通天禮神的「巫神器」。

《王玉之德》展示商周時期的玉禮(兵)器,及漢、唐、遼代貴族用玉,一睹王權時代玉器的瑰麗風華。當玉料不再被王權所壟斷,民間興起模仿上層階級所享有的特權,開始配戴玉飾、使用玉器,是爲「民玉」。